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音乐又称通俗音乐(Popu larMusic)。我国“文革”以后,流行歌曲蜂拥而出,它的出现与发展带有各种文化现象的历史必然性。这些流行歌曲是与本民族、民间音乐与新时代的现实因素相结合的产物,并具有其独特性。另外,流行歌曲还具有一些普通的社会功能。当然在流行音乐里也有些不健康的作品,但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流行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流行歌曲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创出精品,创出富于强大生命力、永恒魅力的为人们喜爱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流行歌曲是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它已成为我国现代音乐的主流。音乐审美通俗的讲就是喜爱哪一类音乐的问题。我国的流行歌曲发展中对当代青年音乐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新时期流行歌曲发展中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当代青年音乐审美的影响及教育对策。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培养当代青年正确、客观、健康的流行歌曲审美观,促进现代流行音乐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偏爱流行音乐,尤其是流行歌曲,对一些著名歌手的歌曲耳熟能详,但对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却"敬而远之”。做为音乐教师,与其刻意纠正学生这种片面的爱好,将流行音乐拒之于“千里之外”,倒不如借力流行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熏陶,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提到“流行音乐”,许多音乐教育界同行总是不以为然 ,认为它是音乐教育的绊脚石 ,是学生不能专心于现行教材的罪魁祸首 ,是阻碍中小学生提高音乐素养的主要因素。所以 ,一定要“堵之”、“禁之”,绝不能让它踏进校园这块纯净之地。然而我却认为“流行音乐”其实并不可怕 ,更希望我们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不要再将“流行音乐”拒之门外。一、“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的必要性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 ,而音乐课堂又是学校的一块艺术教育园地 ,它不可能与社会相脱离。那么音乐教育也就不可能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当今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据调查,中学生偏爱流行音乐(主要是通俗歌曲)的现象很普遍。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是符合他们的正常心理的,是可以理解的。如何利用这种对歌曲的喜爱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流行歌曲能不能走进课堂?如何引导学生把审美的目光从表面的五彩斑斓引入更奇妙更高雅的音乐殿堂?一、正视流行歌曲,摆正流行歌曲地位随着当今  相似文献   

6.
谭喻 《儿童音乐》2007,(1):75-78
要百花齐放的音乐世界中,各种音乐艺术精彩纷呈,有高雅的古典音乐,有深沉的严肃音乐,还有富于现代气息的流行音乐。在课堂上如果能做到把流行歌曲进行剖析与创作,将对增加学生的音乐意识、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生生活在信息传媒非常发达的当代社会,流行音乐离孩子们的距离是如此之近。流行音乐以其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曲调和通俗易懂的歌词吸引着孩子们,孩子们喜爱流行音乐,音乐教师应当利用他们对流行歌曲的喜爱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从各个角度有机地将流行音乐融入音乐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带来的无限快乐。从巧用流行音乐对学生进行发声练习、节奏训练、音乐技能等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8.
音乐小知识     
【流行音乐】Prevailingmusic(英)音乐评论的习用语。流行音乐随着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变易。当前流行音乐(1)指相对低级庸俗的一类商业性歌曲;(2)指与“严肃音乐”相对的“通俗音乐”;(3)专指流行的器乐曲,以别于演唱的“流行歌曲”。【流行歌曲】ModernSong(英)(1)指情调不健康,甚至低级庸俗的,带有商业性色彩的歌曲。形成于二十世纪初北美夜总会、舞厅等场所,三十年代流入中国。它歌词用中文,又吸收某些民族音调,成为一个支流,港台称“时代曲”。如《毛毛雨》、《何日君再来》、《岛国情歌》等。(2)泛指一种曲调顺口、手法通俗、结…  相似文献   

