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炎冰 《钓鱼》2005,(14):30-30
利用钓饵雾化,把鱼往上引,鱼上来后就拉,就钓一标深。可是如此简单,明白得就像大宇幼儿园读本一样的操作过程却蕴含着无尽智慧。比如同是一标深,有的人一场钓几十尾,空竿率80%:有的人钓200多尾还觉得遗憾。成绩悬殊,是技术,是钓饵,是线组,抑或是几种原因搅在一起?且听吉彦军细细道来——  相似文献   

2.
张炎冰 《钓鱼》2005,(23):32-32
1998年,程宁获得“钓王杯”比赛冠军是搓饵钓底,其对拉饵才刚刚萌芽。那一年,吉彦军尚未出道,还在送州的坑里苦里苦练钓小鱼。可是第2年,他一出手就得了第7名,之后两届都获得了第4名。不要小看这个成绩,在“钓王杯”比赛中连续届进入前八的除了化绍新和吉彦军就找不出第3人了。然而,一招鲜走不长,到大家都知道拉饵打滔的时候,钓一标深还能领先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张炎冰 《钓鱼》2005,(18):33-33
一场时速200尾的比赛,高手之间的差距就是2尾、3尾。这样的胜负是运气。是心理,但两个相邻钓位的成绩相差30尾就比出技术的高低了。在讨论钓一标深的技术环节时。有人强调炼饵,有人突出浮标,也有人结合提竿、脱鱼。认为各个环节对成绩都会产生影响。钓快鱼。说到底就是抢。在90分钟的时间里争分夺秒,抢!  相似文献   

4.
张炎冰 《钓鱼》2005,(15):32-32
钓饵雾化,鱼引得多,这应该是好事。可是问题来了,一是口乱,二是穿鱼层太多,三是“炸“(指受到惊吓)鱼。这三个问题在现在来说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案,但时至今日吉彦军仍然在说“诱鱼的分寸要把握在增一分太多,减一分;长少,谁做到了,谁就是高手。“对于鱼多发怵的钓手来说,不妨听听吉彦军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5.
以尾数计成绩的比赛主要针对两种鱼,鲫鱼和罗非鱼。然而,2轮或3轮之后钓一标深就有了变化,例如:水线延长,抛钩距离缩短了;调整摆幅,长子线换成短子线;控制雾化,拉饵改搓饵;改善钓饵,增强鱼饵的适口性等等。概括起来就是怎样钓好乱层鱼。  相似文献   

6.
张炎冰 《钓鱼》2005,(22):31-31
作为体育项目的钓鱼,应该贯彻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以此来认识一标深就是丰富了钓鱼的内涵。让钓鱼体现速度之争。然而鱼是活的.其行为受外界因素制约.在钓者只能掌握和了解某一个方面,所以钓一标深有时候也会很无奈。吉彦军认为,当引鱼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钓一标深应该变一变。往下钓两标深,三标深,速度就出来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张炎冰 《钓鱼》2005,(12):24-24
记者概括的“钓一标深”,是指利用诱鱼技术,将鲫鱼从水底和较深下层源源不断地引到离水面30厘米的浅层,然后用拉饵将鱼迅速钓起。它出现于1998年,背景是竞技钓鱼以对象鱼尾数计成绩,而能够降低比赛成本,又为大众所熟悉的鱼种是尾重50克左右的幼鲫。  相似文献   

8.
张炎冰 《钓鱼》2005,(16):31-31
有人说感是调出来的。但与钓底一个下,提竿必中鱼相比,钓一标深的时候,不管怎么调标,都是鱼讯柔弱无力,动作轻、幅度小,就是速度很快的大动作也体现不出力度。因此,用钓底的鱼讯感受来钓一标深会丧失许多机会。钓一标深是一种新感觉。  相似文献   

9.
张炎冰 《钓鱼》2006,(1):31-32
钓一标深是拉饵钓法中的一个断面,可以说没有拉饵就没有钓一标深,之后不定层了,往上钓水皮,往下钓过程,钓动态,跟着又有了搓饵钓一标深。钓鱼人对钓一标深技术的提升在目前似乎已没有什么发展的空间了,钓一标深还有多少前途?或问:钓一标深会有怎样的走势?  相似文献   

10.
张炎冰 《钓鱼》2005,(10):23-23
拉饵术的出现加快了竞技钓鱼的节奏。自此,以钓快鱼为乐,把定位水底的钓法演变成全泳层立体钓法,成了现代钓鱼的一大亮点。1999年8月,本刊记者在报道第5届“澎湖湾杯”全国钓鲫高手邀请赛盛况时,将河南钓手不管水深、鱼情一拉到底钓水皮的技术风格概括为“钓-标深“。之后,这项技术迅速影响全国,并为池钓爱好者津津乐道。近年来,钓-标深技术扩及河道、湖泊也收到了积极效果,但它究竟是怎么来的,发展到现在有了哪些变化,以及在应对鱼情上要注意什么等等,对许多人来说仍然是个谜。为此,记者约请著名手吉彦军对钓一标深技术作如下解答:  相似文献   

