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薛福成的"以夷制夷"思想是其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历史的角度,通过对其此种思想的形成及主要内容进行剖析,从而试图揭示出近代中国社会思想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海外地区添设领事 ,是中国近代外交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中国驻外使节对外交涉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认为薛福成在中国近代设领方面有两大贡献 :一是提出了自己对设领问题的一系列观点 ,形成完善的设领思想体系 ;二是忠于职守 ,不畏强权 ,以使臣的身份与西方国家进行设领交涉。由此 ,薛福成被视为 19世纪 90年代中国第二期添设领事、保护华侨热潮的“带队人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在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过程中,其外交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国人外交思想的整体框架由于政治文化背景的差异,表现出了不同的倾向。其次,群体是审视社会变迁的一个很好的视角,对特定群体外交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近代外交思想的变迁。再次,从西方传入的均势观念对晚清外交思想的变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与中国传统的"以夷制夷"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4.
郭嵩焘在充分了解“国情”和“洋情”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和为主”的外交思想 ,这是近代中国理性外交思想的发端。它不仅促发了人们传统外交思想的转变 ,在中国近代外交思想史上起到了奠基和启蒙的作用 ,而且对于启迪人们认识西方、学习西方 ,加速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薛福成的外交活动,从三个面分析了其外交思想,即对传统思想的沿袭与改造,对近代国际法的接受和运用,外交和内治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6.
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也是中国外交从封建社会的“华夷秩序”走向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历史阶段。近年来,随着思想的解放和材料的发掘,北洋政府外交制度的研究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出现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因此,文章拟对近三十年来北洋政府外交制度的研究作一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7.
冯君 《嘉应学院学报》2006,24(5):114-117
薛福成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理论家和早期维新思想家,他深入研究时政,发表了许多反映时代要求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论述,关于近代铁路建设的构想,就是其中之一,值得学术界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际关系在国际格局、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三个层面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国际格局为视角,可以发现中国外交更为丰富的内涵.60年来,中国外交实现了从"一边倒"到独立自主、发挥全球影响力的巨大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国际格局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所发生的深层变化也促成了中国外交的不断转型.  相似文献   

9.
薛福成教育立国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它是薛福成一生对西方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薛福成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改良主义思想家 ,他生活的时代正值西方列强用洋枪洋炮打开中国国门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作为一位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面对社会的剧变 ,他忧虑时事国势 ,勤于思考探索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实践反思和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广泛深入的了解 ,提出了自己的商本经济思想 ,希望以“工商为本”,“以分洋商之利”,以此来抵御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本文就薛福成的这一商本思想从萌芽、确立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作一历史考察。通过考察 ,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薛福成以及中国近代史上的早期改良主义。一…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社会开始转型,在对外关系的处理上由旧的宗主--附庸式朝贡制度,转而接受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中国近代外交转型表现为中国与藩国对近代国际关系的抗拒及适应过程.中国外交正是在这种惶恐困惑状态中开始近代化进程的.全文从晚清政府外交指导思想的发展脉络以及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被动性调整、传统外交指导思想的逐步解体等方面阐述了晚清外交的"屈辱"转型,对中国近代外交思想转型的历史过程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但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外交工作从认识到实践,都出现过偏差和失误,背离了和平外交的本意。自党的十二大重新确立我国要继续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和平外交思想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对和平外交思想内容从理论到认识均给予了不断的丰富和升华,乃至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确立了中国以和谐世界为目标的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通过对党的十二大至十七大报告进行文本解读,可以看出,中国和平外交思想得以稳定、成熟、持续运行并且不断丰富发展的动力,既来自于国内政治、经济改革的需要,也来自于中国对以往历史经验的不断反思和对自身国际定位的深刻转变。这种源自内发因素的外交思想的转变和发展必定是长期的和持续的。  相似文献   

13.
本阐述了抗战时期毛泽东外交思想提出、深化并逐步完善的过程,指出其基本内容有坚持独特自主,自力更生的抗日外交、坚决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争取外援,大力发展国际合作、建立和发展国际关系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积极开展民间外交、维护国际和平;抗战时期毛泽东外交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争取获得真正独立平等的国际地位的强烈意愿与决心,是毛泽东剖析近代中国殖民化过程总结其教训的结果,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当时我党的外交工作以及制定建国后我党外交政策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外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交思想的形成,发展变化,走向成熟伴随了他革命的一生。毛泽东的外交思想是灵活的、务实的,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它长期作为我党我国的基本方针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指导意义。今天,当历史已迈进崭新的21世纪时,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指导意义并未因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丧失。相反,发掘其中的精髓对于当今我们制定更加合理、更加适宜的外交政策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外交伦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外交伦理思想始终贯穿于国家的外交实践,涵盖中国对外交往的各个领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外交实践的发展,中国外交伦理思想越来越鲜明,内容也越来越系统、全面。主要包括:韬光养晦的道德素养;确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伦理目标;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伦理准则;塑造和谐世界的国际伦理秩序,遵守平等、正义、民主的道德规范,树立负责任大国伦理形象。中国外交伦理思想的推行,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制约,但能够提升中国软力量,有助于引领国际社会构建和谐的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先秦时期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夷之间文化上的差异趋向突出,最终导致传统华夷观的确立。从而促进了传统边防外交思想萌芽,而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纷杂,对传统边防外交思想的嬗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顾维钧作为民国著名的职业外交家和国际政治家,其一生参与了诸多中国及国际重要外交谈判,而现实主义则是其成功之要道,且因应了现代国际政治运作的取向.谈判作为外交最基本的方法,极彰显地展示了顾氏现实主义之外交思想.正是之故,本文以其为切口,作一探讨,以为当代外交家可资参照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较之前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是在加强官方朝贡体制的同时实行与加强了闭关政策。明朝的海禁政策经历了明朝初期的强化、明朝中期的松弛、明朝晚期的反复三个阶段,清朝初期是海禁政策的延续,随后由于一系列历史原因,中央政府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开海政策,但最终在康熙年闻闭关政策正式形成。明清闲关政策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内在的深刺原因。闭关政策对当时、后来以及对整个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兰池 《唐山学院学报》2017,30(1):32-37,87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和平外交思想,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毛泽东和平外交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同中国实际、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毛泽东和平外交思想有一个产生和形成的过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准备阶段,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日臻完善。其中,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和平促建设,以建设求和平","中间地带"理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等,都是毛泽东和平外交思想科学内涵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外交话语是一个国家外交思想的重要载体。中国外交话语的特性决定了外交话语英译的体认本质。将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引入翻译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为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外交话语英译所发挥的体认功能,旨在提升对外交话语英译的体认认识。总结外交话语英译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以拓宽翻译研究思路,推动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