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有很多优势,扩大了学生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了教师备课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重难点突破,培养了学生能力;有利于顾及个体差异,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教师网络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加强地理教师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加强网络环境下对学生的管理,加强师生交流,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使用,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和效益。  相似文献   

2.
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学好英语的一种基本能力。外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是要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帮助他们掌握系统的信息基础知识,形成较强的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教学设计、学习策略提供等三个教学步骤着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下教师适应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下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同时必须具备几种能力,特别是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和信息素养能力。同时本文提出了培养提高教师适应网络环境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借助网络优化地理教学,扩大了学生知识面,激发了地理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师备课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重难点突破,培养了学生能力;有利于顾及个体差异,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教师网络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加强地理教师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加强网络环境下对学生的管理,加强师生交流,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使用,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和效益。  相似文献   

5.
探究是学生求知欲的一种表现和求知活动必需的一种能力。网络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引起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一系列的变革。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激发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欲望,是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体会,认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交互功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信息量大的优势特点,从多角度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网络教育的发展将高中数学教学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可以实现线上数学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但是,教师也要认识到网络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7.
英语教学在多媒体与网络的辅助下,教师可以运用网络的优势,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运用到英语学习之中,网上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让学生都能在信息技术的海洋中选择和培养最适合自己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的学习与发展方式。而教师可以运用网络的优势,组合本地网资源与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能力的途径大大增加,在多媒体与教学环境下构建英语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环境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所创设的人—机、人—人互动系统。基于校园宽带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已成为整个校园与课堂环境中最具震撼力、最具魅力的一部分,甚至有人称之为e教学”、“数字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把现有的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网络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和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基于校园宽带网的多媒体教学网络结合宽带网和多媒体视听设备进行英语视听说教学,具有现代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是探究性教学的认识论基础。把网络引入经济学教学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为目的,在支架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随机访问教学等三种创新教学模式下,兼顾注意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协调配合、教师现代化信息技术是否熟练掌握以及传统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的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曹海 《青年教师》2007,(6):12-13
顾名思义,网络作文教学就是基于网络技术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它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多媒体网络为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核心就是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获取信息、自主习作,最终实现学生习作能力自主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教师的作文教学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媒介资源提供的便利,把教学效果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网络作文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创作、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为目的,以网络多媒体为教学环境与媒介,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作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许利军  赵军 《家教世界》2012,(14):92-93
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从而不断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知识、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实践中,网络与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语言实践,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可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通过分析网络与多媒体辅助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优越性,探讨了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英语听力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央电大开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其核心内涵是教学模式的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从传统的面授教学为主转变到以计算机网络为中心的多种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教学模式的转变要求电大系统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能力,适应网络环境教学模式转变的需要。网络环境下电大教师的新角色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是教育的三要素。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相对分离,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数字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下根据需要进行交互。因此,电大教师有了…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双主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主教学模式是一种能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其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得到强化的同时教师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即从传统教学模式到网络环境下"双主教学模式"中自身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化主要体现在,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还应该是语言知识与网络技能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学模式的主导者、组织设计者、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者、学生英语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评估者。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要确立现代化的教育观,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等能力。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与实践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校教育信息把提供了机遇.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环境.本文从高校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出发,阐明了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和教师需要准备的教学材料,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高校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几种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设计。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为了使跨文化交际成功进行所需要的能力或素质.本文认为,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机会,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具体包括:借助英语学习网站构建自主性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认知能力;在立体化的文化输入、输出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在键友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平等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协作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合作技能.  相似文献   

19.
开展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一项基于石家庄铁道大学非英语专业部分教师和学生反思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的行动研究,可以看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学课件制作和使用的科学性、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的开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英语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以及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提高网络教育中有效学习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网络中影响有效学习的障碍主要由教师、学生以及网络教学课程方面的原因引起.要提高网络中的有效学习,关健是要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在网络教学中与在传统教学中的角色变化与定位,发挥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监管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