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犁抗日小说具有独特的浪漫唯美风格。除受到魏晋文化和古典主情文学传统的影响外,孙犁还借鉴了以屠格涅夫为代表的西方浪漫文学和以鲁迅、沈从文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创作经验,因此,他的抗日小说创作完美地承载了历史赋予的革命使命。  相似文献   

2.
抗战小说,在困难当头之时,多发出鼓角之声。孙犁的小说也写抗日战争,但它却似一支牧笛,以柔美的音符,欢唱农民保国卫家的美好心灵,真善美的极致,《荷花淀》上那支清新秀丽、芳香四溢的荷花,虽经时间的淘洗而永不衰败。诚然,这与孙犁小说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有关,而这种风格,又与孙犁的个性气质、审美情趣紧密相联。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它们之间的互相影响、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2):109-115
"物"是孙犁小说中一个重要的审美维度。孙犁不同时期的小说中留下了人与"物"的不同关系。"物"成为理解孙犁小说的一条重要线索。孙犁小说的风格与叙事嬗变都与"物"有关。只有把握了"物"在孙犁小说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孙犁小说的深度和广度。在土改小说中,"物"的叙事功能越发突出,"物"不但具有了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还具有了批判和反思功能。  相似文献   

4.
宋晓州 《文教资料》2008,(24):16-18
在现代文学研究中对孙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散文化的创作、对女性美好的表现上,从而造成了孙犁执著于抒写人性的美好的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村歌>的解读,重点分析孙犁小说所内含的政治隐匿和政治意识,揭示孙犁小说艺术特色的别一种风格.  相似文献   

5.
小说即回忆,是汪曾祺独特的艺术主张,也是他新时期小说叙事的独特风格。他小说叙事角度的独特取向,既受他童年时期的文化记忆影响,同时也是为了规避现时的浮躁情感及表达至善之美主题的童真表达实现独特的审美理想的自觉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读孙犁的抗日题材小说,有一种重睹芳华之感。他的作品尤其是短篇之作,突出地描绘了站起来的女性和滋润着家乡沃土的水,并形成了高度的象征与深刻的意境,由此也就显示出孙犁小说在解放区文学中独特的风格,以及他追求艺术至美所带来的超越时空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7.
刘长伟 《文教资料》2009,(23):20-22
孙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因为他小说浓郁的诗情画意,更因为他在解放区的新天地里创造出了与相似风格作家不同的诗意--现实生活的诗、欢快的诗.本文对孙犁小说独有的诗意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8.
孙犁小说的浪漫色彩建立在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之上,这在孙犁的文学观和文学创作上体现得很清楚.这种寓幻于真的独特浪漫色彩,根植于文学启蒙主义、中外文学滋养和孙犁对乡土故因的眷恋.孙犁创作后期浪漫色彩的消褪,也和文革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孙犁小说的浪漫色彩建立在现实主义基础之上,这在孙犁的文学观和文学创作上体现得很清楚.这种寓幻于真的独特浪漫色彩,根植于文学启蒙主义、中外文学滋养和孙犁对乡土故园的眷恋.孙犁创作后期浪漫色彩的消退,也和文革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著名作家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不只是孙犁个人小说风格的呈现,而且是指一种具备了独特审美品质的作家和小说群落的总体风格。本文通过考察“荷花淀派”中坚代表者孙犁的心路历程、小说创作,阐述了“荷花淀派”的形成过程、风格特色及现状。  相似文献   

11.
孙犁的短篇小说 ,无论是在内容上 ,还是表现形式上 ,都显示了其特有的美学理想和创作追求 ,他总是选取“最熟悉”、“最喜爱”的生活中“鲜亮的环节” ,淋漓尽致地表达自我真实的感情以及善良和美好的“极致” ,以诗化的语言、抒情的笔调 ,在优美深远的意境中 ,谱写出一曲曲抗日根据地广大劳动人民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赞歌 ,高度集中地表现了时代的精神 ,达到了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孙犁的小说有着自己的美学理想和艺术追求 ,他总是把生活表现得富有美感、富有诗意。他以独特的视角 ,含蓄动人的意境美 ,表现了在那战火纷飞的艰苦环境中 ,劳动人民战胜困难、奋发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执着追求。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废名在小说创作中有独特的审美追求:追求主客观和谐美,追求情感的纯清和格调的轻倩美,追求文体的醇正美。读其小说,是一种美的感受和熏陶。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小说在题材选择、抒情方式、结构形态和自然美、感伤美追求诸方面,呈现出带写实风的浪漫抒情特征。它是一道诗意盈盈,情意绵绵,风格独异的文学风景,提升了中国现代小说和抒情文学的艺术品位。郁达夫的风格奇特,但不是完美的,它给我们的审美阅读“朝着美的上升”提供了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李铁大量的表现工厂生活的小说中,其前后期的作品有着很大变化:由单纯、诗意地表现身边的生活,到因生存焦虑产生出具有“人文关怀”的艺术之作;不滞留在单纯的现象批判,对生活充满着信赖;关注被遮蔽的工人生活的现实,细腻地呈现女工们的内心感受。这些充分显示着他思想与艺术的成熟。李铁小说的魅力既同他的人生状态、生活工作经历有关,也同他的艺术美学原则有关。发展与变化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小说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作家,童年的生活为他接受“温柔敦厚”的诗教思想奠定了基础。在他的生命小说中,弱化了机械教化色彩的温柔敦厚的诗性,是其突出的艺术特质。这种特质,首先表现在性善的思想,中和之美的追求,对人的关注的独特视角,还体现于作品的诗学意境,以诗心、诗眼体察万物,具有抒情诗的成分和写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废名作品向来以晦涩难懂而著称。无论是从小说观念还是从创作实践来看,晦涩作为废名小说的标志性特征,不仅仅是一个文本现象,而是上升到了诗学和美学的高度,体现了废名对小说美学的独特追求。晦涩所产生的陌生化效果,给读者的阅读设置了阻隔和障碍,迫使他们离开习惯的轨道,对日常经验进行重新认识,并且将注意力转向作品的形式本身,唤起他们对文学语言和作品艺术之美的感受,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8.
以怪诞恐怖为特色的小说系列代表了爱伦.坡的主要创作风格,体现了作者清晰而独特的文学观和价值观。文章从美学角度对这类小说进行解读,从而发掘小说深层的文学价值与审美意蕴。集中表现为:注重美学效果,化恐怖为艺术;审美取向指向生死维度,在恐怖叙事和死亡观念之间架起美学桥梁;将文学创作上升到生命与宇宙对话的高度,对"天国之美"进行消解与重构。  相似文献   

19.
自调为“乡下人”的现代作家沈从文,以博大的胸襟关怀着其笔下的万物生灵,构筑了独具特色、优美如诗的“湘西世界”和具有永久魅力的艺术乐园。其间浸淫的对美的别样追求,对生命终极价值和意义的深沉思考,对人生角色的悲悯情怀,则体现了其独特的深层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