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电流的危害巨大。防雷接地系统能将雷电流迅速导入大地,保护人及设备免受雷电击危害,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接地是防雷最简洁有效的方法:有效的降低接地电阻,选择合适的接地体材料,设计完善的接地系统能使防雷接地系统达到长期高效的运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移动基站防雷接地系统经常出现的问题,介绍了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接地的重要性,防雷接地系统的构成和基本要求,并结合多年运维经验提出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3.
火电建设工程当中的防雷与接地工程是保护建筑物免遭雷击破坏,保障电气设备安全及人身安全的必要措施。整个工程的防雷效果以及各种防雷器件是不是起作用都取决于接地施工的好坏。接地接不好,避雷装置就会成为引雷装置,不但不能保护建筑物和设备,反而会造成建筑物和设备的损坏,更有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防雷与接地工程是我们在电力建设过程当中一定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GSM-R数字移动通信技术是我国铁路通信技术的重要内容,该通信技术的传输快、信号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使其在我国铁路通信事业上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GSM-R数字移动通信基站的天线设备需要外接到15m~60m的高空之中,所以在无形之中加大了GSM-R数字移动通信基站的雷击事故机率,这对于GSM-R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的信号传输与铁路的安全运输都带来了不利影响。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在本文当中对GSM-R数字移动通信基站的接地与防雷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我国的移动通讯基站的防雷技术也在逐渐提升。对于一些高度集成的电子器件或者是耐冲击性较差的通讯基站来说,雷电是较大的威胁之一,它会造成过电压雷击,从而使通讯设备受到。所以为了保证移动通讯基站的稳定运行以及客户使用的良好体验,就必须要加强对移动通讯的防雷击保护,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感应雷击的危害位,避免其遭受到雷击。本文从移动通讯基站的雷击灾害以及防雷接地设计展开探讨,分析了危害移动通讯基站的几个主要雷电方式,并给出了优化防雷接地设计的措施,希望对提高移动通讯基站的防雷技术有所帮助,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防雷和接地是建筑物和人身安全的重中之重,雷击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电流,出现机械力与热效应,会形成对建筑物以及电气设施的损坏。可对于施工而言,时常会产生施工或者相关专业人员忽视防雷接地问题的现象,觉得防雷接地的技术性不强,工艺过于简单,范围较小,并且,由于对其关注较少,经常会在施工中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根据龙庆加油、加气站设备和所在地的年平均雷电日数,分别计算出建筑物、构筑物年雷击次数、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防雷装置拦截效率,由此将该加油站的雷电防护进行防护等级划分,并对电源线路进行多级感应雷防护设计、信号系统设置SPD保护和防雷接地等电位连接,为加油、加气站综合防雷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雷暴天气增多,雷击事故频发,发生雷击事故的危害后果严重,防雷在日常生活中日益突出,制作安装合格的防雷接地体至关重要,本篇结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主要论述了建筑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选用材质、地质环境的要求、制作工艺、安装要求及实例展示和在平时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确保防雷接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减少施工返工,提高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设备的广泛使用,设备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相对其耐冲击、抗干扰能力却显著下降,尤其是老式微机控制系统,其在设计防雷方面常常存在缺陷,一般的防雷措施只能抗直接雷击的破坏,而对雷击产生的电磁场、侵入的雷电流和过电压的防护能力严重不足,致使设备因雷击而受到损坏,影响系统的安稳运行。为解决因雷击造成微机控制系统受到破坏的普遍状况,分析研究工业微机控制系统的防雷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电气设备的任何部分与土壤之间作良好的电气连接,成为接地。接地是利用大地为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发生故障和遭受雷击等情况下对地电流构成回路,从而保证电力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本文对接地装置、防雷装置的安装与维修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气体绝缘封闭输电线路在正常运行和最大短路运行情况下,设备外壳上会有感应电压出现,当感应电位升高到一定程度会对接触其的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并影响接地设备的正常工作;本文以GIL管道为例,对其接地系统进行了设计计算,包括接地排距离设置、接地排尺寸设计及相间导流排设计等方面,通过计算分析,得出GIL接地系统的设计方法,并通过相关工程的实例计算,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卫星电视逐渐普及,但是由于卫星电视接收天线都安装在室外的原因经常会在雷电天气出现,遭雷电袭击的现象,严重的为好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卫星电视系统中,卫星电视接收天线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防雷设计能够有效避免雷电袭击,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维护社会和谐。