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尔虞我诈     
1.春秋中期,楚庄王问鼎中原,称霸一时,仗恃着楚国的强大,不把近邻的小国放在眼里。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使者到晋国去,特地吩咐他:"你从宋国经过,用不着通知他们,过去就是了。"  相似文献   

2.
目不见睫     
《教育》2013,(9):60
战国时期,楚庄王准备去攻打越国,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谋臣杜子。杜子问:"不知大王出兵越国的理由是什么?"楚庄王说:"越国目前政治腐败,兵力不足,正是攻打的好机会,我不想放过这个机会。"杜子又问:"大王有成功的把握吗?"楚庄王十分自信地说:"当然有把握。越国眼下正不堪一击,我出兵必定是马到成功!"看着楚庄王那盲目自信的样子,杜子语重心长地说:"大王,您所说的情况并不全对。越国目前情况的确很糟,可是  相似文献   

3.
高军 《教育艺术》2004,(12):47-48
战国时期,有一次,楚庄王打了胜仗后宴请百官。此时正是傍晚时分,忽然刮进一阵狂风,蜡烛顿时被吹灭了,宫中一片漆黑。混乱中,最受庄王宠爱的妃子觉得旁边有人动手动脚,遂扯下了那人头上的帽缨,跑到庄王面前告状。庄王听后,平静地要大家都拔掉帽缨,然后才吩咐点上蜡烛。几年以后,晋国攻打楚国。  相似文献   

4.
一鸣惊人     
“一鸣惊人”这则成语源于楚庄王励精图治、振兴楚国的故事。楚庄王,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贤君。他少年即位,面临朝政混乱,为了稳住事态,他表面上三年不理朝政,实则暗地里在等待时机。人问之,曰:“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他在位二十二年,为了楚国的振兴,物色到  相似文献   

5.
楚庄王问鼎     
鼎,古代的青铜器物,后渐演化成王业、帝业的象征,成为国之重器;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楚国正是在庄王时期走向强盛,逐鹿中原的。“楚庄王问鼎”,是我国古代很著名的一个故事。且看《左传·宣公三年》的记载——楚子(即楚庄王)伐陆浑(在今河南省嵩县及伊川县境)之戎(戎族),遂至于雒(同“洛”,洛水),观兵(检阅军队)于周疆(周王室的疆界)。定王(周定王,在位二十一年,此时刚继位)使王孙满(周朝大夫,王室之后,名满)劳(慰劳)楚子。楚子问鼎(指九鼎,传说夏代用九州贡献的铜铸成,被视为定国之器。“问鼎”无异于蔑视并袒露野心)之大小轻重焉。对曰:“…  相似文献   

6.
<正>一次,楚庄王因为打了大胜仗,十分高兴,便在宫中设盛大晚宴,招待群臣,宫中一片热火朝天。楚庄王也兴致高昂,叫出自己最宠爱的妃子许姬,轮流着替群臣斟酒助兴。忽然一阵大风吹进宫中,蜡烛被风吹灭,宫中立刻漆黑一片。黑暗中,有人扯住许姬的衣袖想要亲近她。许姬便顺手拔下那人的帽缨并赶快挣脱离开,然后许姬来到庄王身边告诉庄王说:"有人想  相似文献   

7.
楚庄王葬马     
大秋 《课外阅读》2007,(7):44-45
劝说别人改变既成的想法,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当此人是权大势重的人物时;而向一国之君进谏,欲使其改弦更张,且要冒着因犯颜而殃及自身的危险时,人们更多的则是望而却步了。《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的优孟巧谏楚庄王葬马的故事,恰恰提供了"艺高人胆大"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群臣无缨     
《中学教育》2006,(8):64-64
有一次,楚庄王夜宴群臣。 忽然,一阵风吹过,漆黑一片。侍急忙寻火点灯。 楚庄王的爱妃拽着他的袖子,轻轻耳语:“刚才有人暗中对我不轨,我挣脱时顺手扯去了那人帽顶的缨子,灯亮自见分明。  相似文献   

9.
一鸣惊人     
双双  光宇 《红领巾》2008,(10):38-38
春秋时期,楚国的少年国君庄王即位时,国内的形势非常混乱。为了稳住事态,楚庄王佯装昏庸,三年不理朝政,只在暗地里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忠心的右司马不了解楚庄王的用意,决心用隐语来劝说楚庄王。楚庄王明白右司马是借鸟来讽刺自己,并不生气,也借鸟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0.
优孟哭马     
<正>优孟是春秋时楚国的宫廷艺人。他身高八尺,擅长表演,富有辩才,时常用说笑的方式劝诫楚庄王。楚庄王有一匹好马,颇受宠爱。他不仅给这匹马穿上绫罗绸缎,还把它安置在宫殿里,用枣干喂养它。养尊处优的生活让这匹好马迅速胖起来,最后得病死了。庄王很伤心,下令要依照上大夫的规格来安葬这匹马。这个决定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他们纷纷出面劝谏庄王,庄王不但不听劝诫,还下令说:"以后非议葬马的人,一律处以死刑。"  相似文献   

