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了中国半壁江山,在沦陷区,炮制农业移民政策,毁坏了中国的农业生产力。同时大肆掠夺沦陷区的土地和劳动力,征收各种苛捐杂税,采取种种手段搜刮农产品,致使中国土地荒芜,农作物产量严重下降,民生困苦,经济艰难。沦陷区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锦绣华夏变为人间地狱。 相似文献
2.
东北沦陷期间日伪实行了残酷、毒辣的鸦片毒化政策.从鸦片专卖制度的出笼,到欺骗世人的"鸦片十年断禁政策"及战时体制下的鸦片毒化政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并根据日本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的需要适时进行调整.该政策的实行,给东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民族灾难,成为政治奴役、军事进攻、经济掠夺和亡国灭种的重要手段,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并对东北人口数量和质量产生了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3.
朱守云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4(2):30-34
1938年底,华中地区沦陷后,日军开始向该地区大量输送鸦片,获取巨额利润来雏持战争的经费需要,实行"以毒养战"之战略.但是,围绕着"鸦片的巨额利润",日商、日伪以及伪政权内部之间产生了激烈的斗争,广大人民群众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发动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清毒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在华中地区的毒化政策. 相似文献
4.
余子侠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4):24-29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初等教育阶段仍然沿用战前的义务教育制度,以普及短期小学教育为首要目标,而自1940年初为配合“新县制”的实行开始全面向国民教育制度转轨,并在学校设置、行政管理、经费筹集等方面也表现出与此前相异的某些特征。通观其在战时的整体成效,虽然使得西部各地小学校数量、学生人数及适龄儿童入学率相对战前都有了程度不同的提高,但却因为政策制定的误区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际的教学成效上仍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5.
龚大明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4):37-42
抗战时期 ,国共两党实施了各自的土地政策 ,其动机、内容、实行过程及对抗战影响都不相同 ,这是抗战期间国民党愈战愈弱 ,而共产党则愈战愈强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徐旭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12):66-69
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日军为了麻醉沦陷区人民的思想,削弱人民的斗志,掠夺沦陷区的经济,指使湖北各级伪政府在沦陷区实行疯狂的鸦片毒化政策。他们制定法律,通过鸦片专卖使销售和吸食毒品合法化,同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民众吸毒,强迫民众种植鸦片。日伪的毒化政策,给湖北沦陷区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使广大民众在经受战火摧残和敌伪蹂躏之后,又饱受烟毒之害。 相似文献
7.
粟孟林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47-50
抗战之初,国民党以抗战作为国统区文化政策的主旋律,放松了对新闻图书出版的管制,给文艺界、新闻界等以宽松的环境积极地参与抗战统一战线,推进了抗日战争活动的开展;但至抗战中后期,由于日本对华侵略的策略上的调整和以中国共产党为首的进步力量不断壮大,使得国民党高层人士产生危机意识,因此,这种危机意识导致其文化政策的变异。于是,各种进步力量则为了维护权益而与国民党展开一系列斗争。 相似文献
8.
李淑娟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4,(11):29-34
东北沦陷期间日伪实行了残酷、毒辣的鸦片毒化政策。从鸦片专卖制度的出笼,到欺骗世人的“鸦片十年断禁政策”及战时体制下的鸦片毒化政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并根据日本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的需要适时进行调整。该政策的实行,给东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民族灾难,成为政治奴役、军事进攻、经济掠夺和亡国灭种的重要手段,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并对东北人口数量和质量产生了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9.
万立明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119-12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在抗日根据地面临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的科技政策.本文将当时的科技政策概括为六个方面,认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科技政策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从实施的效果看是正确而又成功的,也是新中国科技政策的源头活水,给我们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教育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摧残。为了维持正常的教育工作,国民政府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和措施,从而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战时不仅没有长期停辍反而有所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政府的相关教育政策措施的合理性以及其在宏观掌控上所做的努力。文章通过分析国民政府"战时"教育政策以及在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上取得的成绩,以使读者对战时的国民政府教育有一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对现在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抗日战争时期广西政府的粮食管理政策与效果进行了考察与分析,认为战时广西政府颁布实施的一系列粮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需和民需,对坚持和支援抗战胜利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赖正维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5):89-95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 ,日军全面侵华 ,很快攻陷厦门 ,并两度占领福州。福建沦陷期间 ,日军为实施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经济掠夺策略 ,以武力为后盾 ,利用汪伪势力及部分日籍台人 ,不仅对商品、物资和金融实施严格的统制政策 ,还大肆从事走私贩毒活动。疯狂的经济统制与掠夺 ,不仅使福建经济蒙受毁灭性的打击 ,而且给福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3.
王斌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6):77-79
抗战时期,湖南人民积极开展募捐活动,慷慨解囊。募捐的主要形式有献机运动、征募寒衣、义卖、献金、出钱劳军等,并表现出形式多样、范围广泛、组织有方、数额巨大等特点。湖南的募捐,鼓舞了抗日将士的士气,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抗战。 相似文献
14.
严淑萍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19-23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实践主要有:批判和纠正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和错误的知识分子政策;构建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基本体系和框架;在根据地创办各类学校,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积聚大量人才;广泛团结知识分子,推动文艺界统一战线的建立;支持和推动民主党派建立,团结民主党派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相似文献
15.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实行的土地政策,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求地主、债主适当地减租减息,另一方面要求农民必须交租交息。这一政策的实行使解放区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造和巩固了农村各级政权,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激发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宋秋玲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19(6):35-36
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农村小说的多重主题主要表现为阶级解放、民族解放与个性解放的多重变奏,以前二者为主要基调,并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后者虽较为隐蔽,但同样显示了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7.
郭学旺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4):22-25
山西抗日战场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和重大作用。抗战初期,山西抗日战略支点的形成,开创了全国抗战的新局面;抗战中期,山西战场的发展和扩大,对坚持全国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山西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抗战的坚强堡垒;抗战后期,山西战场主动出击,实施反攻,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同时,山西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具有先导和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红专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4):48-51
本阐述了抗战时期毛泽东外交思想提出、深化并逐步完善的过程,指出其基本内容有坚持独特自主,自力更生的抗日外交、坚决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争取外援,大力发展国际合作、建立和发展国际关系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积极开展民间外交、维护国际和平;抗战时期毛泽东外交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争取获得真正独立平等的国际地位的强烈意愿与决心,是毛泽东剖析近代中国殖民化过程总结其教训的结果,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当时我党的外交工作以及制定建国后我党外交政策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转变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减租减息政策简约易行,效率优先,以调整经济关系为突破口,循序渐进、平和务实地变革旧的土地所有制。减租减息政策在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成功的实践,其理论和实践价值是深远的。这一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对于促进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宋雪飞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8(4):63-65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发动全国人民积极抗日,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毛泽东进行了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有: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