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过氧化氢的漂白性实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氢(俗名双氧水,化学式H2O2)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密度1.438g/mL(20℃),熔点-0.41℃,沸点150.2℃.可与水任意比互溶,市售商品为30%或3%的水溶液.H2O2常温下能缓慢分解(2H2O2=2H2O+O2),H2O2具有弱酸性(H2O2=H++HO2-,K1=1.55×10-12,20℃)、还原性和强氧化性.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要点梳理1.水的离子积常数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生成H3O+和OH-:H2O+H2O(?)H3O++OH-(通常简写为H2O(?)H++OH-)。此电离平衡易受外界条件(温度、电解质等)影响,但遵循平衡移动原理,其中c(H+)·c(OH-)=Kw,Kw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为水的离子积。由实验测知,在25℃时,1L纯水中只有1×10-7molH2O电离,所以,c(H+):c(OH-)=1×10-7mol·L-1,因此,在25℃时,Kw=c(H+)·c(OH-)=1x10-7×1×10-7=1×10-14。因水的电离是吸热的,所以当温度升高时,有利于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增大。因此,Kw是一温度函数,只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100℃时,Kw=1×10-12;当温度恒定时,任何水溶液中的Kw均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3.
一、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出H3O+和OH-:H2O+H2OH3O++OH-(简写为H2OH++OH-)。这种电离方式的本质是“质子(即H+)转移”。其中c(H+)·c(OH-)=KW,KW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为水的离子积。其意义是: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c(H+)和c(OH-)之积为常数。由实验测知,在25℃时,1L纯水中只有约1×10-7molH2O电离,所以,c(H+)=c(OH-)=1×10-7mol·L-1。因此,在25℃时,KW=c(H+)·c(OH-)=1×10-7×1×10-7=1×10-14(此时水的pH=7,呈中性)。值得注意的是,KW是温度函数,只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与溶液浓…  相似文献   

4.
<正>一、狠抓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例1 80℃时,纯水的pH值小于7,为什么?参考答案:已知室温时,纯水中的[H+]=[OH+]=[OH-]=10-]=10(-7)mol·L(-7)mol·L(-1),又因水的电离(H2O幑幐H++OH-)是吸热反应,故温度升高到80℃,电离度增大,致使[H(-1),又因水的电离(H2O幑幐H++OH-)是吸热反应,故温度升高到80℃,电离度增大,致使[H+]=[OH+]=[OH-]>10-]>10(-7)mol·L(-7)mol·L(-1),即pH<7。答案是:因室温纯水的pH=7,升高到80℃,电离度增大,使[H(-1),即pH<7。答案是:因室温纯水的pH=7,升高到80℃,电离度增大,使[H+]=[OH+]=[OH-]>10-]>10(-7)mol·L(-7)mol·L(-1),则pH<7。  相似文献   

5.
无论从结构还是性质上看,二者均有很多相似性.现总结归纳如下,以飨读者. 一、电离: 1.水的电离: H2O+H2OH3O++OH- 25℃时:Kw=1.0×10-14 2.液氨的电离: NH3+NH3NH4++NH2- -50℃时:Kw=1.0×10-30 结论:NH3与H2O、NH4+与H3O+、NH2-  相似文献   

6.
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从电离的角度看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2O≒H++OH-,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有水电离产生的c(H+)水=c(OH-)水,且在一定的温度下,任何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Kw=c(H+)·c(OH-)为定值,Kw仅受温度的影响,常温下Kw=c(H+)·c(OH-)=10(-14),水的电离平衡受温度和溶液中某些离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配合物Na(H2pydc)(Hpydc)(H2O)3(H2pydc为2,6-吡啶二甲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晶体数据分析表明,配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I,a=0.690 48(14)nm,b=1.116 5(2)nm,c=1.120 O(2)nm,α=85.53(3)°, β=82.23(3)°,γ=87.16(3)°,V=0.852 2(3)nm3,Z=2,F(000)=424,R1=0.048 1,wR2=0.126 7.配合物的中心原子钠与分子形式的配体H2pydc的一个氮原子(N(1))和两个氧原子(O(1),O(3)),单阴离子形式的配体Hpydc的一个氧原子O(5),以及三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O(9),O(10),O(11))配位,配位数为7.  相似文献   