雷电因其形成原因不同而分直击雷和感应雷。带电云层和大地之间直接放电造成的叫直击雷,它的形成以及释放能够很大程度上直接对地面上的建筑物以及人体和牲畜造成极大的危害,在卫星电视系统中,之际剋也是能够直接对卫星电视接收天线造成重大破坏的主要原因,目前,在卫星电视工作人员的研究当中,针对于卫星电视接收天线防雷设计主要是根据直击雷的特点进行设计,并采取各种防雷设计对直击雷进行预防。本文就卫星电视接受天线系统的防雷与接地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春季的到来,雷雨季节也会随之而来,雷电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这种迅猛的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电并伴随巨大的声音。只要我们积极主动的防御,采取正确良好的防雷手段,雷电灾害是可以避免的。我国每年因雷击破坏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事件时有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通过对建筑防雷设计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笔者总结出一些建筑防雷的施工经验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浅谈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物防雷工程包括对直击雷和感应雷的防护。目前,绝大多数设计者都能严格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进行设计。但是,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注意科学的接地,对避雷器件性能严格的要求和科学的检测,则防雷设施一旦遭受雷击,也同样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雷击灾害。通过对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在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雷电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来说有着很大的威胁,如果防护不当,就会给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对于电力行业这一关系到千家万户日常生活和企业正常生产的关键行业来说,变电站的电力设施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雷击的影响。因此,变电站一定要做好防雷电的措施。在当前我国的变电站设备中,高压设备的防雷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防雷效果已经十分明显,但是对于弱电设备来说,由于在这一方面的技术和研究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弱电设备很容易受到雷电的破坏,所以一定要加强变电站弱电设备的防雷保护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变电站弱电设备受到雷电影响的具体表现,然后提出了变电站弱电设备需采取的相应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波广播发射台由于多建立在城郊空旷沿海滩涂地带,发射天线较高;同时,周边高大的建筑物较少,所以容易导致雷击.本文根据雷电特征,并结合大连306中波电台实际应用情况对中波电台的防雷措施进行了详细探讨。由于我台再建台选址的先天不足在阴雨天就得关机防止遭到雷击的破坏。为了防止雷电对台站造成损害,本文会从雷电入手,分析雷电的特点,找到原因及其防雷的方式方法来减少雷电对转播台的破坏从而增加可持续发射的工作时间,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建筑物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内部各种电气设备日趋增多,但由于防雷接地保护不当,使我国因雷击破坏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事件时有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因此,做好建筑物的防雷接地保护尤为重要,本文特就防雷接地保护的技术问题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邵东市黄家坝水库管理所为实例,依照相关设计规范,对黄家坝水库进行防雷工程设计,通过清理、统计以往雷击损坏的水库工程设施及设备,并对雷电破坏较为严重的工程部位进行了仔细的现场勘验排查,制定了直击雷、感应雷防护和接地系统设计方案,保障了水库建筑物安全.针对改造处理的重点、难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对关键部位防雷系统进...  相似文献   

19.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电力系统防雷的重要保护部位,一旦产生损坏,会导致整个电力系统产生瘫痪现象,因而对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在变电站电气设备运行中,一旦有雷电侵入,很容易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坏,可以说变电站接地系统的合理与否是直接关系到人身和设备安全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变电站电气设备接地防雷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主要通过工程设计实例对风电机组过电压保护与防雷接地设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通过对直击雷保护、感应雷保护、接地系统以及机组配套升压设备保护的探究,可以有效的得出风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如何确保安全。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