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凌 《陕西教育》2004,(3):40-40
那是三年多以前的事了。可是,回想起来,那些画面是多么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啊——炯信任的求助的眼神,炯的母亲急切的面容,甚至那天湛蓝的天空.我和炯的母亲站着谈话的走廊旁花坛里招摇的迎春花柔细飘逸的枝条,明黄色单薄的花朵,都像用数码摄像机录制下来现在重放那样清楚。而我,就那么决定了一个孩子兴趣的走向——虽然现在还说不上是不是像我想象的那么糟糕。 那时我带着五年级的一个班.任班主任。我是如此痴迷地做着班主任的工作.一个学期下来,朝气蓬勃的集体形成  相似文献   

2.
孙伟是一个沉默寡言的男孩,学习一般,对班级工作也不热心,常常独来独往。有几回我让他带信儿请家长到学校来一趟,他总推说家长没空。一次语文课上,我叫学生解释“瘸”字。一个学生站起来笑嘻嘻地说:“那不就是孙伟的爸爸吗?走起路来一脚长,一脚短,身子一扭一扭的。”一边说还一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上历史课,老师讲完了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节后,叫起了一个正在装弹弓的小胖子,问:“郑成功是什么N?”小胖子换换头皮答不上,过一会才吞吞吐吐地说:“我不知道郑成功是啥人,可我知道他的母亲.”全班同学都惊奇地看着他,连老师都奇怪了:“他的母亲……9”小胖子接下去说:“他的母亲叫失败,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嘛!”失败是成功之母@享文则  相似文献   

4.
苏凌 《师道》2004,(10):35-35
那是三年多以前的事了。可是,回想起来,那些画面是多么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啊——母亲身旁炯那信任的求助的眼神,炯的母亲那急切的面容,甚至那天湛蓝的太空,我和炯的母亲站着谈话的走廊旁花坛里招摇的迎春花柔细飘逸的枝条,明黄色单薄的花朵,都像用数码摄象机摄制下来现在重放那样清晰。而我,就那么决定了一个孩子兴趣的走向——虽然现在还说不上是不是像我想象的那么糟糕。  相似文献   

5.
父亲     
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 ,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在地里干活 ,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 ,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 ,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 ,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亦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可是 ,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不太年轻的父亲逐渐弓起的背 ,幽幽地说 :“要不 ,别让妮子上了 ?”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地一跳 ,“哪能 ?再难也得让她上学。”就为这一句话 ,我第一次被感动了。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 ,父亲一头挑着我…  相似文献   

6.
因为我爱你     
我的母亲只有一只眼睛,我讨厌她。她让我感到如此难堪。她在一个跳蚤市场开了一间小店,搜集旧衣服和别的一些东西来卖,赚钱养家。我念小学时,有一次学校开运动会,母亲到学校来了。我很尴尬,心里念叨着,她怎么可以这样对我。我恶狠狠地瞪了她一眼,然后跑了出来。第二天上学,同学们都问我:“你妈妈只有一只眼睛呀?!”然后讥笑我。  相似文献   

7.
如何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这是一个时时萦于脑际的问题。近几年来,工作实践和理论学习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完成这个任务,光凭学校是不够的,必须重视对家庭教育的研究。一次,为了帮助一个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我访问了学生的家庭。这个学生的家长听我讲明来意后,很坦率地告诉我:“孩子大了,我们家长养得了人,收不住心。他跟本不听我们的,我们没办法。”孩子的母亲还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孩子不认真读书完全是从他爸爸那  相似文献   