8.
水的电离和溶液pH是电解质溶液知识体系的灵魂,理解和熟练掌握有关的基本知识是参透电离平衡理论的保证. 1.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生成H3O+和OH-,通常简写为H+和OH-.其中c(H+)·c(OH-)=Kw,Kw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为水的离子积.其意义是:在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c(H+)和c(OH-)之积为一常数.由实验测知,在25℃时,1 L纯水中只有约1×10-2mol H2O电离,所以,c(H+)=c(OH-)=1×10-7mol·L-1,因此,在25℃时,Kw=c(H+)·c(OH)=1×10-7×1×10-7=1×10-14(此时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分子式为[Ni(NIPH)(phen)(H2O)0.5]2n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H2NIPH=5-硝基间苯二甲酸,phen=1,10-邻啡啰啉),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Pnna,晶体学数据:a=29.547(4),b=18.041(3),c=6.5860(10),V=3510.7(9)3,C40H23N6Ni2O13,Mr=913.06,Dc=1.727g/cm3,μ(MoKα)=1.157mm-1,F(000)=1860,Z=4,最终R=0.0276,wR=0.0769(2973个可观测点).该配合物具有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配位聚合物[Zn2(pydc)2(4,4’-bipy)(H2O)6]n.2nH2O(H2pydc=2,4-吡啶二甲酸,4,4’-bpy=4,4’-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10.023(2),b=13.941(3),c=11.239(2),β=106.478(3)°,V=1505.9(5)3,C24H30N4O16Zn2,Mr=761.26,Dc=1.679g/cm3,μ(MoKα)=1.675mm-1,F(000)=216,Z=2,R1=0.0364,ωR2=0.0607.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在配合物中水分子形成氢键的4种形式:结晶水分子与周围原子形成了四面体型的氢键;结晶水分子通过氢键形成水簇;结晶水与配体形成的氢键;配体水分子和其他配体之间的氢键。并分别以配合物[Cu3(μ2-Hdatrz)4(μ2-Cl)2(H2O)2Cl2]·Cl2·4H2O·2C2H5OH(Hdatrz=3,5-二氨-1,2,4-三唑),[Co3(μ2-Hdatrz)6(H2O)6]·(NO3)8·4H2O,{[Zn2(μ2-SO4)(μ3-datrz)2]}·2H2O}n,[Mn(Cl Phtrz)(SO4)(H2O)2]n(Cl Phtrz=4-(4-氯苯基亚甲基)亚胺-1,2,4-三唑希夫碱)为例,对4种形式的氢键的形成及其在配合物超分子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做了梳理。  相似文献   

12.
在溶剂热条件下,MnCl2·4H2O,四氮唑-1-乙酸(1-tza)和邻菲罗啉(phen)在乙腈溶剂中反应得到一个新型单核配合物[Mn(1-tza)2(phen)2]·H2O(1),该配合物通过氢键作用在ab面形成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链与链之间又通过π-π堆积形成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配合物1的晶体数据为:C30H24MnN12O5,M=687.55,空间群为P2(1),a=9.163 10(10),b=15.475 5(2),c=21.446 7(2),α=γ=90°,β=101.79°,V=2 977.04(6)3,z=4,Dc=1.534 Mg/m3,R1=0.046 8,wR2=0.136 2.  相似文献   

13.
用水热法在150℃下由FeSO4·7H2O和1,4-萘二甲酸(1,4-H2NDC)合成了一个新型的配位聚合物Fe(oH)(1,4-NDC)·2H2O.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为四方晶系,空间群为P42/nmc,晶胞参数a=2.144 7(4)nm,c=0.68849(14)nm,y=3.1669(11)nm3,Z=8,...  相似文献   

