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50年来,语文学科性质经历了复杂的演绎,可以用“工具性”、“文化性”、“人文性”、“民族性”四性对语文学科教育性质定位,并围绕这“四性”进行汉语文教育的学科构建,包括语文教育的能力素质、文化构建、人文养成和汉语言民族性等四个相应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经过新时期二十年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反复争鸣、讨论和研究,我们终于得出了一致的性质观,即“语文教育是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诸特性和谐统一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两大属性,是在教育教学中经常被提及的,也是学术争论的热点。“两性”之争关系一线语文教师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倾向。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笔者试图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思,论证现有的语文课堂在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前提之下更应该注重“工具性”。  相似文献   

4.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两大属性,是在教育教学中经常被提及的,也是学术争论的热点。"两性"之争关系一线语文教师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倾向。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笔者试图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思,论证现有的语文课堂在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前提之下更应该注重"工具性"。  相似文献   

5.
陆岩 《职教论坛》2002,(10):24-25
我们怀着十分欣喜的心情,向广大读者推荐陆岩、周立新两位老师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篇文章。长期以来,职中语文教学教学多以传授应用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全部;分析归纳、肢解课文、标准化解题构成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为学习而学习,越学越枯燥乏味。本来以生活为根基,充满人性美和生活情趣的语文学科也变成了字词句的堆砌和组合。语文的“工具”说主导了教坛。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与语文的考试方法有关。本期发表的关于注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教学,恰恰在针对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工具”问题上能独辟蹊径,从学科和职教教学的实质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指出了职校语文教学突出人文精神的重大意义,也提出了结合专业教学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的方法,这不仅对语文教学改革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其他学科教学也不无借鉴意义。———编者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只关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知识性,忽视了语文人文性的特点,使语文教学僵化成枯燥无味的文字游戏。课堂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制了学生的智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新课标把人文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给语文定了性,这就使语文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了,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只关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知识性,忽视了语文人文性的特点,使语文教学僵化成枯燥无味的文字游戏。课堂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制了学生的智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新课标把人文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给语文定了性,这就使语文的内  相似文献   

8.
作为母语,语文是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是和人的心灵直接对话的学科。语文课最贴近学生的情感和生活,最需要倾注情感、挥洒个性、放飞灵性,它应该是精神的漫步、灵魂的壮游、智慧的攀登。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过分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我们的语文课成为了桎梏学生天性的“三味书屋”,而不是新鲜、神秘而充满生趣的“百草园”。  相似文献   

9.
"语文味"一词最早由程少堂先生提出。从外延说,"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中情趣、意趣、理趣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科的性质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从逻辑学的视角对语文科的本质属性进行探讨,认为目前语文教学理论界普遍提到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非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语言训练性。  相似文献   

12.
余彩霞 《教育现代化》2005,(12):106-106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的灿烂的阳光.才能使语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人素质的课程。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3.
汉语言文字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揭示了当代大学生汉语言文化素质的现状并分析其“汉语水平下降”的原因。认为:在提升当代生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应该增强对汉语言文化素质重要性的认识。语言除了具有“工具性”之外还具有“人文性”;汉语言除了历史的保守性和封闭性之外,还有着开放的、无限再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汉语言文化教育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乃学语习文之意.作为一门学科,语文具备其清晰的性质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即语文学科不仅体现为单一的语言文字训练,还是帮助学生加强人文体验,获得审美感受,提升情智素养的重要把手.所谓的“语文味”就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散发出来的学科意味与韵味.  相似文献   

15.
时下,在语文课堂上,“泛人文教育”到处可见,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里所说的“泛人文教育”,其特征有二:一是教师从课文中拎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而有些问题与课文主旨并不相干,给人的感觉比较泛;二是学生讨论时,远离文本,脱离语言,言不及义,内容比较空。  相似文献   

16.
当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时期。作为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不仅只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社会各界对语教育进行的规模较大的批评与关于语学科性质展开的争论,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语教育功不可没,坚持认为工具性为语学科的本质属性,以适应语课程与语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的确,语文学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系统,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与之相媲美的。这种综合性的特点为拓展延伸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案例一:“我漫步在黄沙上,绝望已充斥了我的心。地球上有多少的土地,有多少肥沃的黑土地,被无情的黄沙淹没……”这是某班的一节语文课,课的名称为《走进诗的国度》。学完诗歌单元后,教师给同学们出示了几张不同的图片,比学生根据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再运用学到的诗歌知识,尝试着写诗歌,然后再进行交流和赏析。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教育经过了无数次的努力和探索,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我们教师如释重负,能大胆把自己的思想和创新技巧在课堂上展示,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变得丰富多彩。特别是语文学科,因它有独有的工具性、基础性、人文性更变得让学生们喜欢了。但在课后的调查和反馈中,语文课只是学生的悠闲课,他们用了一个时髦的词语来概括“一笑而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