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培 《湖南教育》2002,(13):27-27
1.发现法。发现法用于体育教学,其突出特点是:教师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和有关知识、方法及原理。例如短跑教学中采用发现法教学步骤:1)设问:你在50m跑中,用多少步跑完?2)观察:让学生相互数出同伴50m跑的步数。3)启发学生思考:每人多少步数合理?4)讨论揭示:教师用挂图、录像进行讲解,提示步频、步幅与跑速关系,让学生以霍夫曼提出的步幅/身高=1.20、步频(s)×身高=8的指数法为依据来衡量步幅与…  相似文献   

2.
所谓发现法教学,就是教者对某些问题不先给学生明确的结论,而让学生自己从特殊、各别的问题出发,经过分析研究,发现这一问题的一般性规律,以得到应有的结论。我在运用发现法教学的过程中,感到这种方法确有不少好处。一、恰当运用发现法,有利于树立学生唯物主义观点。先看下面一个简单例子: 在进行组合数性质1 C_n~m=C_n~(n-m)的教学中,书本上一下子给出这一结论,然后用组合数的第二个常用公式进行证明。在实际教学时,我采取了以下步骤: 1、让学生用组合数公式计算C_9~7和C_(200)~(198)两道题。学生容易解出:  相似文献   

3.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数一数与乘法”其特点就是让学生通过“数一数”,在数中发现“同数连加”。教学:数一数,有多少个?如左图:开始学生只会用手指着熊猫数1、2、3……15。这时教师可启发:除了一个个地数以外,还有没有数得更快更好的方法呢?随着教师的提问,学生便仔细地观察图形,积极思考,很快就得出:横着看,有1个3,2个3……5个3,共有15个。如果把每种数法列成算式,便是:5 5 5=15(个);3 3 3 3 3=15(个)。让学生观察算式,并说说两个算式中的“同数”分别是哪两个数。为了强化这种数的方法,还要让学生数下图共有多…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册(下B)146页第8题(2) 证明:C^1n+2C^2n+3C^3n+…+nC^nn=n·2^n-1(n∈N*). 一、问题的证法研究 根据此等式的结构特征,利用组合数的意义,运用联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多角度、多方向思维,笔者在教学中得到了多种不同的证法.通过这种一题多解的教学,对激发学生兴趣,拓宽思路,提高思维能力大有好处.下面给出这道题的六种证法,其中前三种为常见证法,后三种为创新证法.  相似文献   

5.
1教学目标(1)掌握组合数的两个性质及其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利用组合数的两个性质进行有关计算,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计算能力.(3)引导学生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归纳出一般规律,从而渗透概括、归纳等思想方法.(4)在上述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组合数的两个性质及其推导.难点:用组合的定义理解组合效的两个性质.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发现法.4教学手段电化教学辅助设计.5教学过程5.回复习引人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组合数定义与组合数公式,同学们首先回忆…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堂思维训练六法兰州三中杨瑞兰归一法又称发现法,即先给学生举出一些实例或列出题组,然后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观察其特征,探究其共性,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最后学生自己归纳出结论。归一法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比...  相似文献   

7.
要学会创新     
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下A)复习参考题九第6题:如图1,α∩β=m.n//α,n//β.  相似文献   

8.
熊亚萍 《初中生》2002,(9):25-27
近年来的中考命题出现了探索题.这种题分为两类,一类是探索条件,另一类是探索结论由于题目的条件或结论没有给出,需要我们去探索,所以难度较大这类题除了需要我们有较扎实的基本功以外,还要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以中考题为例,说明这类题的解法一、探索条件例1 已知数3、6,请再写出一个数,使这三个数中的一个数是另外两个数的比例中项,这个数是 (只需填一个数)分析:根据题中要求,所写的数可能是已知数3、6的比例中项,也可能不是已知数3、6的比例中项,若设这个数为x,则有x2=3×6或32=6x或62=3x,分别解之得x=±3 或x=或x=12由此可知,这是一道与众不同的条件开放型试题例2 同学们知道:只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你如何处理和安排这三个条件,使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请你仿照方案(1),写出方案(2)、(3)、(4)解:设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方案(1):若这个角的对边恰好是这两个三角形的大边,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分析:这类题要求我们依据问题提供的题设条件,寻找多种途径解决问题我们要接受这种挑战,进入发明、创造的角色,要求我们要有较高的素质解答时,要着眼于弱化题设条件,以促使命题在一般情况下不成立,而在特殊情况下成立于是便有:  相似文献   

9.
唐泽光 《广东教育》2002,(10):48-49
通过多年的教学和平时听课,我觉得当前山区小学应用题教学存在下面几重几轻的问题:1.重教法,轻学法教师从备课到上课大都侧重于思考怎样教,即比较专注考虑“怎样讲”,学生才会“听得懂”,对教材例题,习题中有哪些内在的知识迁移因素,如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解题路子,就考虑得较少或不周。结果学生只会“照本画葫芦”地解答“复现题”,而不会解“变式题”或“变叙题”。2.重例题,轻习题有些教师对教材研究不足,钻研不深,对练习题中的“复现题”、“变式题”、“发展题”缺乏认真的区别和有的放矢的…  相似文献   