14.
以HBr为溴化剂,H2 O2为氧化剂,在水相中合成了α-溴代苯乙酮.通过实验优化并确定的工艺条件为:n(苯乙烯):n(HBr):n(H2 O2)=1:1.5:2;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2.5 h;收率可达94%.本方法采用绿色氧化剂H2 O2,且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对环境无污染,原子利用率高,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适合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用氢氧化钴、丙二酸(mal)和三吡唑甲烷(tpm)合成了氢键连接的超分子配位化合物[Co(mal)(tpm)(H2O)]·2H2O,该化合物的晶体属正交晶系,Pca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5.414(3)(A),b=9.1174(18)(A),c=12.886(3)(A),α=90°,β=90°,γ=90°,V=1811.0(6)(A)3,Z=4.结晶水与配位水之间存在强的氢键相互作用,将配合物连接成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6.
首次用水热方法合成了配合物[Pr(C7H10O4)(OH)(H2O)]·H2O(C7H10O4为庚二酸二价负离子),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并做了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配合物[Pr(C7H10O4)(OH)(H2O)]·H2O的结晶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3,Z=4。二维配位高聚物层之间通过Cmc2(1),晶胞参数a=22.934(9) A,b=6.795(3) A,c=8.219(3) A,v=1280.7(8) AO-H···O氢键组装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热反应合成了超分子化合物1,2-二(2-苯并咪唑基)乙烷磷酸盐(C16H16N4)(H2PO4)2(H2O)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属于单斜品系,P21/n空间群,a=0.703 1(5) nm,b=1.774 3(13) nm,c=0.846 9(7) ...  相似文献   

18.
极限法又叫极端假设法,即假设本来不存在的两个极端,拟定两种虚拟状态,求得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该量的取值范围。一、极限法解物质燃烧问题中的取值范围例1.(2002年全国高考24题)在25℃、101kpa条件下,将15LO2通入10LCO和H2的混合气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L,V(H2)=L;(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V(H2)=;(3)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L,则a的取值范围是。解:设与CO反应的O2为xL,与H2反应的O2为yL,则2CO(g) O2(g)=2CO2(g)2H2(g) O2(g)=2H2O(l)2122102xx2x2yy因是完全燃烧,当有O2剩余时,不可能有CO或H2剩余,则剩余气体为O2和生成CO2的总量。根据题意可得:(1)2x 2y=10[15-(x y)] 2x=1 x=2.5y=2. V(CO)=2x=5LV(H2)=2y=5 (2)2x 2y=10[15-(x y)] 2x= x=a-10/2y=20-a/ V(CO)C(H...  相似文献   

19.
复习水的电离时,我用以下几个问题测验考生:(1)pH=7的溶液中,水电离的c(H )一定是10-7mol·L-1吗?25℃,pH=7的溶液中,水电离的c(H )一定是10-7mol·L-1吗?(2)25℃,pH=2的溶液中,水电离的c(H )=;pH=12的溶液中,水电离的c(H )=.(3)25℃,水电离的c(H )=10-12mol·L-1,则溶液的pH=;  相似文献   

20.
以Co(OAc)2.4H2O,N,N′-二羧甲基苯并咪唑内鎓盐及4,4′-联吡啶(摩尔比1∶1∶1)溶于H2O和DMF(体积比6∶1),140℃恒温反应,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o(HCO2)2(4,4′-bipy)]∞。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配合物属四方晶系,P43212空间群,a=b=0.014(3)nm,c=1.566(7)nm,V=1.282(7)nm3,Z=4,Dc=1.97g/cm3,F(000)=620.,μ=1.33mm-1,最终偏离因子R1=0.194和wR2=0.523。该配合物物中Co原子与两个4,4′-联吡啶的N原子和四个甲酸根的O原子配位。甲酸根桥联Co和4,4′-bipy形成的一维长链构成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