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真核基因表达的调节与控制研究”于2002年12月通过验收。验收评议组对该项目四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积极的肯定,认为该项目在当时以重大项目形式立项并予以资助,充分体现了基金项目的前瞻性和基础性。该重大项目的5个课题的研究对象虽各不相  相似文献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半导体光子集成基础研究”已通过验收,顺利结题。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单位联合承担,负责人为王启明院士。以简水生院士为首、由8位科学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在最终的验收意见中一致认为该项目已高质量全面完成了预期任务,创新特色突出,对我国光子学基础和应用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能量、水分循环影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总辐射量最高的地区,也是全球超太阳常数的极值区域之一。此处形成了一个"嵌入"对流层中部大气的巨大的热源,可以伸展到自由大气,其超越了世界上任何超级城市群落所产生的中空热岛效应,对全球与区域大气环流系统变化的动力"驱动"产生了难以估计的效应。与地形热力过程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的亚洲夏季风是世界上范围最广和强度最强的季风;从冬季到早春季节转换过程中,由于太阳辐射的影响造成青藏高原大地形感热的"快速响应"及其相对高值动态移动,在盛夏梅雨及其云降水带前沿线恰好停滞于中国"三阶梯"地形分布山地—平原过渡区。此现象表明,青藏高原可能扮演着夏季风过程陆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关键角色。中国区域低云量与总云量极值区均与青藏高原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中东部湖泊群与冰川集中区空间分布几乎吻合,这表明"亚洲水塔"形成的关键因素与"世界屋脊"特有的云降水结构不可分割。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对局地与下游区域云降水过程水汽输送流型等均有显著影响。长江流域降水与全国低云量存在一个明显沿长江流域的带状高相关结构,充分表明长江流域降水与上游"亚洲水塔""热驱动"以及对流系统具有重要相关关系。从跨赤道经向环流的视角可发现,夏季南、北半球跨赤道气流低层强偏南、高层强偏北气流出现在东亚地区和北美区域两大地形对应的赤道区,这2个跨赤道极值区恰与青藏高原、落基山高原位置相对应。青藏高原纬向与经向环流圈结构与区域-全球大气环流相关机制,印证了"世界屋脊"隆起大地形的"热驱动"及其对流活动在全球能量、水分循环的作用。青藏高原特殊水汽三维结构分布和跨半球的纬向和经向大气垂直环流图表明青藏高原对全球尺度大气环流变化的贡献显著。文章进一步以东亚、全球水循环的视角,提出了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性大气"水塔"的观念,认为在高原地区一个水塔的"供水"和"蓄水"循环体系,特别是高原地表冰川、积雪和湖泊作为"蓄水池"系统,使得所有的河流可作为"输水管道",将"水塔"的水向周边区域输送出去,高层大气也提供向外输送的渠道。青藏高原特殊的跨半球大气水分循环可构建"世界水塔"与其周边地区独特的水文功能概念,综合描绘了青藏高原"世界水塔"及其地球上一个完整的行星尺度陆地—海洋—大气水分循环物理图像。  相似文献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半导体复合光功能材料与器件的基础性研究”日前通过验收,顺利结题。该项目的负责人为阙端麟院士,由浙江  相似文献   

5.
中国第二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青藏高原地气系统物理过程观测和理论研究(TIPEX)”和中日合作青藏高原能量水分循环试验(GAME/Tibet),是继1979年第一次青藏高原气象试验(QXPMEX)之后,在我国青藏高原上进行的又一次综合性气象科学联合考察活动。这次考察活动采用的观测手段及其产生的影响都将是前所未有的,必将提高我国青藏高原气象科学研究的水平,也将为我国青藏高原气象学研究走向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青藏高原约占我国陆地面积1/4,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大、地形最复杂的高原。…  相似文献   

6.
重大项目“有机/聚合物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 成果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有机/聚合物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最近已通过由蒋民华、王启明、徐叙瑢院士等9位科学家组成的专家组结题验收.该项目承担单位有吉林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等,项目负责人是沈家骢院士.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禽流感频繁发生和人感染禽流感新发病例不断出现的严峻现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依据国家需求,组织多学科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论证,经过立项、公开申请、项目初评、答辩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务会审议,紧急启动了“禽流感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这一重大项目,旨在推动禽流感的基础研究,提供人类和动物流感发生与流行的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信息,为禽流感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禽流感科学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介绍了“禽流感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这一问题的提出、立项、科学问题凝练、内容和目标的确立及思考等。  相似文献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性样带研究"经历5年的研究,在生态系统水碳氮循环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中国陆地样带生态系统植被分布格局变化的环境驱动机制、区域生态系统过程功能和结构对全球变化响应和适应的集成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的成果,完成了项目预定目标。通过项目实施,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建立了共享数据库;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队伍,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在结题验收会上,项目受到了评审专家组的好评,获得了特优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4):266-268,317
1 项目的科学内涵及意义恢复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土地城镇化的加剧 ,环境不断恶化 ,植被恢复成为迫切的问题。热带亚热带地区人口和土地的压力更大。近年来 ,热带亚热带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成为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和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该项目旨在理论上揭示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生态学规律和机理 ,完善和发展恢复生态学理论 ;实践上探索出常绿阔叶林重建的方法 ,通过实验生态学和生态工程相结合的措施 ,对退化和极度退化的陆地生态系统进…  相似文献   

10.
阐明了开展海洋大气陆地相互作用与水分循环研究的重要意义、 国际和国内的背景,以及开展研究的可行性;并提出21世纪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有序高级结构分子聚集体的结构、构筑与性能研究”于2003年9月8日在京通过专家组验收。专家组对项目的总体评价为特优,认为项目组研究人员经过4年的工作,达到了总体研究目标,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研究人才,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2.
在能源领域及动力、石油等工程中,存在着大量两种以上不同相态或不同组份物质的混合流动问题,这种流动称为多相流。多相流热物理学即是研究这种多相流动及其传热传质过程规律的一门新兴交叉科学,在国际上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动力及石油化学工业中高参数装备的引入,以及核电站及航天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该文在介绍黄河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法制体系、管理体制、现行制度三方面进行分析,并依据黄河流域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健全法规体系、改善管理体制、增强宣传力度、深化取水许可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疏通经费渠道,从而得出以行政手段与市场调节为辅、以健全的法制为主的黄河管理体系,这对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研究与改革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贾得岩  李万寿 《青海科技》1999,6(3):17-18,16
分析湟水流域生态环境现状,指出引大济湟工程将增加湟水的径流量,提高工农业水保证率,改善水环境,提高植被覆盖率,遏制并治理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旋转机械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编 号19990510)经过各参加单位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研究计划,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委员会数理科学 部和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组织的结题验收。该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及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该项目所取得的研 究成果使我国在非线性动力学、转子动力学、机械故障诊治等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前沿水平, 部分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影响,为推动我国电力工业的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国际水法的基本原则,充分调动下湄公河流域四国间签订的《湄公司流域持续发展合作协定》条款中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的影响,从而阐明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河流公平利用中应充分考虑的一些国际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支持中国科学家在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上与国外同行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01年设立了资助"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以下简称重大合作研究项目),体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鼓励中国科学家开展创新性研究、提升合作层次与规模的宗旨,也是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为实现从交流型国际合作向研究型合作过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