8.
馒头里的爱     
原野 《家长》2004,(Z1)
父母离婚后,父亲又结婚了,只是仍然一个人住在重庆,很孤独,很落魄。他常来看我和弟弟。那时我上小学,看到母亲不愿理父亲,我于是也有意疏远父亲,不喊他“爸”,不跟他接触,偶尔喊声“爸”,也会东张西望,声若蚊子叫,生怕被母亲听见。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着我,母亲恨父亲,所以我觉得我也该恨父亲。一个夏天的晚上,天热得连星星都淌着汗,我和外公、外婆、母亲坐在院门外乘凉。我坐在小板凳上懒懒地靠着外婆———没有作业的负担,不知人世的沧桑,未尝生活的艰辛,10岁的我在那个夏天的晚上无忧无虑地乘着凉。“儿子!”是父亲的声音。当我看见父亲推…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南方孩子,刚到北京的时候,由于口音以及个子矮小。常常被人欺负,最初几个月,没有一天我不是哭着从学校回来。有一次,我在饭桌上哭得泣不成声,外婆看着心疼,对母亲说:“你总要管一管,去找找校长或者其他孩子的家长。”母亲瞟了我一眼,问了一个我那个岁数根本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那些孩子只欺负你,却不欺负别人?”  相似文献   

10.
熏黄的手指     
周毅 《师道》2006,(5):36-37
很多男孩儿在少年时代逆反心理都较强,我也不例外。上初中时,我贪玩调皮、性格倔犟,以至于每次犯了错误,都惹得父亲的火气很大。我虽然有点怕他,但很少当面认错。久而久之,我们父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父亲不太爱管我的事,显得对我很失望,总是让母亲来和我谈。上高中时,为了能更好地约束我,父亲把我送到了一所寄宿学校。他帮我摆放好生活用品、铺好床,只说了一句话:“长大了,在这儿要用心学习。”我嗯了一声,没说话。望着他离开时的背影,我突然有一种失落感。紧张的学习氛围使我倍感孤寂和压抑,长这么大第一次有了想家的感觉。睡在我上铺…  相似文献   

11.
6年级的晓风和他的父母来到了咨询室。一进屋,晓风就和他的母亲紧紧地坐在一起,而他的父亲,却离妻子和儿子远远的。我问他们,谁先说?晓风的母亲马上说:“这孩子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上课不爱听讲,也不爱学习,每次考试的成绩都很不好。我几乎每两星期都要被老师请到学校一次,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说完看了晓风一眼。我问:“你能详细地说说他是怎么不爱学习的吗?”晓风的妈妈从他小学一年级的学习一直谈到现在。在晓风妈妈说话的十几分钟时间里,晓风的爸爸一直安静地坐在一边倾听,他既没有插嘴,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我问晓风…  相似文献   

12.
教训怎么买     
庄越 《上海教育》2009,(11):62-62
我是一个母亲,同时也是一个教师。所以比其他母亲更能理解教师,却也觉得教育自己的孩子比其他母亲更难。儿子在学校遇到的许多问题,我常常很难单纯地站在母亲或者教师的立场上,回答他问出的“为什么”。更多的时候,为了让儿子更适应学校的文化与制度,我选择了与他的老师一个鼻孔出气。  相似文献   

13.
孩子上一年级了,每天晚上,他都要兴奋地跟我们聊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一次,他讲起班里的光荣榜里班主任老师手绘的大树,如果哪个小组纪律好就在属于自己组的“大树”上贴一个梨,学习好就贴一个苹果等等。我听后拍一下丈夫的肩膀说:“咱可以搭学校的车,在家里也‘种’一棵,不,是三棵树,  相似文献   

14.
汤敏飞 《湖北教育》2002,(10):33-33
在我当班主任的经历中,曾经有一位学生,名叫戴小冰。有一次,他在一个小摊上趁摊主不注意,偷了两袋扬梅,结果被捉住了。摊主脸色阴冷地揪着他的衣领,把他带到学校交给我处理。我那时正年轻气盛,一听说他偷东西就来了气,再联想到他平时作业写得“鸡飞狗跳”、和同学打架等行为,更是火上浇油。我狠狠地训斥,让他吃了一顿“熏面”,然后严厉要求他两天后在班上作检讨。没想到,他竟对我怒目而视,出言顶撞,接着连书包也没拿就跑出了学校。更没想到,此后一连三天他都没来上课。还真给“杠”上了。  相似文献   

