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子昂不仅是唐代杰出诗人,同时也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与儒家“安人”、“保和”思想一致。诗人将政治家的身份带入诗歌创作,对武后时期弊政的深刻揭露与尖锐批判,使其《感遇》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识,在当时的恐怖政治中显得尤为可贵,这与诗人独立的人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唐淑云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101-103
忧患意识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我们民族的基本性格和基本精神.陈子昂《感遇》诗的忧患意识因受到所处时代和自身遭遇的影响,表现得复杂而深刻,有对社会时局的忧患,对兵民疾苦的忧惠,对个人身世的忧患,还有对祖国命运的忧患.陈子昂忧患意识的产生是社会现实和自身遭遇在他身上的映射.他的忧患意识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李白、杜甫、龚自珍等诗中都闪烁着他忧患意识的光辉.  相似文献   

3.
陈子昂的《感遇》诗卅八首乃是这位唐诗革新旗手的重要作品,然因其题无确指、又多比兴而显得“词旨幽邃”其中数首诗的主旨至今仍有待质疑,这对我们研究陈子昂又是甚为重要的。因此笔者不揣谫陋,愿追随前辈专家之后,略陈浅见。 《感遇》十四:临歧泣世道,天命良悠悠。昔日殷王子,马玉遂朝周。 宝鼎沦伊谷,瑶台成故丘。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陈沆于《诗比兴笺》卷三云:“昔日殷王子,玉马遂朝周者。谓太子相王等,并改姓武氏之事也°周者借寓其号。”倘若此,则此诗当于天授元年九月武则天废庐陵王以自立之后  相似文献   

4.
陈子昂的一生,完全处于武则天当政的时代。武则天为了夺取政权,费尽心思不惜采用一切手段,栽脏陷害杀戮反对者与她认为不可靠的人,编造谎言求救于仙佛僧侣。得了政权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远忠良、亲奸佞,大开告密之门,滥施酷刑,妄杀无辜。对国内进行残酷镇压,对邻邦屡兴无名之师,劳师动众,断送了上万人的生命。正由于这样,统治者与劳动人民之间,  相似文献   

5.
张九龄的《感遇》诗是对陈子昂《感遇》诗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有广泛和狭窄之不同,在艺术手法上有"兴寄"和"比兴"之差异,在诗风上有古奥和蕴藉之别,语言上又有质直朴素和清新秀丽之分。导致这些区别的原因主要是他们人生经历、仕宦沉浮、文学思想以及个人人格上的差异。他们的《感遇》诗影响了盛唐诗人的诗歌创作,为"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歌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感遇诗强调"风骨"与"兴寄",在创作中主要艺术手法为"有感而寓于言"。经过陈子昂的实践,感遇诗的基本立足点和特点已确立。其后,张九龄在感遇诗的创作上继续深入,他把陈子昂感遇诗庞杂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保留其"兴寄"之体的特色,也就是感遇诗的最基本的特点和立足点。在张九龄的诗里,"比"和"兴"作为诗歌创作的两种手段的痕迹非常薄弱,可以说整篇都是"比兴"。更注重诗中有所寄托。白居易的讽喻诗是对陈子昂感遇诗的继承与发展,白居易的讽喻诗与陈子昂感遇诗中的感事类一脉相承,并且白居易的咏物寓言诗,以及对比兴手法的熟练运用都充分证明了白居易对陈子昂感遇诗的继承与发展。所不同的是,陈子昂的诗重在批判,而白居易则重在讽劝。  相似文献   

7.
陈子昂的三十八首感遇诗,虽然大部分是他后期,即归田前后的作品,但这里有他入仕前心志的描写与壮志的表白,也有他入仕初的见闻与感受。因而可以说《感遇诗》是贯穿陈子昂一生的作品。它所涉及的内容、反映的范围是异常广泛的:有古代君主贤士,亦有当今的皇帝权臣;有朝廷将相命官,亦有社会上的利禄小人;有朝野上下纷纭政事,亦有荒漠边塞的苦争死斗;有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议论,亦有作者内心世界的表白、剖析。这里有对最高统治者的指责,亦有对时政的鞭笞;有对奸佞弄权枉法的揭露,亦有对百姓痛苦呻吟的描绘;有为世道不平的呼叫,亦有为自己不幸的愤懑,等等。归结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刺世,即对当今皇上、权臣的揭露和嘲  相似文献   

