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家赫洛克(E.B.Hunlock)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被试者分成四个等级在四种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第一组为表扬组,每次工作后予以表扬和鼓励;第二组为受训组,每次工作后严加训斥;第三组为忽视组,不予以评价只让其静听其他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不予以任何评价.结果工作成绩是前三组均优于控制组,受表扬组和受训斥组明显优于忽视组,而受表扬组的成绩不断上升.这个实验表明:及时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工作动机,对工作起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而批评的效果比不予以任何评价的好.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家赫洛克(E.B.Hunlock)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被试者分成四个等级在四种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第一组为表扬组,每次工作后予以表扬和鼓励;第二组为受训组,每次工作后严加训斥;第三组为忽视组,不予以评价只让其静听其他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不予以任何评价。结果工作成绩是前三组均优于控制组,受表扬组和受训斥组明显优于忽视组,而受表扬组的成绩不断上升。这个实验表明:及时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工作动机,对工作起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而批评的效果比不予以任何评价的好…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被试者分成四个等组,在四种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第一组为受表扬组,每次工作后予以表扬和鼓励;第二组为受训斥组,每次工作后严加训斥;第三组为被忽视组,不予评价只让其静听其他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不予任何评价。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被试者分成四个等组,在四种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第一组为受表扬组,每次工作后予以表扬和鼓励;第二组为受训斥组,每次工作后严加训斥;第三组为被忽视组,不予评价只让其静听其他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不予任何评价。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家赫尔洛克曾做过著名的实验,他把被试者分为四组:一组为控制组,进行单位练习,教师不予评价;二组为表扬组,进行练习后教师均给予表扬奖励;三组为训斥组,每次练习后教师均挑毛病严加训练;四组为静听组,每次练习后教师不表扬也不训斥,只是让他们静听二、三组的褒贬.实验结果各组成绩大相径庭:受表扬组成绩遥遥领先,兴趣大增;受训斥组成绩最差,兴趣锐减。(摘引自冯忠良《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牌社,1981 年版)由此我想到当前农村语文教师,也往往犯训斥组相似的错误,对学生习作挑毛病过多,并且严加训斥!最终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厌倦作文。布鲁姆说过:“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多年来,我在教学中,尝试地渗透成功教育思想,取得一定的成绩,现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育教学中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对排球教学效果的影响,为高校体育课的教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78名大学生按性别分别组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1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并表扬与奖励;实验组2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并批评与指责。控制组不提供反馈信息且不给予任何评价。结果:实验组排球课教学后大学生排球技术水平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控制组,部分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并表扬与奖励进行排球课教学能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红 《教书育人》2007,(8):52-53
在表扬性教育风靡之时,不少班主任对批评性教育不屑一顾,处处迁就学生。有的班主任对学生只有表扬没有批评,只讲鼓励不讲鞭策,“激励教育”甚至被简化为“表扬教育”,似乎只有表扬才是激励学生的唯一选择。其实,它是教育认识上的一种误区和偏差,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正如教育学专家孙云晓所说:“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家德西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些学生解答妙趣横生的智力难题。开始,对所有学生都不奖励。接着把学生分成两组,其中的一组学生,每解答一个智力难题就给予一美元的物质奖励;另一组学生不给任何奖励。然后在两组学生的休息或自由活动时间里,实验者观察发现,尽管有奖励的那组学生在有奖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教育实验研究法 以赫洛克的一项实验研究“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为例。研究的问题是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什么影响。研究中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先提出假设:表扬和鼓励比批评和指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验证这个假设,研究者选取了106名四、五年级的学生为被试,对这些被试先进行一次测验,以测验成绩为基础,将被试分成四个相等的组,让四个组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进行难度相等的加法练习,每天15分钟,共进行5天。这四种情况是: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主要探究教师评语对学生课堂视觉搜索的影响.在高中二年级学生完成每节视觉搜索实验后,计算机自动分别给鼓励组、批评组和控制组呈现鼓励、批评和不理睬(不给任何评语)评语.结果发现,无论有、无目标,鼓励组的目标搜索斜率(反应时间对呈现项目数函数的斜率)都最小且正确率最高,而批评组的目标搜索斜率最大且正确率最低.鼓励和批评分别能加快和减慢课堂视觉搜索.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多给予学生鼓励.  相似文献   