11.
春秋时期,楚庄王在一次平叛后大宴群臣,席间一个人趁蜡烛熄灭时调戏嫔妃许姬,拉扯中,许姬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许姬要楚庄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无礼之人。楚庄王却传令不要点燃蜡烛,并要大家都去掉帽缨,然后  相似文献   

12.
胸怀     
春秋时期,楚庄王在一次平叛后大宴群臣,席间一个人趁蜡烛熄灭时调戏嫔妃许姬,拉扯中,许姬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许姬要楚庄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无礼之人。楚庄王却传令不要点燃蜡烛,并要大家都去掉帽缨,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画卷中,她们如漫山遍野的栀子花,暗吐芬芳。她们没有牡丹的绚烂,没有玫瑰的 炽热,但她们是这幅长卷中不可或缺的风景。 樊姬 一日,楚庄王回宫,夫人樊姬问:"您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庄王说:"我与虞丘在讨论国 事。"樊姬问:"虞丘是什么人?"庄王说:"是楚国有德行有见识的贤人。""我看未必!"樊姬说, "我曾为大王求得美女。现在,比我贤淑的有两人,与我同等的有七人。我没有因自己的私欲而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看《中国历史故事》,喜欢公子小白,因为他命大且机敏,又似无机心,当然小白听起来比纠要好得多;但不喜欢重耳,耳朵重的人,自然笨拙。也喜欢楚庄王,因他有一种侠气,很牛的样子,流氓做到了国王,这国肯定有想象力。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楚庄王登基后,当政三年,没有发布一项政令,在处理政务方面也没有任何作为。周边国家见楚王软弱,都想伺机从楚国捞点好处。而楚庄王每天除了出宫游玩打猎,就在后宫里和妃子们喝酒取乐,一点也不操心国家大事。大臣们纷纷上疏劝谏,于是楚庄王通令全国:"有敢于劝谏的人,杀之!"楚国的大臣们虽然闭口不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2013,(7)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优孟的人,他的职业是"俳优",俗称宫廷滑稽戏演员.他的拿手好戏就是现在流行的"模仿秀",而其化妆、模仿的功底一点都不比小沈阳差. 相传,楚庄王的相国孙叔敖死后,他的儿子穷困到以卖柴为生的地步.优孟对他深表同情,决心向楚庄王进谏.于是,他打扮成孙叔敖的样子,模仿其言谈举止.经过一年多的练习,终于达到了真假难辨的地步.有一次举行宫廷宴会,优孟装扮成孙叔敖的样子前来参加.楚庄王见了大吃一惊,以为是孙叔敖复活,立即就要拜他为相.  相似文献   

17.
一鸣惊人     
楚庄王登位执政已经三年了。然而三年之中,默默无闻,没有颁发一项命令,没有管理一件政事。有一天,右司马在宫中侍坐,对庄王隐喻道:"大王啊,有一只鸟停息在南方山上,时过三年,既不展翅飞腾,又不引吭高鸣。请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庄王笑笑回答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让羽翼长得丰满;不飞不鸣,  相似文献   

18.
沉默的种子     
一位哲人说过:沉默是一种修养,一种历练;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也说过:沉默是一种德行.沉默凝聚着力量,酝酿出光辉。但沉默是金吗?我一直在寻找着那个属于自己的答案……沉默并不等于无言,它是一种积蓄、酝酿。战国时,楚庄王即位三年,没有发布一条法令。有人问他:一只大鸟落在山丘上,三年来不飞不叫,沉默无声,为何?楚庄王答道:三年不展翅,是要使翅膀长大;沉默无声,是要规察、思考与准备。虽不飞,飞必冲天;虽不鸣,呜必惊人。果然,后来楚庄王发布了一系列法令,整顿朝纲,兴修水利,广揽人才,于是国家昌盛,使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其实,形式上的静止,并不代表思考的停滞;深邃的思想。正是来源于那看似沉默的思考过程。  相似文献   

19.
默沉的种子     
正一位哲人说过:沉默是一种修养,一种历练;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也说过:沉默是一种德行,沉默凝聚着力量,酝酿出光辉。但沉默是金吗?我一直在寻找着那个属于自己的答案……沉默并不等于无言,它是一种积蓄、酝酿。战国时,楚庄王即位三年,没有发布一条法令。有人问他:一只大鸟落在山丘上,三年来不飞不叫,沉默无声,为何?楚庄王答道:三年不展翅,是要使翅膀长大;沉默无声,是要观察、思考与准备。虽不飞,飞必冲天;虽不鸣,鸣必惊人。果然,后来楚庄王发布了一系列法令,整顿朝纲,兴修水利,广揽人才,于是国  相似文献   

20.
《上下五千年》中有一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的故事,读来很有趣:楚庄王新即位,不管国家面临的危机,沉迷于吃喝玩乐,不许大臣们劝谏,还下了道命令:谁敢劝谏,就判谁死罪。有个叫伍举的大臣,冒死劝谏,但是他进谏的手段很高明。他对楚庄王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一听就明白这是在劝自己,他说:“这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一鸣则已,一鸣惊人。”后来,楚庄王果然改革政治,把只会奉承的人撤了职,把伍举这样敢于劝谏的人委以重任,使楚国很快强大起来。不久前,又读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