9.
对待流行歌曲的态度要明朗,毕竟流行歌曲是时代的产物,其中也不乏一些健康向上的作品,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课堂上对流行歌曲进行客观分析,教育学生如何分清流行歌曲中的优劣。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抓住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兴趣特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0.
美声与流行音乐的交融有着繁多复杂的外部因素,其中最不可忽视的就是文化因素。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文化作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柱和国家软实力也逐渐相互交融,世界乐坛进入了以各国文化为底蕴的后现代音乐时代:古典音乐不再曲高和寡,逐渐被更多非古典乐迷欣赏,品味也更加通俗化。二是精英文化开始对大众文化妥协,寄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认同。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妥协推动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相互交融,最终形成了美声与流行歌曲之间的"跨界"现象,使古典音乐(严肃音乐)获得了新的音乐创生。  相似文献   

11.
陆波 《中小学电教》2011,(2):105-105
随着社会的进步,音乐艺术不断繁荣,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也日益大众化。然而部分流行歌曲粗俗、浅薄,影响了初中生的欣赏角度。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什么样的流行音乐进课堂,如何对流行音乐加以合理利用,引导初中生进一步学习流行音乐。这是进一步提高初中生音乐审美修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受专业艺术教育影响颇深,一直存在“重技轻乐”的倾向。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重视专业学科教学的规律,而忽视中小学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及审美认知规律。有的老师,自诩科班出身,懂的是真正的好音乐,而对流行音乐嗤之以鼻,听到学生唱流行歌曲不是冷嘲热讽,  相似文献   

13.
流行音乐或称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种种实事表明:中学生热衷于演唱、演奏或欣赏流行音乐,视它为当代的一种“时尚”,更重要的是,这种音乐表现了他们的某种情绪和思想,因而他们希望流行音乐进音乐课堂。但有的专家、学者及学校教师认为流行音乐是一种无深层意义的音乐形式,不能进课堂。那么流行音乐到底能否走进学校音乐课堂呢?笔者认为,好的、优秀的流行音乐是可以走进中学生的音乐课堂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青少年尤其是学生对单一旋律的独唱和齐唱这种演唱形式,即线性音乐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感到不足,对流行音乐的偏爱也有所转移。这是由于学校教育和社会上严肃音乐对青少年审美意识的影响与培养的结果。随着音乐艺术视野的扩展,和对艺术美追求层次的提高,青少年学生喜爱群众性合唱艺术表演与欣赏活动,对于音乐艺术中具有高层次、多侧面、多声部的立体音乐形象的合唱艺术,产生了兴趣.  相似文献   

15.
向仕才 《考试周刊》2011,(14):191-192
流行音乐以其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引领时代潮流而占据了学生音乐生活空间,因此其进入学校音乐教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在选用流行音乐时,要将正确引导、精挑细选、抛砖引玉、网络教学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环境结合起来,形成合理、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职生过分偏爱流行音乐,对流行音乐作品也缺乏正确的审美和鉴别能力,以致审美情趣较低的现状不可忽视。而高职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和社会音乐环境是高职生音乐审美情趣形成的关键因素,因此,探析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和社会音乐环境旨在为学校音乐教育如何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情趣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阮正英 《考试周刊》2012,(86):178-179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艺术教育功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不是其他学科可以替代的。但由于流行音乐的铺天盖地,严重地局限和闭锁了学生的欣赏空间,大部分学生只听流行歌曲,不愿接触和学习严肃音乐。从而忽视了欣赏声音之美。为了改变学生“流行即美”的错误认识,改变音乐课堂教学的不良倾向,音乐教育者有必要从多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8.
流行音乐(Pop Music)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通俗音乐。流行音乐的种类繁多,既包括流行歌曲也包括其它流行器乐曲,爵士乐、摇滚乐、说唱乐、乡村音乐等。流行音乐是现今当代音乐文化的主流样式,不管人们对这种音乐文化样式的变化是否满意,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7,(5):161-162
中国流行音乐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受着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了解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过程,并由此深入当代音乐生活中审美取尚、审美意识的转变、更替及社会潜意识。本文借助中学音乐教材里的流行歌曲,从音乐美学的角度结合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进行粗浅地解读。  相似文献   

20.
刘繁育 《考试周刊》2014,(38):178-178
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音乐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要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例,突出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