8.
“位下何足伤,所贵者圣贤.有才继风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为日月悬.……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唐代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什么能在《陈拾遗故宅》中,给予陈子昂和他的《感遇诗》这么高的评价呢?这不是杜甫的偏爱或一时冲动,而是他在纵观文学发展、较全面了解陈子昂一生所作所为,前后比较、左右铨衡后得出的科学的结论.而给予了开一代诗风的,胸怀坦荡的,忧国忧民的  相似文献   

9.
陈子昂《感遇》诗对阮籍《咏怀》诗,既有借鉴,但更主要的是变革发展,由此可以看出陈子昴在唐诗革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初唐陈子昂的三十八首《感遇》诗包含了不同时期的作品,其内容呈现纷繁复杂的现象。在这三十八首《感遇》诗中,或写养晦待时、或写时政得失、或写世风日下、或写隐遁山林。终其一生,诗人是希望与幻灭,起伏消长;出仕与求仙,交错进行。所以如此,和诗人所处的时代环  相似文献   

11.
《感遇》诗三十八首是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代表作品,所写并非一事,所作亦非一时,不同篇章,各有重点。然“分观错杂,总述累累”,各首之间,大致还是有其一定的内在联系的。只是因为《感遇》诗“微显阐幽”,往往意在言外,所以,对于它的本意与主旨,索隐探微,历代虽不乏其人,但见仁见智,至今犹莫衷一是。其中笺释最全,  相似文献   

12.
陈于昂《感遇》诗对阮籍《咏怀》诗,既有借鉴,但更主要的是变革发展,由此可以看出陈子昴在唐诗革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古诗十九首》被誉为“五言之冠冕”,而陈子昂的《感遇》诗则被颂为唐代的“古体之祖”。一般认为陈的《感遇》是脱胎于阮籍的《咏怀》。其实,追根溯源实为《古诗十九首》,其作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才可以更肯定地认为陈子昂《感遇》诗是对《古诗十九首》的继承与发展。其突出表现便是兴寄与风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古诗十九首》被誉为"五言之冠冕",而陈子昂的《感遇》诗则被颂为唐代的"古体之祖"。一般认为陈的《感遇》是脱胎于阮籍的《咏怀》。其实,追根溯源实为《古诗十九首》,其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才可以更肯定地认为陈子昂《感遇》诗是对《古诗十九首》的继承与发展。其突出表现便是兴寄与风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陈子昂是初唐诗文革新之人,在诗风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探讨陈子昂诗歌,不得不探讨其思想。陈子昂的思想出世和入世兼存,但隋唐以来盛行的道家思想和家族的道教背景,使得他在面临人生痛苦时更多与道家思想相契合。在其所作的《感遇诗三十八首》中,他尽情地抒发个人襟怀,将道家思想纳入其政治观、人生观和宇宙观中,在此组诗歌中体现为化用道家之语、比兴托物和文论观方面。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人陈子昂《感遇》组诗三十四:“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候。”这首诗每两句一层意思,写幽燕客被役边州、久戍不归、思乡念亲、慷慨卫国、最终有功不赏的遭遇。  相似文献   

18.
从时间意象、自然风景、飞鸟意象方面探讨陈子昂《感遇诗》对阮籍《咏怀诗》的继承和革新。一个是在为生命忧,一个是在替社会悲,这在他们的诗歌中表现得很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从感遇诗看陈子昂对武周王朝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感遇诗》中部分作品,分析了陈子昂对武后个人和吉王朝的矛盾态度,赋予他儒家正统思想和用此思想相结合的矛盾统一体的含义。儒家仁义思想决定了他政治活动的基调与方向。  相似文献   

20.
《竞选州长》通过一个虚构的独立党候选人参加州长竞选横遭诬陷而失败的故事,对美国所谓“民主政治”和“自由选举”进行的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揭露。讽刺是这篇作品独持的艺术特色。这一艺术手法的运用,是为了达到鞭挞其虚伪,揭露其丑恶的目的。其特点表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第一人称与人物的选择。这篇可以称之为政治讽刺的小说,采用了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