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晋南朝时期,史籍有关户口的记录,类多不实,甚或阙如。在籍户口与实际户口之间,差距极为悬殊,见于记载的统计数字大大偏低,显与东汉以降随着长江流域的开发,南部中国人口逐渐上升,至唐代后期终于超过北方的基本形势,不相符合。本文试对此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东晋南朝皖南的社会经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东晋南朝时期,皖南的沿江平原、丘陵岗阜及山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等方面均获得较大发展,而各区域间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总体发展水平在南朝时期达到中上程度,为该地区经济在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江南田庄和田庄经济问题,始终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一时期的各类史料可以证实田庄经济在江西的存在与发展,其特征与其他地区田庄经济自给自足、封闭性的共性外,还有强烈军事性与宗族性相结合,发展极不平衡,受到周边地区辐射影响的独有特点.  相似文献   

4.
以往学者论及魏晋南北朝经济,多认为此时钱币已衰退至辅币地位,布帛米谷等实物已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关于此时北方的货币形势,非本文讨论范围。南方社会的钱币,其作为主要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的地位,在六朝尤其是东晋南朝时期是否已被布帛米谷排挤和取代?排比有关史料,似乎并不能下此结论。以下试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5.
作为东晋南朝时期特有的商税税目,估税既是对商品交易者课征的财产税,又是最重要的交易税,在东晋南朝的商税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估税是随着东晋南朝商品经济大发展而出现的,因此它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估税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殊内容反过来又促进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东晋南朝谢氏世系考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汪藻的《世说新语·人名谱》为底本,校以史书、出土墓志、其它谱表等材料,对东晋南朝时期的陈郡谢氏做了详细的考证,并补入了谢氏女性子弟。  相似文献   

7.
东晋南朝道教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南朝时期 ,政权迭更 ,时局动荡 ,为道教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葛洪、陆修静、陶弘景一批文人道士对道教的教理、教仪进行了发展和完善 ,对道教组织进行了清整 ,使东晋南朝道教士族化日趋成熟。特别是茅山宗的创立 ,标志着道教已进入宫观制阶段 ,它为唐宋道教的兴盛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相似文献   

8.
东晋南朝是个乱世,从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始至陈后主祯明三年(589年)终,其间二百七十余年,江南地区历经五朝。由于政权更迭,制度屡变,做为官制重要构成的俸禄制度也相当紊乱,加之记载零散漏阙,更使后人很难辨认它的原貌。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见到专门讨论东晋南朝官俸制度的文章。本文试图爬梳史料,对此略作论说。  相似文献   

9.
西晋灭亡之后,东晋、宋、齐、梁、陈五朝相继定都建康,二百七十余年间仅梁元帝都于江陵三年。建康之所以成为东晋南朝的政治中心,不仅由于它在地形、经济、交通等方面具备了建都的基本条件,更由于它在南方政权的整体局势中具有多方优势。孙吴建都的历史留予建康丰厚的都城资源,而建康的攻守形势又充分符合东晋对于都城的需求。由此,建康的战略地位使其再度成为南方政权的中心,并在东晋南朝的递嬗中巩固了它作为都城的正统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东晋南朝丹阳尹作为京畿地方长官,地位关键、特殊,其职掌以执掌军权、掌治民政、荐举任用与掌刑政诉讼为主,并参预朝政.选任则无定制,大体以"亲信"任之.而任免权往往把握在秉实权、执大政者手中.就人选情况而言,南人任丹阳尹者远少于北人,并以高门与宗室为主,任免变更频仍.大多任期短促.  相似文献   

