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以他独到的意境表现法,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爱情词。从三个侧面分析了性德词的空灵、哀艳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苏轼与纳兰性德生活年代相距甚远,诗词风格也迥然不同,但其人生和人格却有着相似之处,且在悼亡调史上,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苏轼是用词写悼亡的首创,纳兰则是他忠实的传人,他在继承中又有所发展,使用词写悼亡的艺术性达到了一个高峰。二者都把悼亡作为词的重要的严肃题材来看待,抒发了崇高的感情和人间的至情至爱,突破了词的题材感情界限,提高了婉约词的气质,在悼亡词的发展史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作者情绪和艺术精神的载体,中外诗歌作品中也不乏异曲同工的美感,本文通过对比纳兰词的凄婉幽怨和克里斯蒂娜·乔治娜·罗塞蒂诗歌的清丽精致,寻找中外诗歌作品中婉约之美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一个有真正信仰的人不一定要崇拜偶像,一个真正有宗教情怀的人不一定去顶礼膜拜。鲁智深一生扶弱抑强,一方面豪侠粗鲁,另外又智慧高深,具有真正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5.
“德”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从伦理道德的内在原理来说,德”是一种伦理上的造诣。是对“伦”的分享与内化,是伦理精神自身的“坚定的正当的自我同一性”,其表现在儒家孝伦理中就是作为道德主体成为“孝子”。“德’’与“孝”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表现在:首先,“德”与“孝”是同源的;其次,二者具有相同的内容。二者的差异表现在:“孝”是与神祖之制的宗教相结合的,而“德”是与郊天之制的宗教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6.
"德"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原创文化的源头中,最重要的是"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这一命题;它以"两个世界"的形式出现,勾画了中国哲学中天人关系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德"字及其观念起于何时?只能以甲骨文、金文和《周书》为据,是周人之新观念。其原始义非"道德"、"德行",而系全生、保全生命,引申为恩惠德泽;初为政治范畴,以后扩展为哲学性命范畴,与"性"为同类概念。"德"的文化政治与历史内涵对儒家人性论有极大影响,亦决定了老子之"道"不同于西方哲学逻各斯与总原理,而具有独特的中国哲学属性。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后期词审美意象的变化,是南渡后宋词风格激变的真实回应。词作的重心亦从个人的闲情闺怨转向更为凝重的生活现实,伤逝怀旧之作,凄婉生动,情绪的表达趋于孤寂悲凉。对李清照词意象变化的整体把握,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宋词的意蕴。  相似文献   

8.
玛蒂尔德,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经典之作《项链》中的主人公,历来人们对她的评价是“虚荣”(贬义的)。如果我们抛弃成见,仔细品味,会发现一个截然不同的玛蒂尔德,她是一个真性情的女子:真诚、单纯、自然;不伪饰,不做作;纯然一颗稚子之心,未受纤尘污染。  相似文献   

9.
德美两国成人教育理论体系完善,专业的成人教育团体迅速发展,成人教育立法化,办学体制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我国独立设置成人高校面临诸多挑战,成人教育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学历教育色彩,接受教育的大部分人视它为高等学历教育速成班,这离真正意义的成人高等教育还有较大差距。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的改革势在必行,要加强法规制度化建设,建立适合成人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成人教育发展体系,实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大力发展成人职业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0.
从颜色词看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色彩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由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制度、历史变迁、思维习惯以及表达方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颜色词语表现着各民族独特的“个性”,带有显著的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11.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不平,遭受了许多不幸和打击,但他从未被痛苦和悲伤所压倒,不能自持,而是善于排解,随缘自适,随遇而安,做到不为世俗的祸福苦乐所拘牵,不为得失生死所烦扰,处处表现出达观旷放的人生态度,显现出他超乎常人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人生阶段、人生阅历、所经历时事不同,词作表现的思想和情感也颇不相同。本文从创作心态、创作动机着眼,从其三首词作来看其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感受、志向和心路历程;也是以辛弃疾为个案,探讨不同阶段词人的创作个性、创作心理,使我们对其词其人的认识有个飞跃和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3.
全面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完善干部德的考察办法,有利于选准用好干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对当前党政领导干部德的考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干部德的内涵,明确了干部德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实行360度全面考察,进一步提高干部德的考察的信度和效度,同时提出了党政领导干部德的考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汉语颜色词种类繁多,本文重点讨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基础颜色词的英译以及翻译方法,从奈达的功能对等角度出发,为汉语颜色词的英译提供了充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该理论基础之下,以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法分析了汉语颜色词的英译,这一英译的过程目的是让译入语读者也就是英语文化读者了解汉语颜色词广博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凯特·肖邦的《觉醒》被学界视为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著作之一。不同时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女主人公爱德娜的觉醒做了详尽的解读。分析肖邦在小说中运用的不同种类的鸟的象征意义可以解读爱德娜的觉醒并揭示爱德娜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6.
17.
有着奇特生活经历的一代文学宗师欧阳修,不独“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赞,记事似司马迁”。而且,还能以质朴自然的抒情词、短小隽永的景物词、直抒胸臆的咏史词以及细腻执着的阖艳词,使词这一文学艺术形体达到了“闽阖浑曲挚”的艺术境界,为北宋词风的奠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将颜色词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词语的构成方式等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和比较,以求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及文化上的异同多一分认识。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中的强化词与汉语中的副词一样,用法多样,但复杂多变。掌握该类词使用规律的方法之一是分析其在句子中出现的位置。基于此观点,本论文就强化词在句子中出现的位置进行总结,目的之一是剖析在某个具体位置上强化词的使用特点,由此揭示其表达话语意义的机制,进而说明强化词在正确理解说话人话语含义方面承载着重要信息。这一点在言语交际中至关重要,也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从评析一篇文学名作的译文中的得失入手 ,阐述了在从事文学翻译工作的过程中 ,译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职业品德。“文学即人学”。因此 ,文学作品的翻译要求译者应当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职业素质 ,具备良好的学术鉴赏水平、外语水平和汉学修养水平。更重要的是 ,译者应当具有严谨、负责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这样才能保证译文的质量和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