10.
发现法又称问题探索法。它的特点是教师不直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替学生创设情境,启发诱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用发现法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有益的尝试。今简介如下: 一、创设情境,设疑置难教师在复习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应用教材中集合、对应的方法,要求学生说出一些3的倍数。如3、6、9、12、15、18、21、24、27、30……使他们看出能被3整除的数不能象能被2或5整除的数那样,它的个位上没有什么特征可找,从而防止知  相似文献   

11.
充分利用教材,发挥教材中习题的作用,挖掘习题的潜能,是数学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我在上抛物线的习题课时,以课本习题八的第8题“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y_1、y_2,求证y_1y_2=-p~2.”为导火线,点燃学生发散思维的火花.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优化组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我的教学程式:一、命题的证明采用讨论式教法,一题多证培养求异思维.我让学生认真审题,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交流,争论答辩,集思广益,得到四种不同的证法:证法1设焦点弦两端点分别为证法2设过焦点…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一群处于n=3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当它们自发地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能辐射出多少条光谱线?”常见的解法是划线,然后从n=2的能级逐一向下划线……,最后数出线的条数即为其辐射光谱线条数,得n=3时最多能辐射3条光谱线。采用划线法虽然直观,但当n值较大时问题变得比较烦琐。而在学习能级跃迁知识的同时学生刚好学了排列组合的数学知识。我们就可采用组合法进行计算。组合的定义是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而因为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低能级时就会辐射出一条光谱线,即从n个…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图的一种染色方法,并证明了该染色为正常全染色,从而得到了Pm×Pn的全色数:Xt(Pm×Pn)={4 m=2,n≥2或m≥2,n=2 5m〉2,n〉2.此结果尚未见其它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4.
本部主编的《高三教学教学与测试》一书,新一、二、三版第82页有一道数列填空题.笔者在连续三届的高三教学中,发现学生解这道题,错误较多,现将这道题摘录如下,加以剖析,供师生参考.题目:两个等差数列,它们的前n项和之比为(5n 3)/(2n-1),则这两个数列的第9项之比为学生在解此题时,典型错误有下列两种:[错解一]设两个等差数列为{a_n}和[错解二]设S_n=(5n 3)x则S_n~'=剖析:错解一中主要错误在于假设S_n=5n+3不可能成立,从而导致Sn'=2n-1也不成立,这是因为若S_n=5n 3,则易得故数列{a_n}不是等差数列,同样{a_n~'}也不是等差数…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原型构造法先来看一简单例子:例1:证明组合性质C_(n 1)~m=C_n~(m 1) C_n~m.常规证法是利用组合数公式验证,现根据组合的意义,构造一个问题原型:考虑从n 1个运动员中选m个参赛,其组合数为C_(n 1)~m.分两种情况:队长上场和队长不上场,分别有C_n~(m-1)和C_n~m种组合,由加法原  相似文献   

16.
所谓重复组合,是指元素允许重复使用的组合.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重复组合数通常用Hn^m表示.其相应的数学模型是:把m只相同颜色的球放到n个编号不同的盒子中,而且每个盒子放球数不加限制,其放法总数为Gn m-1^m  相似文献   

17.
“尝试──点拨”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通过铺垫、引导和尝试练习,启发学生比较发现,教师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帮助学生掌握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程序一般可分为基本训练、尝试练习、点拨发现、归纳小结和巩固延伸五个环节。1.基本训练。教师设计与课本内容直接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借以温故知新。内容力求抓住影响新知识学习的“生长点”,发现缺漏,及时补救。在教师的启导下,实现向新课内容的迁移。2.尝试练习。由基本训练题演变成与课本例题类型相同或相似的练习题,鼓励学生试练。一般先…  相似文献   

18.
案例:教完同分母和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教师让学生练习下面一道题:比较下列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8/11和9/11 3/7和5/6题目刚出出示,教师马上发现第二组分数抄写错了,根据新授内容,题中的3/7应改为5/7。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试题第15题有2个小题,其中第(1)小题是: 设非负等差数列{an}的公差d≠0,记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证明:若m,n,p∈N^*,且m+n=2p,则1/Sm+1/Sn≥2/Sp.  相似文献   

20.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这是组合的原始概念.联系排列的概念推导出组合数的公式,这是分析、解决组合问题的逻辑起点.然而,数学概念本身是发展的、联系的,它具有生动的各个侧面和层次.我们可以把组合的概念理解为这样一个模型:设集合A含有n个元素,求集合A的含有m个元素的子集的个数.也可以理解为另一个模型:方程模型,本由组合的原始概念推导出方程模型,进而把方程模型作为逻辑起点,解决一些应用问题,作为组合概念的丰富和发展.下面先给出一个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