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北非的一些沙漠地带,生长着一类能够自动“行走”的特殊植物。当地人称之为“蹦球”,植物学家送给它们一个“植物流浪儿”的称号。“植物流浪儿”种类不少,常见的有猪毛菜、刺藜、分叉蓼、矶松等。当这些植物在它们扎根的沙土中再也吸收不到水分时,它们就会果断地自动将根须从土中拔出,然后连同轻柔的茎叶卷成球,顺着风“蹦蹦跳跳”地滚向远方。如果遇到合适的土壤,它们会重辟自己的“根据地”,开始新的生活。这些植物“流浪”的另一个结果,是传播了后代———种子,扩大了自己种族的领域,使之代代相传。那么,它们的种子为什么能够边滚边播…  相似文献   

2.
流浪儿的问题虽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却越来越令人关注。有一些流浪儿,为了生存,每天向行人伸手乞讨,讨不到就去小偷小摸,成了社会上不和谐的音符。这些流浪儿,他们原本有家,但当他们逃出那个没有温暖的家之后,日子久了便不想回家或根本忘了家。他们有时被“流浪儿童救  相似文献   

3.
在欧洲至少有2万名被人称作“欧洲少年族”的孩子。这些孩子论家境比普通人好得多。父母皆是欧共体的官员,或跨国企业的员工。正是因职业的关系,他们的孩子才沦落为“流浪儿”,跟随父母在欧洲四处漂移。同时小小的年纪不得不学会照顾自己。他们还存在更令人担忧的心理障碍。这些少年族大多在当地的欧  相似文献   

4.
苏联著名教育家安东·谢苗诺维奇·马卡连柯,在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特定历史时期,十六年如一日地从事流浪儿和违法青少年的教育、改造工作。无论在高尔基公学团,还是在捷尔任斯基公社,“都没有间断、没有假期、没有病假、没有休息地”为之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将三千多名流浪儿和违法青少年教育、改造成为有文化教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工人、农民、教师、医生、农业家、工程师、科学家、飞行员、党的工作者、战斗英雄……。与此同时,他始终不渝地坚持革新精神,不但积累了丰富、系统的教育实践经验,而且在教育理论上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见解,被高尔基誉为“天才的教育家”。他“有伟大意义的和十分成功的教育试验具有世界意义。”就是在今天,面临十分重要的青少年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5.
佳木斯市在全市十种类型的系列家长学校中,有个“温暖学校”,这是全国首创。“温暖学校”接收来自全国14个省市8—14岁的“四儿”(残儿、弃儿、孤儿、流浪儿)。市委、市政府、市儿少委对“四儿”的问题高度重视,市委副书  相似文献   

6.
史军 《少年月刊》2023,(17):30-31
<正>家门口的植物课系列九月谢幕表演当北风带来湛蓝的天空,“表演”了近一年的植物该谢幕了。荠菜、二月兰这些“金牌龙套”早已到后场休息,它们的种子已经在土壤里蓄势待发了。但我们的家门口还有植物会“表演”到最后一刻,奉上精彩的“谢幕”。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最近公布的报告称,世界范围内的街头流浪儿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大约有1亿名儿童成年累月或者经常性地流浪街头,但人们根本无法获得这些流浪儿童的具体数据。报告指出,这些街头流浪儿往往成为暴力迫害及剥削的对象,有些地方的流浪儿童甚至正面临着被恐怖分子或反政府武装利用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一、过校长关中小学教研室还存在着“多张皮”的怪现象。教研室在一些校长的心目中,在平时是“次要”的(孤儿),在晋级时是“首要”的(宠儿),在检查后是“不要”的(弃儿)。难怪教研室被人称为是学校一个没爹没娘的“流浪儿”。那么,过校长关,对于校长究竟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是一群饥饿的流浪儿,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却又对一切冷漠;他们恐惧缺席而狂热地追求现时的在场,却往往陷于困惑与迷惘。他们误入了海德格尔所谓的“林中路”,正隐秘而又急切地渴望“森林管理者”对他们施以援手,助他们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0.
教化无痕     
古时候,某寺院接纳了一个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非常灵活,腿勤嘴决。剃发沐浴之后,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就变成了干净的小沙弥。  相似文献   

11.
海岸 《小学生》2008,(1):88-88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非常灵活,给人一种脚勤嘴快的感觉。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院里剃发沐浴后,就变成了一个干净利索的小沙弥。  相似文献   

12.
纪广洋 《小读者》2011,(5):23-23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灵活,嘴勤脚快。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里剃发沐浴之后,就变成了干净利落的小沙弥。法师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因势利导教他为僧做人的一些基本常识。看他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又开始引导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  相似文献   

13.
酷比科技     
《少年科学》2013,(9):10-11
植物“点灯” 在电影《阿凡达》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都出现了会发光的植物。有些植物是某一部位发光,有些则是通体发光。或许在以前,这些镜头都得“仰仗”电脑特效,以后吗,生物技术将满足导演的这些“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14.
本单元教学,安排了“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用导管运输水分”、“叶的蒸腾作用”、“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放出氧气,制造淀粉”等项实验,这些实验,从不同的方面,分别验证了植物的水分代谢、光合作用等生理功能。演示好这些实验,可以使同学们在头脑中迅速地建立清晰的概念,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为了使本单元的实验收到理想的效果,特作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不少家长为了孩子学习困难,厌学成绩低下而伤透脑筋,心神不宁,束手无策。许多家长为了管教孩子搞得家庭不能安宁,无法正常生活与安心工作。新闻媒介屡有报道,说:“一个危险的年龄段——流浪儿屡遣屡返现象令人忧”,“望子成龙心切,导致压力下的出走”,“中学生面临三大心理障碍——堕落、出走、轻生”等等。每年都有一部分儿童荒废学业,流浪街头,成为有严重心理行为障碍的流浪儿。每年都有一些青少年出人意料地轻生自杀。2000年上海一女生携男友杀死亲妈,沈阳一男生用斧头砸死母亲,曾引起社会广泛震动。谁也没有想到这样的孩子均是少儿年龄段的多动症没有及时治疗所引发的。  相似文献   

16.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灵活,手勤脚快。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里剃发沐浴之后,就变成了干净利落的小沙弥。法师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因势利导教他为僧做人的一些基本常识。看他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法师又开始引导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  相似文献   

17.
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繁多,被尊称为植物“活化石”的寥寥可数。这些植物“活化石”,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而且正濒临绝种的危机。我们一起携手保护这些珍贵的植物吧!根据提示,猜一猜,它们是什么植物?  相似文献   

18.
延永东1958年出生在绥德县义合镇,由于家境坎坷,9岁时他成了靠偷窃为生的流浪儿。已17岁的延永东开始懂事了。他在母亲的苦苦劝说下发誓:“再活不成人样,不说人了“当鬼也不是好鬼!” 1975年12月20日晚上,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相似文献   

19.
功课跳跳豆     
草地有多个层面,上层由“高个子”植物组成,这些植物大多有长长的茎;个头稍矮的各种植物组成第二层,如田芥菜和雏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逐年的提高。然而,一个不为人们重视的社会现象——流浪儿暗潮.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滚滚而来。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统计,近10年来,社会流浪儿总数达百万,为前30年之总和。沿海某开放大城市,1991年到1993年涌入的流浪儿达5万人次,是建国后30年的2.5倍。流浪儿与日俱增的势头,不仅给我们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