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朝全 《师道》2013,(10):46-47
梭罗先生在《种子的信仰》一书中写道:"如果你在地里挖一个池塘,很快就会有水鸟、两栖动物及各种鱼,还有常见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等等。你一旦挖好池塘,大自然就开始往里面填东西。尽管你也许没有看见种子是如何、何时落到那里的,自然看着它呢。"我们成长需要这样的"池塘",像我这样一个有着严重的腿病、发展空间受限的老师来说,尤其需要。"教育原规则研究团队"恰恰为我提供了一个足不出户就可以提升自我的平台,让我一路走来,更多了一些从容。  相似文献   

2.
正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新课改的实施,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及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思想品德教师转变自身角色,调整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施思想品德教学呢?  相似文献   

3.
<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并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教育即生活。"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挖掘生活,特别要密切联系学  相似文献   

4.
美国思想家梭罗给“教育”下了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定义:“如果你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很快就会有水鸟、两栖动物及各种鱼类.还会有常见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等。你一旦挖好池塘,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然而,就是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却在农村中学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现状1.思想品德学科考试制度有待完善。从现行思想品德学科考试的要求来看,其由对学生书本知识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突出了课程学生生活的基础。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追求中,如何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正确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发挥思想品德课程育人的积极作用?凭着那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执著,笔者从热度、厚度、准度和效度四个方面探寻思想品德教学的真谛,得到了"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一  相似文献   

7.
杨维萍 《成才之路》2010,(23):13-13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开始向成年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然而,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农村初中的教学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以人教版本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为例,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本,下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可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着眼点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着力点应该是规范和引导学生的言和行,特别是行,教学的效果主要是看学生思想端正、品德改善和形成的程度,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方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也就是说,思想品德课程应该是一门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命的学科。然而,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堂成了以智育为主的知识课堂,学生的德性养成、生命发展被严重忽视,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生命活力。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  相似文献   

10.
陆萍 《中国教师》2013,(20):77-77
真正有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是能改善学生思想品德及其行为的教学。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师不应"教教材",而应"用教材教",以拓展教学空间。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在遵循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施有效的思想品德教学,具体包括三方面。一、理解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在于教师、学生及教学的关系。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即教学内容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密切相关,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若立足于这一角度思考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学生及教学的关系,就会发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是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思考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亲  相似文献   

11.
正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学生是否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表现,是检验思想品德教学实效及学校德育工作成败的根本依据。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思想品德教师应在不放松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通过强化对学生的行为指导,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下面,笔者结合几年来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和思考,谈谈如何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正>一、初中思想品德作业的再认识1.思想品德学科性质决定学生要做"作业"——课程作业思想品德学科是奠定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这门课程具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想性,要求学生通过作业建构正确的思想认知体系。人文性要求学生在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这句话告诉我们,亲身体验、参与其中,最有助于一个人对知识的理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通过创设与初中学生生活相关的场景或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不仅能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  相似文献   

14.
<正>时下,不少省市中考将思想品德学科列为考查科目,退出了传统意义上的中考。究其原因:一是强调思想品德不是考出来的,不需要通过考试方式来检验;二是这样做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能使品德教育落到实处。笔者对此不敢苟同,认为思想品德退出中考应当缓行。思想品德退出中考弱化了德育功效。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显然,这门课程肩负着巨大的德育功效。但在现实中,不少学校秉承质量就是升学率、素质就是高分数等错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以德育小情境为视角,探索富有生命活力的思想品德课堂。一、生活小情境《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其中,"实践性"表现  相似文献   

16.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的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综合性课程跟生活息息相关.思想品德的教学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础塑造.那么对于教师来说,课堂的高效性教学就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培养学生德育方面具有指导意义。从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当前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并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把课程的性质界定为:"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2016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小学生开始走出校门、走向  相似文献   

19.
<正>《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它"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要想学好思想品德课,单纯地听教师讲成效往往不大。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也就是说,思想品德课程应该是一门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命的学科。然而,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堂成了以智育为主的知识课堂,学生的德性养成、生命发展被严重忽视,课堂失去了应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