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试验修订本)介绍了库仑定律的定性演示实验.用带正电的物体去排斥另外一个系在丝线上带正电的小球,观察在不同位置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并比较受力大小.然后.增加或减少丝线上小球的带电量,保持小球到带正电的物体的距离不变,再观察小球的受力变化.事实上,这个实验很难演示成功.  相似文献   

2.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 (人教版 ,试验修订本 )介绍了库仑定律的定性演示实验 .如图 1所图 1示 ,把带正电的物体放在 M处 ,另外把一带正电的小球系在丝线上 ,依次挂在 P1、 P2 、 P3点 ,观察在不同位置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 ,比较受力大小 .然后 ,增加或减少丝线上小球的带电量 ,保持小球到物体 M的距离不变 ,观察小球的受力变化 .这个实验实际上很难演示成功 ,( 1 )实验本意是先利用摩擦起电 ,再向 M和小球转移电荷使之带电 ,但这种方法能使物体 M和小球带上的电量极其有限 ,物体和小球之间的库仑力非常微弱 ,实验难以成功 .( 2 )丝线的偏…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物理》选修3-1,静电场第2节"库仑定律"的演示实验有这段表述:"O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图1中P1、P2、P3等位置,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显示出来." 阅读教材后,笔者想用教材上图1的装置进行演示,却产生了疑惑.笔者用绳套先后挂在铁架台上不同的位置,P1处带电小球受到的作用力最大,丝线偏离的角度最大,P3处带电小球受到的作用力最小,丝线偏离的角度也最小.但小球的高度变化了,电荷间的作用力不是水平的,难道这时丝线偏离的角度越大,反映电荷间作用力也越大吗?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二节中有个演示实验--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P6),如图1所示.该实验要求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小球先后挂在图中的P1、P2、P3等位置,目的是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来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大小.`  相似文献   

5.
高中物理课本中提供了一个库仑定律定性演示实验示意图 ,用以探索库仑力 F与电荷带电量 Q及电荷间距离 r之间的关系。但由于弧立物体和悬挂小球一般带电量很少 ,再加上空气潮湿的影响 ,放电较快 ,小球单线悬挂稳定度也不够等 ,此演示实验成功率极低。为此 ,我们进行了一些改进。a.改进方法。1悬挂的小球用泡沫塑料制作 ,直径在1.2 cm左右 ,并找废旧干电池一节 ,取出碳棒 ,用小刀刮取碳粉适量 ,均匀地涂抹在小球表面。目的是加强球面导电性 ,提高泡沫塑料小球获取电荷的能力。2改变悬挂方式 ,由两根等长丝线将小球悬挂在支架上 (如图 1所示 …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二节中有个演示实验一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P6),如图1所示。该实验要求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小球先后挂在图中的P1、P2、P3等位置,目的是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来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大小。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静电实验做起来有困难,  相似文献   

7.
库仑定律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验证该定律而在课堂上所做的实验。该实验由于环境空气湿度的影响,很难成功。为了克服此困难,笔者创作了实验箱,巧妙地演示了静电学中的库仑定律实验,教学效果良好。1技术背景库仑定律演示实验是要验证: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跟它们所带电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完成这个实验的设备通常是用库仑扭秤来完成的,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一般学校没有配置。有些教材用两根绝缘线分别挂一个小球,用改变小球的电量和位置来改变悬挂小球细线的角度,通过在空气中实验探究后而定…  相似文献   

8.
在足够大的真空空间中,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若用绝缘细线将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球悬挂在电场中,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7°.现除去绝缘细线,将该带电小球从电场中的某点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的初速度大小为v0,如图1.求:小球在电场内运动过程中的最小速率.  相似文献   

9.
在静电实验中,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是带正电的。如果把一根带正电的玻璃棒用丝线水平地悬挂起来,再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它,则可看到前者被推斥而绕悬点转动的现象。这就是同种电荷相斥的实验证明。这个实验物理教师都很熟悉。但是,我在教学中也曾发现用丝绸摩擦过的两  相似文献   

