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周作人的散文观出发,探讨周作人散文理论及创作对台湾现代散文理论和创作的影响。指出台湾现代散文理论是对周作人"美文"传统的承续;在台湾散文创作中,无论是题材、语言,还是风格等方面,也都明显地借鉴了周作人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
散文,内容美、境界高、情趣雅、理趣妙,有美文之称。但美文不好教,不好学。传统的散文鉴赏教学或是追本求源、条分缕析地探讨与诠释,或是仅在细枝末节、片言只语上捕捉文意。这两种做法实际上只是“解剖”和“臆断”,是对美的破坏和蹂躏!下面,结合自己理论学习的心得和教学的一点经验,谈谈如何上好现代散文鉴赏课。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散文传统源远流长的国度 ,古往今来名篇佳作层出不穷 ,散发着永久的艺术魅力。“天下有美文 ,奇文共赏之。”但传统的散文欣赏 ,大都局限于纯粹的个体阅读。随着传媒的发展 ,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出现了 ,它就是电视散文。电视散文将文字表述形态转化为视听综合表现形态。由于电视载体的优越性 ,电视散文能用画面拓展意境 ,以音乐烘托主题 ,再加上优美的语言解说 ,美文变成可视性的动画画面。又由于电视媒体的普及性 ,它将散文传统的个体欣赏演变为公共的集体审美愉悦。有人认为 ,电视散文是电视和散文的简单叠加 ,抑或是电视对文字的图…  相似文献   

4.
散文的辞意美要求情真、理迭、语美,张晓风的散文在当代台湾文坛以美文著称,她不仅将文章写得情深意浓,趣味横生,同时也将文章写得引人深思,启人智慧,再加上意象纷呈的诗性语言,使其散文堪称辞意双美,达到了一种如“拈花微笑般的自然和谐“的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翟竞强 《考试周刊》2009,(11):59-60
散文被誉为“美文”、长久以来散文以记实为本.以史学为伴,蕴集着散文作者对于人生世相的多少关注.多少思索,多少探索。然而传统的分析法教学运用不当往往会破坏文章整体韵味和优美意境。本文力求探索一条以美感为根基的散文鉴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汪明霞 《文教资料》2009,(34):46-48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研究散文的文学特质.确立符合高中生认知特点的“美文”标准,对学生的散文读写进行循散文创作原则得法、用文学工具得法、以经典散文为“例子”得法的“美文”基础学法指导和以微观分类写作特技分析指导的实践研究。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散文基本写法.可满足他们思想情感表达的需要,学生既可以进行常态表达,又可以自由表达,甚至可以把散文作为自己的文体优势。  相似文献   

7.
当代台湾散文进一步继承中国“五四”新散文传统。第三代、第四代散文家在师承前辈作家创作的基础上,勇于开拓,探取散文的新境界,形成台湾散文“在水一方”的格局。以乡愁散文见长的余光中、王鼎均、许达然以及女作家代表张晓风、三毛、简(女贞)等成为散文界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8.
和美文运动中女性写作遵循的中国古典感伤传统不同,苏雪林早期散文有明显的“西化”色彩,表现为对基督教文化、西方唯美一颓废主义文学以及西方社会制度、风俗人物和科学技术等充满亲近感与优越感的描述,显示了她在美文运动中独特的个体存在。  相似文献   

9.
冯晓青 《阅读与鉴赏》2007,(10):54-55,53
朱自清的散文承继中国“温柔敦厚”的文化传统并与时俱进.在道德观和审美观上实现了对古典散文的超越。一篇《荷塘月色》,节奏舒缓,文字清爽,在画、诗、情、境数美俱存中,充分展示了作者在艺术上的造诣和独步,诠释了“美文”的审美底蕴:  相似文献   

10.
在追逐浮躁文风,快餐文字充斥于各种报章之时,突然读到一篇令人心旌摇动,荡涤灵魂的美文,我简直被其陶醉得手足无措,兴奋异常,反复咀嚼,爱不释手。如果改造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读遍唐诗读半山,半山绝句当早餐”的诗句,我可依葫芦画回瓢地说“读遍散文读简媜,简媜散文当午餐”!台湾实力派作家简媜的《一竿冷》,简直就是一篇盈满诗意的无限优美的散文精品。  相似文献   

11.
台湾散文是中国“五四”新文学现代散文的延伸和发展,也是中国现当代散文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本文通过梳理台湾散文发展的创作走向,对台湾近五十年的散文发展进行分期,对每一阶段重要作家的创作情况、主要作品进行分析评述,就海峡两岸散文创作的共同特征及一般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突出介绍分析了台湾散文在特定的时代氛围和历史条件下,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又不断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散文的文体特质和写作者童年经验的遥远,均加大了儿童散文写作的难度。然而,台湾儿童散文却蔚为大观,耐人寻味。台湾儿童散文具有以下特点:以描写战火中的“童年”和童年“乡愁”为起点;提倡“为儿童”的“文学散文”与浅语艺术,确立了合法身份;“儿童散文热潮”中刮起的“田野之风”;“审美”与“审智”的辉映与升华。对台湾儿童散文的研究既拓展了中国儿童散文研究的视阈,又为中国大陆儿童散文创作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13.
散文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情的熏陶感染,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散文被人们称作“美文”,但如果没有了理性美的闪光,美文也会黯然失色。优秀的散文无论纵谈古今,还是横贯中外,抑或指物言事,印景赋情,感时伤怀,都应富于理性,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4.
台湾现代作家李乐薇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其散文《我的空中楼阁》就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欣赏柔和宁谧的画面作者犹如一位摄影师,抓住了“我”的空中楼阁——山上的一所家居小屋及周围景物的特点,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手法,向人们展示  相似文献   

15.
散文被誉为“美文”,散文教学与美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的交融形式就是审美。  相似文献   

16.
面对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笔者亦如秋雨先生面对魏晋时代、魏晋人物一样,“一直不敢动笔”。 因为笔者面对的是无法用传统的散文规范对其审视评介的美文。单视其外在形式,其潇洒从容的叙述,精巧绝伦的构思,清丽凝重的文字,完全符合我们对传统散文样式的美学评判。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的古典神髓,养护了台湾文学的现代繁荣和发展,也滋养了台湾女性散文的文化精神。台湾女作家多,写散文的女作家更多。她们的散文不仅多写日常生活、身边琐事——婚姻、爱情、家庭、丈夫、子女及朋友,也写大事、深沉的事、寄托理想的事,所表现的生活和社会,既有“小我”,也有“大我”;艺术上,既有传统,又有现代。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以“诗意”和“画境”为审美内涵,创造出富有现代生命活力的美感充盈的现代美文。“诗意”、“画境”、“理趣”构成了朱自清散文的审美境界,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形成朱自清散文的美学追求、精神追求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西方Essai文体的涵义及其嬗变的考古探源,论述周作人采择Essai中的絮语体随笔,同时融合民族散文的传统,率先提倡、尝试“美文”的多维构因与历史功绩,但其摒弃论议体随笔亦给文体创造与现代散文带来不可弥补的硬伤。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中国散文的成就,与外国散文理论与创作的译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美文”、“纯散文”的概念及其具体分类,幽默与“絮语散文”等的倡导,受到韩德、小泉八云、厨川白村等外国作家的散文理论与创作的积极影响,周作人、王统照、沈泽民、鲁迅、林语堂等在译介与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