15.
开学才一周,楠的母亲就向我诉说孩子如何不爱学习。她埋怨道:“我小时候读书,父母从不过问我的学习,我自觉得不得了,哪像他每天盯着还不自觉。星期天,我叫他做几道奥数题,他都不愿意。”我顺便向她了解楠双休日的学习情况。她说:“周六上午参加学校的趣味数学,下午到少年宫学二胡;周日上午到少年宫学英语,下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完成作业后还有时间,我再布置几道奥数题。”楠的母亲的话不由得使我想起陶行知先生的“喂鸡”比喻。有一次,陶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  相似文献   

16.
以前,学生练习作文,总是照抄“范文”.不抄,就写不出来.比如:我出了《学校新貌》,学生就抄《大治之年气象新》(七七年高考学生作文),成段成篇地抄,甚至有的学生连乡土人名也都照搬.我出了《我的母亲》,大多数学生都把他(她)们的母亲写成了一个模样,都是“齐耳短发,苹果脸,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天真、活泼、爱唱歌”……我明知道一些学生的母亲年迈了,可是他(她)们硬是这样写,还是抄的“范文”上的.  相似文献   

17.
偶遇     
午觉醒来,我急匆匆赶往学校。 距校门口百米之外,我便看到门卫老王一边用手指着我一边和身旁的他说着什么。刚一下车,他就径直朝我走来。不,是跑过来的,而且还在笑。我以为他是冲着我身后的什么人,可是回头瞅瞅,身后并没有人。 “生怕你下午不来,出门时老村长再三嘱咐,一定要让我亲自见到您。上午跑了好几个学校,最后才打听到您在商校……” 莫名其妙!可他已经抢先握住我的手,用力摇晃着。 “真想您呐,曹主任。” 他能准确无误地道出我的姓氏,可见这不像一场误会。可是,他是谁呢?  相似文献   

18.
不知从何时起,总感觉父母之间有着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惊人的默契,天衣无缝的配合,使我固执地认为他们之间一定存在着一个我所不知道的爱情密码,只有拥有这种密码的爱情才算得上是真爱。我家住在一楼,每天从门前经过的人络绎不绝,脚步声纷纷杂杂。不知有多少次发现,父亲刚走到门前,站稳脚,来不及掏钥匙,母亲便拉开了门,自然而然地接过父亲手中的公文包,脱下他肮脏的外套,递上一条热毛巾或是一杯热茶。一次一次,不厌其烦。父亲一脸恬然,曾私底下悄悄问母亲:“你怎么算准站在门外的一定是老爸?”“吧嗒吧嗒的脚步声,除了他……”母亲一边洗衣…  相似文献   

19.
难忘的谎言     
有时候,谎言也挺感人的。母亲曾经说过一次谎,现在仍然让我一次次想起,又一次次感动。那是临近高考的日子,我信心不足,显得有点紧张。母亲一边节衣缩食地为我改善伙食,一边不断地安慰我,告诉我许多朴素的道理。但我仍然掩饰不住内心的紧张———我毕竟是母亲的希望呀,我不能功亏一篑呀!一天,一向不信奉鬼神的母亲突然对我说,邻村来了个通晓古今、占卦算命远近闻名的“神汉”(这事我略知一二,且将信将疑),要给我的“前途”占上一卦。母亲去了一个上午才回来,而我也在家忐忑不安地等了一个上午。一踏进家门,母亲就满脸笑容地…  相似文献   

20.
我可以算得上是“严父”了,对小雷的教育从小就抓得很紧。我不相信幼儿园能培养出天才,所以,从小雷三岁起,我就给他请了家庭教师,至今已有三位了。现在,六岁的小雷会弹电子琴、拉小提琴,会基本的英语会话,掌握了300多单词,而且能背50多首古诗。我常为此感到自豪,庆幸自己教子有方。可是,这段时间小雷有些异样,总瞪着一双失神的眼看着我,学习时常走神,饭也吃得很少。有一天,小雷呐呐地说:“爸爸,我……我要出去玩。”声音里带着乞求。“不行,下午老师还要检查你的功课。”“哇——”小雷伏在桌子上哭了,“爸爸不喜欢我了,爸爸不要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