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提到专利制度,人们就会把它和技术、经济、法律联系起来。确实,专利制度是用来保护技术发明的,而这又需要法律制度来加以保证。专利制度的实行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同时又会带来一些效率上的损失。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专利制度的产生,专利制度与市场结构以及专利制度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问题作一些基本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从R&D投入等四个方面定量研究了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水平及其变化,对建国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及与高新技术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高新技术促进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何海燕  林波  张剑 《科学学研究》2011,29(6):856-860
 后经济危机时代,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企业科技资源配置效果受到来自各方技术壁垒的新挑战。对比分析技术壁垒对企业科技资源配置同时具有正、负双向影响的作用机制,运用计量统计相关方法,验证技术壁垒、出口贸易、企业科技进步具有高度相关关系,技术壁垒虽然会暂时性阻碍我国企业产品的对外出口,但长期能够带动企业技术进步;研究表明,在不断演变的宏观贸易新形势下,企业应合理配置科技资源,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迅速占领全球技术高端,促使科技、贸易、经济形成良好循环发展关系,为我国进入世界强国行列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内蒙古1985~2004年三次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内蒙古产业结构变迁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并由此对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运输业也随之发展迅速,本文阐述了汽车运输的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面临着较大的转型,矿产资源的消耗数量仍会继续增长,品种更加多样化,管理更加复杂化。产业结构的变动如何影响矿产资源的需求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分别构建了26个国家铁矿石消耗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和中国铁矿石、铝、铜、铅、锡、锌等六种金属矿产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门限模型,对产业结构变化与矿产资源需求之间的门限效应进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① 产业结构变化与矿产资源需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多重作用机制,机制变化前后改变了矿产资源需求的主要因素;② 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向高技术产业的演进,矿产资源需求也由传统大宗矿产资源转向稀有矿产;③ 中国产业演进过程中金属资源消耗的拐点呈现梯次演进,大宗矿产资源与二次产业结构之间出现多个门槛,部分稀有矿产与二次产业结构之间的门槛也已经出现;④ 中国目前处于矿产资源需求的第二阶段,大宗矿产与高技术产业之间门槛已经出现,稀有金属与高技术产业之间的门槛尚未到来。  相似文献   

8.
周宏 《科学学研究》1999,17(1):82-87
本文在综合研究有关技术创新资源国际配置的理论基础上,利用斋藤优的NR关系理论和邓宁的折衷理论框架,构造了一个经过改进的创新资源国际配置模型,并据此分析了跨国公司在我国配置创新资源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简析姜长云我国乡镇企业是在农村工副业的基础之上逐步发展起来的。1958——1978年间,既是乡镇企业的前身——社队企业的初步发展阶段,又是乡镇企业产业、部门的形成时期。当时,不仅社队企业及其各产业的总体规模较小;而且在社队企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鸡西矿业集团公司杏花矿在资金紧张时期,为保证采面接续,在准备巷道施工中采用半连续化运输,提高了单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现针对首次使用半连续化运输施工的25^#层右四付巷及排瓦斯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采用1997—2015年相关数据,实证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发现:金融科技与我国产业间、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科技对产业间结构升级起着促进作用,对产业内部的影响效力则存在差异;金融科技发展有益于制造业内部产业结构升级,但作用效力会随着时间逐步减弱;短期内金融科技对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产生积极影响,而长期中却受到其负向冲击的影响;金融科技对产业间结构升级的动态冲击过程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而对产业内部结构升级的冲击作用则稳步增强。  相似文献   

12.
产业政策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将如何影响资源投入力度及其配置效率?本文从双重要素——生产要素和研发要素——在行业间配置效率的角度展开分析。利用2006-2015年"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时期的生产和创新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的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我国行业间研发要素错配问题相较生产要素错配问题更为严重,然而相较于研发要素错配的持续缓解趋势,生产要素错配在2011年后却有快速加重趋势。因此从双重要素角度对产业政策的作用展开综合分析至关重要;(2)产业政策增加了政策支持行业的要素投入力度,尤其是对于研发要素投入的力度。而这样的支持更多体现在国有部门内部,对非国有部门的影响并不显著;(3)通过划分出不同行业要素投入过度和不足两种状态后,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的产业政策主要表现为加重了要素投入的过度,而相对并没有明显缓解要素投入的不足,也就是说我国产业政策恶化了行业间的要素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协调是一地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试从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结构偏差以及就业弹性等方面对中国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找出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以及协调度。  相似文献   

14.
就业问题是江西省现阶段面临的主要宏观经济问题之一,而三大产业是一个国家就业的根本,所以对三大产业结构的研究有助于解决人民的就业问题。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江西省三大产业结构和就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农业已成为劳动力净流出的产业,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能有效促进就业,但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远远高于第二产业,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对就业增长的带动力最强,已成为增加就业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5.
运用通径分析明确了三次产业比例的相互关系及与碳强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计算三次产业比例对碳强度和GDP的贡献,据此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研究结论表明:第三产业比例、灰因素等是碳强度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第一产业比例、第二产业比例等是碳强度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在目前灰因素水平下,降低第一产业比例,增加第三产业比例对降低碳强度的贡献最大,优化产业结构可以降低碳强度1.725个百分点,对实现“十二五”规划碳强度目标的贡献为10.15%.  相似文献   

16.
王韶华  于维洋  张伟 《资源科学》2014,36(12):2500-2507
在深入分析产业结构低碳化内涵的基础上,从低碳产出、低碳排放和低碳能源3个维度构建了综合反映产业结构低碳化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1996-2011年数据实证测度我国产业结构低碳化水平。然后以历年产业结构低碳化测度值为因变量,以技术进步、环保投资和出口结构为自变量,运用通径分析方法,定量研究各因素对产业结构低碳化的作用。研究发现:1996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低碳化水平呈现逐渐提升趋势;技术进步、环保投资和出口结构均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低碳化;由于技术进步和出口结构优化的限制因素较多,因此现阶段应重点依靠投资提升产业结构低碳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财富》500强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世界市场上,大型跨国公司巳成为国家间竞争的主体。《财富》综合500强是跨国公司的代表,它们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世界经济的轨迹,也对全球经济结构的转变起着导向和推动作用。本文对《财富》综合500强以及美日500强企业的产业结构分布与变化进行分析,揭示出我国培育大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应当看力于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强化资本经营、实施战略联盟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8.
产业信息化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克逸 《软科学》2003,17(1):27-30,38
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和市场的一体化,我国已经加入WTO,面对开放的市场条件和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如何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由于信息技术可以低成本扩散,而且具有边际收益递增和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产业信息化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作用以及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东北三省区域工业结构和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偏离—份额法对东北三省的工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分解 ,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成因分析 ,得到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结论 .认为东北三省工业发展宜首先应该找准方向 ,从改善结构和提高竞争力两方面着手 ,在根本上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  相似文献   

20.
日本人口结构的特点为人口减少及超老龄化。日本现有的经济体系是以人口增长为前提,因此人口结构与现有的经济体系之间存在很深的矛盾,对经济持续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概括为:第一,人口结构变化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第二,人口结构变化使消费需求萎缩、储蓄率下降、影响长期投资;第三,人口结构变化使劳动力不足问题突出。如何解决人口减少及超老龄化问题是日本长期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