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篇小说中,鲁迅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位20世纪初生活在中国乡镇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小说对这一人物的塑造是极其成功的.也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典范之一,这一人物形象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她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一个艺术典型.读这篇小说,仿佛置身于这里描写的环境之中,自己似乎凭着所见所闻所感,成了祥林嫂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从而唤起了如同小说中的"我",对祥林嫂命运遭遇的无限同情和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2.
<正>《祝福》是典型的运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的小说。当所有人都开开心心地说着新年"祝福"时,却无人关心祥林嫂的死去。在这样的氛围下,祥林嫂的死,显得尤为孤独。短工随口通报祥林嫂死了,笼统地丢下一句"穷死的",然而她可能是在新年的寒冬里冻死的,也可能是饿死的。再仔细想,整个鲁镇人对她嘲笑、讽刺、嫌弃,把她的命运和她的人格捆绑在一起进行道德审判,又分明是这些人把祥林嫂推向了悲剧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祝福》常读常新,常教常新,每读必问,每教必问,今提出"二问",略作探讨。一问服饰何以完全相同?——"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初到鲁镇的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自背心。这时她二十六七岁。再到鲁镇的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自背心。这时她三十或三十一岁。时隔四年多的时间,祥林嫂怎么还穿着同样的衣服?一件衣服居然穿了四年?可能吗?小说这样描写到底有什么用意?试问,祥林嫂四年来就没有缝制一件新衣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祝福》的过程中,当论及小说的悲剧主人公祥林嫂的姓氏时,有许多同学认为祥林嫂姓“卫”,理由是小说里曾写道:“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因此许多同学认为祥林嫂该姓“卫”。  相似文献   

5.
《祝福》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笔者认为,小说中的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不能不说和其他女性人物有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就是这些和祥林嫂同性别的女性,直接将祥林嫂推向了命运的深渊。那么,小说中祥林嫂以外的女性如何"为难"祥林嫂的?她们为什么“为难”祥林嫂呢?从这些女性人物的角度,来解读文本,也可以很好的挖掘主题。一.女人们“为难”祥林嫂的表现第一个给祥林嫂命运带来重大转折的女性是她的婆婆。小说中,祥林嫂第一次来到鲁镇,是以一个寡妇形象出现的。  相似文献   

6.
(一)“自觉反抗”之类论调有多少? 小说《祝福》是鲁迅传世名作,祥林嫂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鲜明生动、永存不朽的艺术形象。祥林嫂是怎样一个典型呢?不少《祝福》研究者认为。祥林嫂是自觉清醒的反抗者.她是劳动妇女“抗击和搏斗”“封建制度”的典型。例如林非在《鲁迅小说论稿中》写道:“祥林嫂以自己全部的精神力量,默默地抗击着封建制度对她的摧残。  相似文献   

7.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中塑造的寡妇形象,她一生都在追求着幸福,但这种幸福却在祝福声中一步步地走向消亡。本文试从欲望的角度,透过祥林嫂追求幸福的人生历程,来揭示祥林嫂身上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8.
柳妈是小说《祝福》中一个次要角色,也只是在祥林嫂二进鲁家时才出场。但是,小说通过这一形象的配置,丰富了作者艺术构思的寓意,增添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小说从单个人生悲剧向社会悲剧的转化,加深丁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教学时对其形象作适当的分析,可以加深对祥林嫂悲惨人生和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收到事半功倍、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 一、增强祥林嫂命运的悲剧色彩。 祥林嫂是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束缚的封建社会农村的劳动妇女,小说通过她的命运,展现了一出平凡而又悲惨的社会悲剧。从小说的具体描写来看,祥林嫂第二次来鲁家干活,手脚虽然不如先前灵活,但还是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一文,描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和揭露,从而揭示了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在社会将祥林嫂一步步推向死亡之境的过程中,祥林嫂有无反抗?如果有的话,她到底反抗什么呢?丈夫死了以后,祥林嫂面前有两种选择:一是  相似文献   

10.
(一)“自觉反抗”之类论调有多少?小说《祝福》是鲁迅传世名作,祥林嫂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鲜明生动、永存不朽的艺术形象。祥林嫂是怎样一个典型呢?不少《祝福》研究者认为,祥林嫂是自觉清醒的反抗者,她是劳动妇女“抗击和搏斗”“封建制度”的典型。例如林非在《鲁迅小说  相似文献   