10.
学习了分子间作用力后,大多数学生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分子是中性,为什么分子间即有斥力又有引力?它们是什么性质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的本质是什么?我想就这些问题做一下探究。我们知道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高速运动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等量负电。无论组成分子的原子数量和结构如何,从课本上的示意图11-6曲线看,分子间斥子是库仑斥力。因为库仑斥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函数图象是双曲线,正好吻合。从分子的结构看库仑斥力来自于相邻分子的核外电子之间的斥力;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斥力,…  相似文献   

11.
例 在足够大的真空空间中,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若用绝缘细线将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球悬挂在电场中,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37°.若将小球从电场中的某点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的初速度大小为矾,如图1所示,求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小速度.  相似文献   

12.
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历年来高考物理试卷中重点考查的必考内容,我们先从1999年高考物理试卷第22题谈起,该题全文如下: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 m=1.0×10~3kg、电量q=1.0×10~(-10)C 的带正电小球,静止在 O点,以 O 点为原点,在该水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 Oxy.现突然加一沿 x 轴正方向、场强大小为 E:2.0×10~6V/m 的匀强电场,使小球开始运动.经过1.0s,所加电场突然变为沿 y 轴方向,场强大小仍为 E=2.0×10~6V/m 的匀强电场.再经过1.0s,所加电场又突然变为另一个匀强电场,使小球在此电场作用下经1.0s 速度变为零.求此电场的方向及速度变为零时小球的位置:此题立意考查学生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水平天花板下用长度相同的绝缘细线悬挂起来两个相同的带电介质小球A、B,左边放一个带正电的固定球 Q时,两悬线都保持竖直方向.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球带正电,B球带正电,并且A球带电量较大B.A球带负电,B球带正电,并且A球带电量较小C.A球带负  相似文献   

14.
正电场中的带电体由静止释放时,在绳束缚下可能做两种运动:圆周运动、先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圆周运动,分清楚这两种运动模型和对应的条件,可以避免由此引发的错误.1.圆周运动例1如图1所示,在一个平行板电容器所形成的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用细线在固定点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带负电,小球的重力为小球所受电场力的槡3倍,现将小球拉至细绳正好水平伸直的A位置后自由释放,绳子不可伸长,  相似文献   

15.
1.用绝缘细线悬挂一带正电的小球置于匀强电场中,如图1所示,位置在A处时,小球恰平衡,若将小球拉到最低点B处释放,那么小球从B运动到A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和电势能的增量之和( )。  相似文献   

16.
1.证明1/(cos~2θ)=1 tan~2θ例1如图1,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有一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小球,用长为L的绝缘细线悬挂于O点,当小球静止在B点时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现给小球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初速度,使小球恰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试求:小球在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在哪一位置速度最小?速度最小值多大?  相似文献   

17.
例1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有一质量为m带正电的小球,用长为l的绝缘细线悬挂于O点,当小球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现给小球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初速度,使小球恰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问:  相似文献   

18.
等效方法不但是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手段。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等效观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用等效的方法解一道高考试题。八五年全国高考物理第七题: 如图1所示,一条长为l的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拴一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将它置于一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大小为E,方向是水平的。已知当细线离开竖直位置的偏角为α时,小球处于平衡。 1.小球带何种电荷?求出球所带电量。 2.如果使细线的偏角由α增大到φ,然后将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则φ应为多大,才能使在细线到达竖直位置时小球的速度刚  相似文献   

19.
贵刊2002年第3期中陈玉青与孙霞两位老师的《并非作用与反作用力》文章,分析了如图1所示天花板下细绳悬挂一小球,其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小球拉绳的力与细绳拉小球的力;细绳拉天花板的力与天花板拉绳的力,这两对力都符合“甲对乙”与“乙对甲”的形式,具有相互性,都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当然它们也具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的特点。而  相似文献   

20.
A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各物体的长度接近ldm的是( ) A.乒乓球的直径 B.排球的直径 C.物理课本的长度D.手掌的宽度 2.用经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一个用绝缘丝悬挂着的轻质小球,小球被排斥,这表明小球( ) A.一定带负电 B.一定带正电 C.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3.下列活动观察到的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所致的现象是( ) A.用放大镜观察邮票 B.在路灯下观察自己的影子 C.用照像机拍景物的像 D.插入水中的筷子,水中部分向上弯折 4.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存在着机械能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