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常只能从理论上讲述产生浮力的原因是物体受到液体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学生得不到直观的感性认识。为加强素质教育,我反复试制成了"浮力产生原因演示器"(如图1所示),实验效果非常理想,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ZL 99 2 47164.8)。 a.构造:它是由透明塑料杯和浮子组成。选用市面上大塑料水杯,在距底较近处,用万能胶粘上一个用有机玻璃制成的中间底,上面有一大圆孔,以备压上浮子。浮子是用塑料泡沫制成的圆柱体(直径70mm、高110mm)。中间底上还有两根玻璃管,一根是直的排气管,一根是弯的进水管。 b.操作…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通过一些计算来说明浮力的产生原因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的下表面和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学生无法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为此,我们设计并制作出如附图所示的“浮力产生原因演示器”,现象非常明显,制作也很简单。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通常只能从理论上讲述产生浮力的原因是物体受到液体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 ,学生得不到直观的感性认识 ,为使学生能深刻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我们反复试制成功了“浮力产生原因演示器”,实验效果非常理想 .此演示器现已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 0 0 0年 9月 30日授予专利权 ,专利证书号40 5 1 2 9,专利号 ZL 992 471 6 4.8.现将该仪器介绍如下 .1 .仪器构造 如图 1所示 ,该仪器由大透图 1明塑料杯、浮子、中间底、排气管等主要部件组成 .大塑料水杯可在市面上选购 ,在其距底较近处用万能胶粘上一个有机玻璃制成的中间底 ,其上面有一大圆孔 ,以备压上浮子 .浮子用塑料泡沫制成 (涂成红色 ,直径6 0 mm、高 1 1 0 mm) .排气管用玻璃管制成 .中间底上有一进水孔 ,实验前先用塞子 (带有长把 )堵住 .2 .实验过程 先在浮子下表面外沿均匀地涂上少量凡士林 ,压在中间底的大圆孔上 .给上容器加满水 ,此时水流不进下容器中 ,可以看到浮子并不上浮 ,这是因为浮子此时并没受到水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 ,因而不受浮力 .当拔起塞子 ,水就从进水孔流到下容器中 ,当浮子下...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物理浮力的教学中,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通常教学中,多数教师只能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简单的演示浮力产生过程,整个过程时间非常短,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看清楚浮力的产生过程,实验效果很差。单纯的靠理论分析、推理使学生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有必要设计和制作一种能够直接显示浮力产生过程的实验演示器。  相似文献   

5.
6.
拜读了贵刊2001年第4期桑宗武老师的《浮力产生原因演示器》,我不禁为桑老师的精妙构思感叹不已,但同时又觉得此仪器难以成为学生课堂实验的学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经过再三思考,我想到了一个演示浮力产生原因的简单装置,有效地克服了上述缺点,现介绍如下,仅供参考。1实验工具剪刀、美工刀、水槽、铁架台。2实验材料大可乐瓶、彩色气球、细绳。3实验过程a.截去可乐瓶底部和上部圆锥的一部分,在侧面对称地打两个眼,用细绳将可乐瓶固定于铁架台上(如图1所示)。图1浮力产铁架台水槽b.取一只彩色气球,注入少…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版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142页,关于浮力产生的原因是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是通过课文插图12-4的讲解得到的,没有直观的实验演示,因此笔者设计了一个教学实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8.
人教社版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142页,关于浮力产生的原因是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是通过课文插图12-4的讲解得到的,没有直观的实验演示,因此笔者设计了一个教学实验,效果很好。1 实验装置 如图1所示,A,B都是去掉瓶底和瓶盖的倒立的塑料可乐瓶,其中B套在A里。C,D是比可乐瓶口稍大一些的玩具弹力球(也可以是木球或泡沫球)。2 实验方法 演示时,经A往B中注入水,B中的C球虽然排开了一定量的水,但是没有受到水向上的压力,讲不浮起。此时,由于A,B之间有间隙,水会流到A的下部(同时有气泡排出),聚集在D球…  相似文献   

