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程主要性质之一。它认为,课程应该“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学以致用是对该课程性质最为通俗而精彩的概括,抛却了传统课程教学目标的虚无和肤浅,彰显着课程的宗旨和目的。但是,历经十多年的第八轮课程改革,在落实思想品德实践性特点方面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问题的存在,制约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束缚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手脚,以致于教学始终没有真正走出传统理论说教的怪圈。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落实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要求呢?  相似文献   

2.
笔者以课标课程内容“三1.2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为例.设计三则探究活动.期盼在落实新蜾标内容与教学建议方面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以课标课程内容"三1.2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为例,设计三则探究活动,期盼在落实新课标内容与教学建议方面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探究活动(一)【活动内容和要求】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新增网民1442万人。截止2014年第二季度,网络购物用户超过3.32亿人。(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4.
魏曦 《教育革新》2007,(1):34-34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应率先改革,紧紧把握新课标要求,在突出该课程思想性、人性、综合性特点的同时,更应重视“实践性”特点的行为落实,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确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以听课者的角度解读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一章1.3.2函数的奇偶性的几个要点。例谈用课标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向,落实课标要求是教师要努力实现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落实大纲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青铜峡市一中哈少锋青铜峡叶升中学杨振东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要求中学数学教师,必须从观念上和实践中落实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现素质教育的方向。数学是中学教育的主要课程,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有许多品德...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主张培养学生“能做什么”,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它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运用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英语学习能力与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以如何落实初中作文教学的课程标准要求为题,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课程标准解读层面,探究写作教学的目标、方法及其写作评价的形式,并论述个人的一些认识及具体做法,以与各位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策划人语《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发已有四年了,其中的核心理念有着各式各样的佐证与解读,有的深入,有的浅出;有的贯之于心,有的付之于课堂。反思课堂变化和学生成长,有喜也有忧。这期,我们推出两位名师的实践解读文章,期望能引发广大教师的不断思考与实践。课堂的繁花似锦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学生能得到发展与成长才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所在,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始终应坚持的。只有方向正确了,努力前行才能到达终点,否则就是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10.
刘烨 《考试周刊》2009,(24):197-197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要适应社会变化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这一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既是思想品德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机遇。更是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旨在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正在广泛深入地展开,笔者拟从把握课程标准的重大意义;把握课程标准的两种方法:宏观分析法、微观解剖法;把握课程的基本要求三个方面谈谈对研读《课程标准》的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13.
李红 《教育》2012,(33):55
传统的课堂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的良好品质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实践性是该课程的四大特性之一,"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是该课程的基本课程理念之一。实践性体现在活动中,在课程内容中,三大内容板块中都提出了具体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15.
16.
在对旧课标的坚守中,新课标更加凸显了时代性和生活性,体现出强烈的与时俱进品格。宋其伟同志敏锐地捕捉课程标准变化,仔细地揣摩变化意图,对新课标核心理念从三个方面作了阐释,犹如投入湖面的石子,必将在广大读者心里荡起层层涟漪,激发和引导读者展开对新课标核心理念的学习、探讨和研究,推动思想品德教学走向本真,走向价值引领。文章概括了新课标所作的三大调整,凸显了核心理念“核心”之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对新课标核心理念作了深度解析,就核心理念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作了理例交融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吴泳 《教育教学论坛》2012,(27):155-156
在新课改进行了十多年后,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2003年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正式出炉。本文把二者进行初步对比,从《前言》《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就其中一些体现了新课标新要求的变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正>一、问题的提出《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思想品德学科,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特点。本课程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注重学生体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批评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他提出"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社会即学校""行是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学科的实践性作业是指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通过诸如收集和整理资料、观察社会现象、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进行小课题研究等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经历多方面的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一、关注生活体验和感悟,促成学科知识的传递与育人价值的达成思想品德学科作业的设计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  相似文献   

20.
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观念内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所谓品德,也就是道德品质。道德是人们通过实践对于自身所依存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的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