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方剂学是祖国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是中医理、法、方、药的具体体现。目前方剂学所录的方剂多系前人长期的临床实践。这些方剂配伍严谨、疗效确切,临床实用价值较大。方剂的数量颇多,就全国目前通用的中医教材中,即选的方剂大约有1700多首。把它们都熟记下来是不可能的,我们学习方剂也只有以一些典型的基础方的组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种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总和一定的社会环境、政治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鲁迅思想的发展也同样如此。动荡的社会、激烈的阶级斗争,是鲁迅思想形成的前提,而个人的探索、奋斗,则是他思想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接受进化论思想。少年时候的鲁迅就是一位能够观察世事,不同于一般少年的人。他父亲病了三年,作为长子的鲁迅请郎中,寻药引,买药,“常常出入于药店与当铺之间”。他从绍兴的“名医”所开的药引上便觉出了用药的奇怪。什么“经四三年的甘蔗”,“竹叶十片去尖”,“蟋蟀要原配的一对”等等。结果,费尽功夫找好了,药也熬…  相似文献   

3.
坐堂医生     
《黄山学院学报》2006,8(3):122-122
“坐堂医生”是对中药店所设专任医生的称呼。也有的是药店的老店倌。他们或为人诊治疾病,或问病售药,既方便群众,又增加药店的零售生意。坐堂医生诊病发药,既不挂号,也不收费,随到随看,花钱不多,收效很大,倍受欢迎。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上有"方证相关"辩证论治理论,它指方剂内的药味及其配伍关系与其所主治病证的病机或病理环节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或针对性。因此,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根据"方证相关"辩证论治理论,对问题意识缺失的学生也应采取不同的"方剂"。  相似文献   

5.
基于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探讨古今治疗眩晕症方剂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摘录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中主治疾病为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及梅尼埃病的中药方剂,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手段探究眩晕症治疗的组方规律.经筛选共得到有关方剂107首,涉及中药170味,累计使用938次.治疗眩晕症的核心中药主要有白术、泽泻、茯苓、甘草、半夏、天麻、川芎等,治疗眩晕症的中药多属补虚类、解表类、利水渗湿类;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多见甘、苦、辛;且多入肝经、肺经和脾经.关联规则共得到药对组合10项,三味药组合18项,四味药组合7项;因子分析提取7个公因子.通过对眩晕治疗的有关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发现了方剂中潜在的中药组方规律,明确了核心中药及治疗体现的治则治法,为眩晕症的临床治疗和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厚朴是非传统医学中具有多种功效的临床常用药物,如何更好地运用它的疗效一直是医者的追求。通过解读《伤寒杂病论》中含有厚朴的方剂的方法,对厚朴不同用量时的功效进行探索,发现厚朴的功效在用量方面与剂量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拿生命守护     
<正>我在大学的心理课上听过这样一个"两难"问题:一个人的妻子生了很严重的病,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有一种可以治疗她的病的药在药店出售,但因为他们家境贫穷,负担不起药费,摆在她丈夫面前这样一个两难的问题:是去药店偷药,还是眼睁睁地看着他的妻子死去。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去偷药,去维护家人的生命安危,也可能有人会选择放弃妻子,因为,他心中高尚的道德准则不允许他破坏社会的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8.
在森林里,生活着一对好朋友——兔子和乌龟,乌龟是森林国王老虎手下的一位大将。有一次老虎病了,需要兔子的胆做药引,便命令乌龟去找。于是,乌龟便想到了它的好朋友兔子。乌龟来到兔子的家里,对兔子说:老虎邀请你去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中草药中微量元素的功能。对一副主治偏头痛中的单味药与方剂的微量元素的组成差异,方剂中微量元素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及今后研究方剂微量元素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夏天,紫藤花开得最盛的时候,如果你沿着花瓣颜色最深的地方往里走,在淡紫色的花香中,会发现下面有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路的尽头有一个小小的房子。墙上用雪白的马蹄莲拼出一个大大的“药”字。哦,原来是个药店啊。不过,你不要小瞧它哦,这可不是一般的药店,这是能够包治百病的药店,随你有什么样的不自在,到了这里就会好起来。药店里只有一个小小的大夫,大大的眼睛,短短的头发,穿着淡紫色的大褂,表情很认真,坐在那里还挺像样子嘛。她的面前是各种各样的透明的玻璃瓶,每个玻璃瓶里都装满了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药。只要来的人,说出自己哪里不自…  相似文献   

