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中西文化、网络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中,一些消极、颓废的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有些未成熟、辨别力差、可塑性强的中小学生,往往把这些不健康的文化作为时尚而加以膜拜。于是,以特级教师于漪为代表的教育专家,倡导“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判断力”,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发展学生的文化判断力是当代教师的职责,而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提高自身的文化判断力,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力。因此,教师文化判断力的提升问题理应引起教育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开发学生文化判断力的新论点,认为发展学生文化判断力比给予知识更重要。文化判断力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做文化信息主人,开发学生文化创新潜能,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是学校引导学生构建健康向上文化、适应多元文化大交汇的应对上策,是当今时代赋予的一项实实在在的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西文化和网络文化等各种文化的交融,一些消极、颓废的文化被广泛传播。许多初中学生往往把这些不健康的文化作为时尚、作为知识而加以学习、模仿。这直接污染了学生的心灵,扭曲了学生的人格。本文从三方面具体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文化判断力,以期望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开发学生文化判断力的新论点,认为发展学生文化判断力比给予知识更重要.文化判断力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做文化信息主人,开发学生文化创新潜能,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是学校引导学生构建健康向上文化、适应多元文化大交汇的应对上策,是当今时代赋予的一项实实在在的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5.
一、文化判断力的内涵及文化判断力培养的重要性 人类的精神世界是一个文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包括政治、经济、科学、艺术、信仰、道德、习俗,生活方式等。文化是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终谋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结晶。文化是具有传承性的,  相似文献   

6.
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对中西方学界所忽视的辛克莱·刘易斯小说《巴比特》中社会群体的文化特征及其文化观进行了分析,主要表现为一种"保守实用主义"特征:一是打上了很深的消费主义的烙印:赚取更多的金钱以满足炫耀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二是打上了20年代新旧文化激烈冲突的烙印:表现出了一种典型的消费文化中的等级、阶级偏见。此外,刘易斯以一个文学家的敏锐判断力,捕捉到了社会学界在其半个世纪之后才意识到的"文化资本"、"广告的符号意义"等问题,表现出了他在社会文化方面超前的预见性和认知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农村初中教师难以适应现代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目前,我国农村初中教师文化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知识素养缺乏、教育价值取向偏失、职业精神欠缺、教师行为失范。文章在深刻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化判断力”即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文化市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能够凭借自己丰厚的文化积累与见识、品评鉴赏能力和敏锐的观察批判能力,准确地判别其价值取向的善恶、优劣和真伪,从而做出鲜明的选择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力是语文学科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湖南长沙市北雅中学)从书法教育与传统文化在初中教育中的表现入手,分析如何在现阶段初中教育中推广书法艺术,旨在以书法艺术的传播来带动传统教育的发展,最终带动整个初中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成尚荣 《江苏教育》2008,(17):11-12
韦伯在其著名的演讲《政治作为一种志业》中说:“有资格将手放在历史舵轮上的人必须具备三种素质,一是对事业炽烈的热情,二是对实现目标的神圣感和现实责任感,三是冷静理智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只有把这情、意、知协调地结合在一起的人,才有资格做政治家。”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但教育家也应该是将自己的手放在历史舵轮上的人。对事业的热情,对实现目标的神圣感、责任感,判断力和洞察力.同样是教育家必须具备的素质。而这些素质,离不开文化的浸润,表现为教育家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1.
此研究以价值观辨析学派理论为依据,以403名10—16岁儿童为被试,以情境故事为刺激材料,用“认知判断”、“内心体验”、“情感分享”、“行为倾向”、“行为重复”五项指征考察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在诚信价值观方面的状况和特点。结果表明,他们已经具有了认知判断、内心体验、行为倾向、行为重复倾向的4项指征,但没有表现出具有情感分享的指征;在认知判断、内心体验、行为倾向3项指征上,16岁的高中学生表现出低于小学、初中学生的倾向;一般情境和角色承担两种投射情境、有无诱因两种背景都会影响他们在诚信价值观有关指征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初中学生最难教,初中教师最难当,初中校长最难做。缘何?因为教育观念莫衷一是、误区太多,初中学生又处于人生中的“多事之秋”,初中教师恰好处在教育系统链条中的“咽喉要塞”,初中校长更是置身于社会批评教育的“风口浪尖”当中。初中学生的鲜明特点在于强化“人生支点”的自我意识,初中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培植“人生支点”的坚实根基,初中校长的特殊使命在于扬起“人生支点”的前进风帆。夫如斯,不可不重视初中教育,不可不善待初中学生,不可不珍视初中校长和教师。  相似文献   

13.
初中阶段是个体身体心展的一个加速期。随着初中生生理和智力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变化,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社会化的进程,同时也出现了自我意识、反抗心理、自我同一性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初中生个性社会化发展中的问题,探讨了个性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师的师生观与其专业发展阶段有关,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学教师,由于所处历史文化背景、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学经验和专业理论水平等条件的不同,其师生观具有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10-20年教龄的教师其师生观比较适应当前基础教育的需要,小教一级和小教高级教师的师生观比较新;中教高级教师的师生观较其他教师陈旧一些,大专学历的教师其师生观优于其他学历教师的师生观。中小学教师的教龄、职称、学历对其师生观具有不同程度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初中学生最难教,初中教师最难当,初中校长最难做。缘何?因为教育观念莫衷一是、误区太多,初中学生又处于人生中的“多事之秋”,初中教师恰好处在教育系统链条中的“咽喉要塞”,初中校长更是置身于社会批评教育的“风口浪尖”当中。初中学生的鲜明特点在于强化“人生支点”的自我意识,初中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培植“人生支点”的坚实根基。初中校长的特殊使命在于扬起“人生支点”的前进风帆。夫如斯,不可不重视初中教育,不可不善待初中学生.不可不珍视初中校长和教师。  相似文献   

16.
张丽 《天津教育》2021,(7):155-156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阶段。如今,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初中教育的始终,促进初中生长远发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是势在必行的,让初中生在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思想素质的提升。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从五个方面论述初中英语渗透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下,信息技术是初中教育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教师通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基础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操作方法,进而为后期学生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重点对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心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由儿童步入成人的过度时期,也是一个人的世界现形成的阶段,是文化知识获得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心理的发展经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生理成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学生,既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发展,又导致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模式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的设立为想要继续学习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相比较其他院校而言,五年制大专生的起点比较低,他们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态度都有待于提高。根据我国对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生的相关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校领导和老师应该注重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prevalence of bullying and victimisation among students in special schools in Taiwan. The sample included 140 students with various disabilities, aged 12–18, from 10 special schools throughout Taiwan. Trained interviewers conducted face-to-face surveys using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Results show that 31.8% of students in special schools experienced peer victimisation within the past year, while 26.5% of students had bullied others during that period. While the findings did not yield gender differences,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grades tended to report more victimisation experiences than did their senior high counterparts. Severity of disability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both bullying and being bullied; however,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regarding types of disability. Delinquency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student bullying and victimisation. Students who suffered victimisation also reported a higher number of suicide attempts.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and practi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