11.
祥林嫂实际上是被她婆婆卖了的,婆家按理是不能随意卖儿媳妇的,休儿媳妇就要有理由,卖就更不用说了。从小说本身内容来分析,祥林嫂比丈夫士十岁,这样的婚姻不正常,她可能是婆家买了的,又被婆家卖了:文中没有提她的娘家,无娘家的女子任人摆布;她在祥林家没有孩子,婆家又穷,卖她就更可能了。  相似文献   

12.
祥林嫂的悲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是以祥林嫂的一生的悲惨遭遇为主体安排的。祥林嫂在生命走向终结之前曾执着地问“我”:“一个人死后究竟有没有灵魂?”到底什么是人的灵魂?“灵魂”即一个人的精神。祥林嫂活着的时候是有精神的。在她饱含辛酸和血泪的生涯中,祥林嫂是满怀希望而且执着地守护着自己的生命之魂。但是,在她赖以生存的整个社会面前,祥林嫂面对着“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条绳索的精神桎梏,如同浮萍一般飘飘停停,到最后只剩一具空壳,“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祥林嫂就是这样一个在命运的风口浪尖上,在希望与绝…  相似文献   

13.
祥林嫂的反抗一直是小说<祝福>论争的一个焦点话题,而且也往往被赋予过高的精神意义和思想内涵.特别是在被改编成的电影中,居然有了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不能参与祝福的祭祀活动,她洗刷自己耻辱的希望和努力,被四婶的一声断喝彻底地葬送,于是祥林嫂变得疯狂,抄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愤怒地砍向了自己捐献的门槛.这个情节在小说原著中没有,是电影改编者加上去的,但它的合理性值得我们探讨.祥林嫂是旧中国一个苦难而又愚昧的劳动妇女,她有这样的觉悟吗?她能做出这样的反抗行为吗?……  相似文献   

14.
高明 《语文天地》2011,(4):13-14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一文,描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和揭露,从而揭示了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在社会将祥林嫂一步步推向死亡之境的过程中,祥林嫂有无反抗?如果有的话,她到底反抗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祝福》是鲁迅的著名小说之一,对于该小说的传统解读主要集中在祥林嫂的人物分析上,此处转换解读角度细读文本,分析小说中的"我",探讨祥林嫂对"我"的反作用力,试图透过祥林嫂反观"我"。  相似文献   

16.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一个悲剧人物。她命运多舛,屡遭迫害。初到鲁镇,祥林嫂苦中求生、满怀希望;再到鲁镇,祥林嫂身心受创、苦苦支撑;三到鲁镇,样林嫂槁木死灰、日薄西山。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对祥林嫂共有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人们更多的是观其"眼神",察其"脸色"。其实,服饰描写也是肖像描写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祥林嫂的服饰描写,不应该视为"眼神"、"脸色"的陪衬。仔细品味,尤其是祥林嫂的那根"白头绳",更是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暗示身份,突显封建礼法的顽固与虚伪祥林嫂初到鲁镇,"头上扎着  相似文献   

18.
在鲁迅的小说《祝福》中,柳妈应该说是一个小人物,但正是这个小人物却对主人公祥林嫂的死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柳妈是一个“吃素戒杀”的人,从她的政治、经济地位来说,她与祥林嫂一样,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也是个被压迫受剥削的下层人物;但由于封建伦理观念、迷信观念的毒害,在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中,却又不自觉地扮演着“帮凶”的角色,不自觉地一步步逼着祥林嫂往死路上走。因此柳妈既是一个可怜可悲的人物,更是一个可恶、可恨的人物。柳妈于祝福时到鲁四叔家,她也是前来帮工的,她的到来原本对于祥林嫂就是一种威胁和伤害。往日的祝…  相似文献   

19.
《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篇小说中,鲁迅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位20世纪初生活在中国乡镇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小说对这一人物的塑造是极其成功的,也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典范之一,这一人物形象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她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一个艺术典型。读这篇小说,仿佛置身于这里描写的环境之中,自己似乎凭着所见所闻所感,成了祥林嫂悲惨  相似文献   

20.
对于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许多分析文章和教学参考书,都过分强调了她的反抗性格。笔者以为: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直接关系到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作者创作这篇小说,旨在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鞭挞,而不重在对祥林嫂的歌颂。故有重新探讨的必要。 小说写到祥林嫂被卖到贺家墺的时候,通过卫老婆子的嘴,有这样一段叙述:……“祥林嫂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