9.
王爱生  谢云 《物理教师》2001,22(4):16-16
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142页上,关于浮力产生的原因是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是通过课文插图12-4的讲解得到的.没有直观的实验演示,因此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形成了一个教学难点.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笔者设计了一个实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
白色长颈玻璃瓶1个(去底),乒乓球1个,铁架台1套,软木塞1个,大烧杯1个,水。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中《浮力》这一章是教学的难点,虽然初中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对浮力有粗浅的认识,但对浮力产生的原因及什么情况下有浮力还是比较模糊的,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作了以下三步:  相似文献   

12.
13.
一、实验器材白色长颈玻璃瓶 1个 (去底 ) ,乒乓球 1个 ,铁架台 1套 ,软木塞 1个 ,大烧杯 1个 ,水。二、实验方法1.将长颈瓶口朝下放在烧瓶架的圆环里固定 ,往瓶内放入一个乒乓球。2 .用烧杯向瓶内加水 ,乒乓球静止不向上浮起 ,如图 (1)。说明水对乒乓球只有向下的压力 ,不产生浮力。球与瓶内壁之间有小隙 ,瓶口有水滴下。3.用软木塞塞住瓶口 ,瓶颈处积水逐渐增加 ,如图 (2 )。当水积满瓶颈 ,球立即浮起。说明当水对球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时 ,水对乒乓球产生了浮力 ,浮力即此压力差。  三、实验的优点本实验取材简便 ,过程明了 ,直观…  相似文献   

14.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液体对物体向下的压力。因为以往没有较好的实验来显示浮力产生的原因,所以,许多初中学生对浮力产生的原因往往不易理解,形成了一个教学难点。本文介绍一个简单易行的实验,它能直观明了地显示浮力产生的原因,在教学中能帮助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1 实验器材 (1)大号透明、无色的塑料饮料瓶一个,把瓶的上部截去,使它成为直口瓶。 (2)彩色乒乓球一个,1000毫升的盛水烧杯两个。 (3)小号透明、无色塑料饮料瓶一个,把瓶底和瓶颈的一部分截去,使瓶颈截口处的直径略小于乒乓球  相似文献   

15.
初中物理中《浮力》这一章是教学的难点 ,虽然初中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对浮力有粗浅的认识 ,但对浮力产生的原因及什么情况下有浮力还是比较模糊的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我作了以下三步 :第一 ,从理论入手 ,由液体压强的特点推导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 ,同时强调浮力的方向总是向上的 ,水中物体向左 ,向右的压力 ,向前 ,向后的压力是互相平衡的 ,由于上下表面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 ,所以F向上 >F向下 ,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合力即液体对物体的浮力。第二 ,演示实验 ,设置疑问 :①把蜡烛 ,木块放入烧杯中后加水 ,观察木块 ,蜡…  相似文献   

16.
让我们先做这样一个实验.所用的仪器:一只上部割去,只留下圆柱形瓶身的透明大号雪碧瓶;一只底部割去,瓶口朝下的矿泉水瓶;一黄一白两个乒乓球,一大瓶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论述了改进后实验的实验过程和课本实验的实验过程,通过对二者进行对比,得出了改进实验更易直观地探究出浮力产生的原因及不产生浮力的情况,实验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8.
一、实验创新目的教材中关于浮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从理论上结合着压强的知识理论推导而来,学生并没有直观印象,只能是机械地记忆有关结论。从而大大降低了物理学习的趣味性与探究性,也降低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此创新实验设计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在教材中关于浮力产生原因和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是这样处理的: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里(见图1),它的6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水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F'大于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F,向上和向下这两个压力差就是液体对浸入物体的浮力:F浮=F'-F  相似文献   

20.
我设计一个实验装置,可帮助学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现介绍如下: 器材:两端开口的试管(孔径不宜过小),透明的大塑料杯2个(可用塑料的大可乐瓶制作),彩色橡皮膜2块(比试管口略大),水,线,手帕,火柴和酒精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