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财经类院校中的工科专业毕业生往往比综合性院校的工科专业毕业生更难被社会所认可,学生自身也容易受到文科专业学习环境和方法的影响,对工科人才培养带来困惑。实践能力是工科人才培养的核心,所以提升实践能力才能解决这个困境。学校从实践能力内涵剖析入手,确立了"商科背景"—"人文素质"—"专业问题解决能力"三位一体的工科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并实践了财经类院校工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十一项举措,包括目标、课程、过程、指导、师资、平台、环境、效果、方式、管理、途径。充分利用学校商科和人文环境,扬长避短,在学生受益面和满意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就业质量等三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方商科院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以及大学教育专业知识面窄、技能训练不够、不注重思维方法训练等诸多因素影响,地方商科院校金融专业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强.本文提出"三体系、三平台、多模块"的创新型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探索设计了基于能力拓展的金融人才培养环节方案.  相似文献   

3.
通过参与金融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对于教学资源库在高职金融专业教学中的基础性作用有了更深的思考,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从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重点建设内容和建设难点等方面展开探讨和思索,使教学资源库更好地满足专业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低碳经济和我国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市场急需大量光伏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光伏企业人才需求特点,创建"两平台+能力模块"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两平台"指在课程体系中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两个平台,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应用能力培养;"能力模块"是指在课程体系或实践教学环节中设置多个课程组合或实践教学环节组合,形成多个教学模块,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5.
《滁州学院学报》2021,(2):104-108
针对当前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以滁州学院为例,构建了适合地方应用型高校的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校企合作和学科竞赛的方面深化了实践教学的内容。通过搭建新型金融仿真平台,实现了线上实训的可能性。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推动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独立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结果"等问题,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工程创新能力弱,学生的工程素质与企业需求难以无缝对接。论文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探索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实践平台构建为核心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在制图能力不断线、计算机能力不断线、设计能力不断线和制造能力不断线的C4实践能力培养基础之上,构建实践教学、专业实践、科研实践及产业实践的P4实践平台体系,通过C4与P4的有效融合,全面提升人才的工程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模式通过4年的应用,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企业认可。  相似文献   

7.
强化工程能力突出应用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陕西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办学过程中,构建了专业方向分流、课程模块分组,强化学科基础、强化专业能力、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两分三强"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课外实践"三个平台13个模块的课程体系;确立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三个层次,形成了学科基础、计算机应用、机械基础、专业实践、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课外实践八个方面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师生对高职金融专业学生社会实践及社会生存能力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高职金融专业学生主要技能为动手操作、处理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他们普遍存在与人沟通的能力欠缺、抗挫折能力不强、眼高手低等现象。岗位工作实践是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实践及生存能力提高最有效的途径,实践训练条件改善是高职金融专业学生社会实践及生存能力提高最重要的措施。从强化高职金融专业培养职业人的理念,重视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实践"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实践及社会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9.
结合"大专业平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原则和设计主线,建构以基础实践、专业实践、行业综合、创新创业和国际合作教育实践教育平台构成的"大专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系列改革措施,在人才培养和社会回报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分析了商科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指出制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主要原因是课程体系、实践平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问题.以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提出改革教学实践、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商科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而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实践.青岛滨海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学做合一"的思想为指导,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多重层级"模块式课程体系,而每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都由相关外贸业务项目导入、真题假做、课外实训三个模块构成,突出能力培养.同时,按照"以实务、案例、问题、流程为主"设计课程实训教学内容,构建"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内实训、校内实训室实训、顶岗实习与综合性毕业设计环节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国际贸易岗位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能力拓展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商科院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以及大学教育专业知识面窄、技能训练不够、不注重思维方法训练等诸多因素影响,地方商科院校金融专业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强。本文提出“三体系、三平台、多模块”的创新型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探索设计了基于能力拓展的金融人才培养环节方案。  相似文献   

13.
吴田  葛联迎 《陕西教育》2009,(9):41-41,47
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外部分院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现状,特别介绍了两种英关两国高职高专院校金融专业的定位及培养目标,以及两国金融专业实践环节改革的具体内容,提出了我国金融专业在实践环节可借鉴之处,以图对培养实践能力强,适应能力高的现代金融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对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董华 《辽宁高职学报》2003,5(2):54-55,59
高职金融教育要侧重于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按高职教育的要求,不断进行改革。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阐述金融教学改革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学中存在专业分化过细、知识体系欠完整、忽视学生文字能力培养等问题,要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需要从强化基础理论学习、拓宽相关知识学习、增强学生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的文字能力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8):183-186
针对苏南地区休闲体育产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常州大学搭建了由基础训练平台、专业实训平台、就业创业平台和校外实训平台组成的4层次休闲体育专业螺旋递进式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实现学生能力体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就业创业技能—综合能力"的螺旋上升。同时,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还需要从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实践教学体系和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等3方面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7.
拥有日、7韩00、0法多、德名、在俄校、西生班,开牙设语英七、个外语语种及十多个涉外管理类专业的民办高职学院——绍兴越秀外国语职业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确立了"成功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及涉外管理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外语 专业 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三个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听说领先、重在应用"的外语教学特色。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为例,通过制订"基本技能+职业技能+素质拓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将职业、行业、实践和企业等要素融入教育教学当中,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探索创新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生物与化学类专业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围绕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基础厚、素质高、具有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苦干、实干、会干、能干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采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生物与化学类专业学科基础课平台.实践表明,平台课程的优化与建设,夯实了学生的学科基础,强化了学生基本技能,增强了学生的工作适应性,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升,推动了行业的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高校应加大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地方企业平台拓展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积极与市场接轨,调整专业建设方向,建立完善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项目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