11.
东晋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 ,其特点是家族的长辈广泛参与对子弟的教育 ;幼儿教育和妇女教育都受到足够的重视 ;教育方式多样 ,既有言传、身教 ,又有用文字著作进行教育等形式 ;教育内容广泛 ,包括学术文化、科技艺术、实用知识、道德门风等方面。当时的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素质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官僚权贵凭借政治、经济特权,进行商业活动的记载一直不绝于书。这种现象在我国南北大分裂的东晋南朝时期尤其普遍,其作用和影响亦颇为深远,本文拟对此问题略作探讨。 一、官僚经商的普遍化 东晋南朝时期,官僚经商空前活跃。这首先表现在:经商阶层极其广泛。上自皇帝、公卿百官,下至地方守宰、军士、小吏等,几乎囊括了统治阶级的各个阶层。  相似文献   

13.
承西晋末年之乱,东晋南朝的流民问题格外突出。这些流民来源有二:北民南迁和东晋南朝内部流民。为解决流民问题,南朝政权或遣返流民,或赈恤灾民,或侨置郡县,或实行土断。流民对当时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侨居江淮之间的流民武装构筑了东晋南朝南方的安全屏障;北方流民构成了东晋南朝政权的支撑性力量;流民也促进了门阀势力的壮大,巩固了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  相似文献   

14.
东晋南朝士族盛行门第婚姻,国婚是此时门阀士族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婚在东晋南朝的流变则充分说明了门第等级婚姻及身份内婚制的灭亡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浙西航线是指上接新安江流经建德、淳安、富阳、桐庐,向东经杭州湾注入东海的水上交通线路。它作为功能地域概念,反映了东晋南朝浙西城市的空间分布以及浙西与皖南的交通网状结构。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视角,是东晋南朝文人行旅的一条重要交通之路,能够显示出东晋南朝文学生产和文学传播的一些基本特点,有利于考察地域、交通和文学的关系,把握东晋南朝不同地域文学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东晋南朝陈郡高门袁氏由低级士族跻身一流甲族的本质原因是:善于乱世立身;维护皇权;揉合儒玄;在婚姻上攀附皇室和一流高门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东晋南朝时期,士兵军服由官府供应。在中央机构中,由尚书右丞和度支尚书负责士兵军服的筹措和供应,军中则由录事主掌此事。中军和外军在军服标准上差别很大,各军丰同一颜色的军服。此外,由于制做冬装耗资巨大,故而士兵多无寒衣,这往往导致南军在冬季作战的失利。齐梁以后,随着布区价格的下降、兵制的变化和统治稍加重视,民政部有所好转 。  相似文献   

18.
陈朝与孙吴的疆域大体相同,但其间隔300多年(280年—589年间)。人口数字并无多大变化孙吴灭亡时的人口,据《晋书·武帝纪》载,有230万人,陈朝据《通典·历代盛衰户口》统计,有200万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论者多认为东晋南朝的贵族、官僚、豪强大姓荫蔽大量户口,同时又有为数众多的“浮浪人口”。我们不否认这种看法,但这不是300余年人口数字毫无增加的主要原因。事实上,西晋末年,中原地区陷于混乱,北方人民大量南迁。《晋书·王导传》:“洛京倾  相似文献   

19.
东晋南朝侨州郡县释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南朝时代 ,侨州郡县广泛设立乃至成为制度。侨州郡县是相对于原州郡县而言的 ,然而侨州郡县系统与原州郡县系统并不能够完全对应起来 ,原州郡县一经侨置 ,即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侨州、侨郡、侨县设立后 ,也并不稳定。至于当地州郡县 ,由于侨郡县的插入、迭置以至混合编制 ,形成了新的地方行政辖属系统 ,也就是以《宋书·州郡志》与《南齐书·州郡志》为代表的地方行政辖属系统  相似文献   

20.
晋江流域东晋南朝墓葬是研究泉州地区唐代以前区域社会发展与经济史的重要资料。墓葬形制与随葬器物组合的文化内涵反映出墓主是西晋末以来南迁的中原汉人,墓葬分布显示出以丰州为中心的聚落结构景观,家族墓地制度流行,社会阶层分化不明显。东晋南朝时期对晋江流域的开发,促进了当地农业和手工业的蓬勃发展,为泉州唐宋时期成为世界著名的通商港口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