11.
自"科学"一词传入近代中国后,在科学话语下,中医始终因"不科学"而遭到一些人的否定。为争取话语权,中医选择了"民族主义"作为突破口。在民族主义话语下,中医显然占据了优势,而西医则处于劣势。用民族主义阐释中医药确实起到了保护中医药的作用。但中西医学都运用对自身有利的话语攻击对方,很容易形成自说自话的局面,难以在同一问题上展开对话。  相似文献   

12.
中医在数千年之前,面对复杂性极强的人体探索出来一系列的独特认识方法,用今天的科学方法论加以研究,仍然有很多智慧之处,可以加以借鉴,继承发扬。比如:中医善于运用的取象比类方法,有的时候就不可替代;中医对人体脏腑进行虚拟化模型处理的方法是有效的,中医的脏腑概念不同于西医的解剖概念;中医的很多术语属于定性描述,无法进行定量化规范,但是通过“模糊集合”这些定性的模糊概念,就能表示一个具体的清晰概念。现代医学“分而治之”的分子靶点治疗,在方法论上有不得要领的巨大缺憾,因而中医学的“合而治之”具有高度智慧。  相似文献   

13.
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原理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中西医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异同比较,综合分析了二者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现实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等,阐明了中西医学是相互对立的两套理论体系,但二者并非毫不相干,而是前后相通的两道门.作者认为中西医的交融、结合是历史的必然,既符合时立统一的规律,又符合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将127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承气汤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同时配合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根据科学理论的基本条件判断。中医学与西医学都是科学。髓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西医学研究人的生命活动、研究疾病的观点和方法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而中医学总的看来在基本理论框架上没有多大改变。其发展主要是常规科学的发展。表现为长期积淀的经验。中、西医理论模式不同,但二者是互补的。中医学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必须坚持与发扬中医的特色与优势,不能套用西医理论模式。这样中医学才能在理论上有突破性的进展。引发世界主流医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16.
某些季节性疾病的发病人数在一年当中呈正态分布特征,而治疗这种病的专用药品有效期较短,倘若盲目地大批量采购这种药品,必然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如何合理地采购药品来应对这种疾病的到来呢?本文从博弈学观点出发,构造医药与病人的博弈函数关系[1]来解决这个矛盾;从而也说明了概率统计在医药卫生系统中应用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基础学科,其核心思想是应用当前最佳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医生的专业知识,重视患者的意愿,三者有机结合进行医疗决策。实践循证医学的步骤包括提出临床问题,全面收集证据,严格评价证据。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后效评价实践结果。实践循证医学有利于促进医疗决策的科学化,提高医疗质量;有利于促进医务工作者业务素质的提高。掌握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有利于促进医疗实践与医学研究相结合,提高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述中医”治未病”理论如何在实践中融入现代医学发展潮流。方法:通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会贯通,知常达变思想,将妇产科疑难病,多发病的治疗提前至初发或控制在进一步发展之前。结果:以实践总结,深入探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问题。结论:在现代医疗环境下弘扬中医”治未病”思想应走”势”、“术”结合,以“术”为主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中软组织损伤问题,作初步研究。软组织损伤较常见,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明显,伤后粘连、瘢痕等后遗症也较少,疗程短,恢复快,是治疗软组织损作斩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医“证”“象”的现代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余年来对中医学的捆绑,皆根源于物质本原论哲学,而物质本原论属于还原论。现代科学和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已证明,物质并非宇宙的本原和唯一实在,关系存在要比物质实体更为本始,更为丰富。"证"为病"象",所标示的是人之生命系统的自然整体关系,其内涵和所藏信息远大于生命系统的物质构成,并对其有统摄作用。辨证论治不细究因果关系,却把握并合理处置了全部相关因果关系。中医之"证"和"象",不能还原为西医之"体",二者属于在认识上永远不能沟通的两个层面。中医之"证",是独立的能够自成体系的科学领域,有自己的无限发展远景。中医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切现代科学和西医学的成果都可以考虑为我所用,但一定不可放弃以"证"/"象"为本位,一定要保持对对象自然整体状态的全面考察。超越片面性哲学的束缚之难,是中医存亡与发展的根本所在;同时,在面对这种难局的斗争中,从中医的视角,更加彰显中国古代科学思维的伟大成就。维护和弘扬中医学,既是时代赋予我们发展中国医学事业的使命,也是发展中国科学事业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