11.
刘鹏 《学苑教育》2012,(14):9-9
成功教育,是指以表扬、鼓励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模式。教育者应多表扬,少批评,重树学生的自信力;适当的要求,恰当的激励: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足够的耐心;建立多种沟通渠道,了解学生内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杨立行 《家长》2013,(7):35-35,46
心理学家阿伦森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被试者分成四个小组,并分别给予不同评价:对第一组的评价始终是否定,对第二组的评价始终是肯定,对第三组的评价先褒后贬,对第四组的评价先贬后褒。结果发现,第一组的反应为不满意,第二组为满意,第三组极为不满,第四组最为满意。这种先否定后肯定、先抑后扬给人最好感觉的心理规律即“阿伦森效应”,又称“增减效应”。  相似文献   

13.
这个实验从中班儿童中随机选择实验组与控制组儿童各30名(男女各半),在实验前根据斯坦福一比纳L-M型量表四岁半组的题目,自编智力题进行测试,两组儿童的一般智力成绩无显著差异,以命题画作业形式对儿童进行创造力测验,结果为对照班成绩显著高于实验班.接着让实验班每周进行两次"兴趣游戏活动",每次25—45分钟,向儿童提供四、五种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方式,由儿童自由选择游戏种类.实验共进行了7个月,实验结束后进行智力和创造力的复测、结果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智力成绩出现显著差别,实验组高于对照组.采用四个问题式的创造力测验也表明,实验组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作者从而得出结论,认为在幼儿园里开展符合儿童兴趣、按自由选择原则进行兴趣游戏活  相似文献   

14.
正2009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第16条中的"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力)"一句曾一度引发热议。教育部的无奈不过是全国中小学校长和班主任的无奈的反映。本来,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都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最基本手段,但近些年来一股股奇怪的思潮却让很多人把最基本的东西忽略甚至忘掉了。教育不仅需要激励,同时还需要抑制。表扬和奖励是具有正面激励学生正确行为作用的教育手段,批评和惩罚则是具有正面抑制学生问题行为作用的教育手段。如果认为批评和惩罚运用不当可能带来"副作用",那么表扬和奖励运用不当同样可能带来"副作用"。严格讲,批评和惩罚,谈不上是  相似文献   

15.
课改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充分体现了课标的新理念。但遗憾的是,在这些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学生暴露出来的缺点和问题,没有一位教师对学生提出过批评。总是用“表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批评”作为教育教学评价中的一元,被教师“遗忘”了。  相似文献   

16.
一、多一分肯定,少一分批评 士比亚曾经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本质中最大的需求是渴望肯定。作为在校的中学生更是如此。我在班级工作中,一直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注意利用学生的微小进步来激励学生,使学生在自我满足的同时不断产生新的追求。例如,我对班上的后进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看待他们,只要发现他们的点滴长处,一点点的进步,便立即在班上予以肯定,并以喜报的形式通知其家长。实践证明,表扬和鼓励可以把人由心灰意冷变为奋发向上的。同时我也注意把这一份的肯定带给学生的家长。通过家访工作,并在家访中注意向家长灌输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做到了不告状,多表扬;不指责,多指导;让学生在关爱、信赖、和谐的气氛中树立进取精神,让家长在为孩子自豪的心理驱动下树立教育孩子信心,从而形成了一个教师精心教育、家长密切配合、学生勤奋进取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积极实施情感激励,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恰如其分地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及结果并给予相应的强化: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德西效应”与课堂激奋控制○固原一中张艳蕾心理学家德西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些学生解答妙趣横生的智力难题。起初,对解答智力难题的所有学生均不给予奖励或表扬。接着,把这些学生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学生在每解答出一个智力难题后,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另一组学生在...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使用的重要手段,是一把鼓励、鞭挞学生的双刃剑。表扬是学生取得成绩的公开赞美,其目的在于鼓励先进、激励后进,使得正确的思想和言行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并能够发扬光大;批评是教师指出错误,促使学生积极去改正的有效办法,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缺点、纠正错误,使之成为品学兼优的好  相似文献   

20.
黄玲 《今日教育》2007,(4S):29-29
批评是班主任常用的教育手段.它和表扬一样属于激励方法.其目的是为了限制、制止或纠正某些不正确的行为.预防类似的问题再出现。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因此,班主任必须讲究批评的方法,增强批评的实效。结合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我觉得批评学生时应做到五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