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意婷 《报刊之友》2013,(9):117-118
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在全国新闻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也产生了一大批锐意出新的好记者和“接地气”的好新闻。作为最基层的县区媒体,虽然身处基层,却受客观条件制约,往往又脱离基层,更需要贯彻“走转改”的精神实质,制作出贴近民生的好新闻。本文从县区新闻媒体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基层新闻单位“走转改”的必要性和基本方法,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产生有活力、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2.
路霞  李剑峰 《新闻窗》2014,(3):79-79
走进基层、联系群众、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从新闻传播规律来说,记者只有走出办公室,到工厂车间、到村庄胡同、到人民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作为新闻工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才能采访到鲜活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实事求是,是新闻职业精神的核心。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导向和实事求是呢?笔者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深刻的体会到:只有坚持"贴近生活、贴  相似文献   

4.
"走转改"指的是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化"三步活动。如今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一些年轻编辑记者,经常参与"走转改"活动,并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责任、扎实勤俭的作风,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5.
自2004年以来,浙江省湖州市委宣传部、市记协连续4次组织全市新闻单位开展“基层行”新闻实践活动,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欢迎,赢得了市委和省新闻出版局报刊阅评小组肯定,也得到了广大新闻从业人员支持。  相似文献   

6.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正在改变着新闻的理念和实践。"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方针,本文从一名基层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感受出发,结合"走转改"工作,就如何通过电视镜头弘扬主旋律、反映民生民情,从而更好地传播正能量进行了论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自2011年8月,中央五部门提出在全国新闻行业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以来,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多接地气、有人气的新闻报道不断涌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以及新闻价值被强化,以新闻为本位的特性在回归。  相似文献   

8.
自2011年8月,中央五部门提出在全国新闻行业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以来,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多接地气、有人气的新闻报道不断涌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以及新闻价值被强化,以新闻为本位的特性在回归。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代下,各种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日益发达,广大编辑记者只有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中,从新闻本位出发,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反映群众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倾听群众最真实的心里话,使记者与群众真正心贴心地融入一片,才能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因此"走转改"活动在新时代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风清新、语言朴实、画面生动、感染力强,这是新时期广大读者对新闻报道的期盼,也是新时代新闻工作者不懈的追求,更是新形势下新闻竞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全国新闻战线集中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批来自田间地头、特色鲜明、光鲜而灵动的好新闻频频见诸于报端,恰似一股股清泉引进沙漠,让读者感到很“解渴”,媒体影响力也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沙坤 《新疆新闻出版》2012,(1):61-62,64
2011年8月9日,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吐鲁番日报》作为基层党委的机关报,本身就驻扎在基层。因此,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注重安排策划基层一线的新闻报道工作,常年坚持组织采编人员深  相似文献   

12.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灵就有多少共鸣"。当你走基层、听民声,俯下身子以贴近民生的视角,采写出新闻第一线场最鲜活的报道时,会真正地体会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的那份真心真情,收获颇多。体会之一:承担媒体社会责任,履行记者职责,感知百姓冷暖。无论是在大街小巷、城市乡村,还是在突发一线、新闻现场,记者都应用手中的笔来感知百姓冷暖,传递感动。《吉林日报》在开展"走转改"活动中,转变党报以往严肃、高高在上的风格,开辟了像"社会热点"、"百姓民生"、"特别关注"等专栏,将记者的笔伸向普通群众,田间地头。  相似文献   

13.
林振明 《东南传播》2013,(5):105-106
由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开展的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行业深入实践,已现成效。基层是"走转改"的实践方向,"走基层"为新闻采编指明了实践途径;在新闻采编中,"转作风"与新闻源主体、新闻传播主体、新闻收受主体等三个主体产生关联,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这三个主体的作风转变;而"改文风"则涵盖两个层面的改变。围绕"走转改"这一采编实践和理论探讨,厦门卫视努力探索有特色的"走转改"之路。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地市级的党报新闻工作者.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永远奔走在路上、扎根在基层、活跃在现场。我们只有在路上,心里才会有时代;我们只有在基层。心里才会有群众:我们只有在现场,心里才会有感动,才能写出让读者爱读爱看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是我党我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政治思想、军事理论已为人们所熟知。他同时又是一位出色的业余新闻工作者。早在学生时代,他就在湖南主编过《湘江评论》,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写下了不少著名的新闻时事评论。在他的许多文章中,有关新闻理论,尤其是对新闻真实性原则及新闻记者的作风、文风等方面的阐述,不但数量可观,而且见解独特,富有系统性,是新闻史上一宗宝贵的理论遗产。结合目前全国新闻战线正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简要梳埋和阐述毛泽东的新闻观,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走转改”,走是基础,是新闻的本义。要在“走转改”中寻找创作灵感,以受众视角,聚焦民生,提升新闻品质。  相似文献   

17.
成嘉廷 《新闻窗》2012,(5):23-24
“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开展以来,全国新闻战线的同行们积极响应,切身实践,深受教育。作为一名省级党报的驻地记者,笔者长期身在基层一线,经常赴县下乡、进村入户,直接和基层广大干部群众打交道。“走转改”活动以来,笔者更加主动地深入基层一线,还参加了报社组织的“走转改”小分队,对基层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走转改”也有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记者要有一身汗两脚泥三只眼的精神和素质,走进基层,扎根基层,才能带回有价值的新闻。这样接地气的新闻报道自然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正"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只有坚持脚踏实地,深入实际,在群众生活中捕捉活鱼,才能写出鲜活生动、为读者喜闻乐见的报道。也只有"走"出来的新闻,才能贴近生活,推陈出新,真实感人。沉下去,新闻才更有生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闻报道,特别是社会新闻,只有从群众中来,写群众身边事,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才能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基层是新闻实践的主战场,农村、社区、企业、工地才  相似文献   

20.
江曙曜 《中国记者》2012,(10):32-33
踩准需求,"有用"优先 "有用"在于信息"管用",读者"想用".办一张有用的新闻纸,首先要让读者"中意"报纸内容.对城市党报而言,就要求新闻报道必须摆脱刻板选稿的模式,重民生,接地气,走到读者中间,只有把"有用的新闻纸"贯穿于新闻采编运作和报业经营管理的整个流程,才能真正提升办报理念,改进办报方式,改变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