11.
张炎冰 《钓鱼》2005,(13):23-23
吉彦军被看好,或者说出道是1999年6月的开封“好运杯“获第一名。记者欣赏到的钓一标深样本是在这次比赛之后的天津第五届“澎湖湾杯”全国钓鲫高手邀请赛上,不管有鱼无鱼,吉彦军以每分钟抛钩8-10次的频率,在最后“收官“时奠定胜局。平心而论,钓一标深动作乏味、枯燥,但竞技钓鱼就是这样,在划一的抛钩提竿中隐藏的是智慧和不露声色的激情。  相似文献   

12.
张炎冰 《钓鱼》2005,(19):38-38
一个池塘2条边,4个计分区,可是第一轮疯,第二轮平,第三轮寥,钓到最后,不管上风下风鱼都散了。时速从200尾降到10尾,钓手使出浑身解数也只是捞些散兵游勇。这是钓小鱼比赛的普遍现象,它反映了鱼情变化的规律,那么究竟是鱼吃饱了,还是被连续不断的抛钩惊吓得不敢靠近了呢?且听吉彦军如是说——  相似文献   

13.
张炎冰 《钓鱼》2005,(17):34-34
1999年5月,翟少明在一次比赛中创造了时速265尾的钓快鱼纪录,钓法是拉饵打浮,吉彦军也参加了这场比赛。赛后,在许多人对怎样开饵和如何制作、使用拉饵盘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吉彦军发现,抛钩后是让风线绷直,牵制浮标下沉,还是将其松垂在水中,这对钓饵的摆动和提高中鱼率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张炎冰 《钓鱼》2005,(20):38-38
客观地说,吉彦军是把钓一标深完善并提升为一种流行钓法。其实,在他之前的1997年蚌埠“黄山烟杯“全国钓鱼邀请赛就出现了钓标深的雏型。由于鱼的密度很高,钩没有到底就被鱼衔住了,因此钓水皮下40-50厘米,凭感觉或数123提竿就能中鱼。然而,许多人以为是特例,没有进一步研究鱼为什么上来。吉彦军没有参加这次比赛,但听说有这么一种钓法就钻进去了。  相似文献   

15.
张炎冰 《钓鱼》2005,(21):40-40
用一标深钓生口鱼比较简单,诱鱼到位,钩抛得准、有足够的残留物就行。因为都是调高的钓低,浮标调高1目和调底1目对中鱼率的影响不大;又因为鱼层比较厚的缘故,子线长短只是对鱼讯出现的早晚有些影响,所以临阵磨枪、现学现卖也能蒙个冠军亚军的。如果以为钓一标深就这么简单,那就错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张炎冰 《钓鱼》2005,(24):30-30
以尾数计成绩的比赛主要针对两种鱼,鲫鱼和罗非鱼。然而,2轮或3轮之后钓一标深就有了变化,例如:水线延长,抛钩距离缩短了:调整摆幅,长子线换成短子线;控制雾化,拉饵改搓饵:改善钓饵,增强鱼饵的适口性等等。概括起来就是怎样钓好乱层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张炎冰 《钓鱼》2008,(1):14-15
当许多人抓住了机会,并利用它在全国钓鱼比赛中创造了成绩的时候,吉彦军仅有一次机会是应某渔具企业邀请,参加了2002年在宁波举行的第十八届全国钓赛,他获得了渔企俱乐部组抛竿第3名。不过,从1999年“澎湖湾杯”卷起“吉旋风“,成名“钓一标深”。后,他在5、6、7三届“钓王杯”总决赛和首届“光威钓王杯”上的表现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8.
李寒停 《钓鱼》2010,(22):10-11
钓鱼界瞩目,空前盛况的2010全国钓鱼精英赛暨第二届《钓鱼》杂志"读者杯"总决赛终于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钓鱼高手们在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后,河南钓手吉彦军不负众望,以总分14.5的好成绩,摘取"金钓手"头衔。吉彦军,河南郑州市人。1962年12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郑州市第一高级中学,  相似文献   

19.
徐刚 《垂钓》2011,(9):14-17
哪种浮标更好?窃以为:只要在恰当的场合,用上了适合的浮标,再加上适当的钓法配合,这支标就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20.
吴芜 《垂钓》2004,(2):22-24
有的人以浮标创派立说,有的人靠浮标标新立异,而仅把浮标看做人鱼沟通手段的王永贵究竟怎样认识他手中的浮标呢?相信您读过本文就会有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