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与足球     
李长江 《新闻传播》2006,(7):I0001-I0001
炎热的六月,能给大家的心情火上烧油的,有高考。还有于9日开幕的足球世界杯。 这二样东西,都让中国人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它们能给人们带来喜悦,快乐,恨的是,也给大家带来了无言的心痛和苦楚。  相似文献   

2.
有学者提出以爵位制激励公民荣誉感以敦风化俗,看来是既不懂授爵制的来由,更不懂道德的本性:因为可以用名声来作为对贡献和功绩的报酬,但道德是不能以名声为奖励或报酬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崇祯年间,上海有个朱员外,外有良田千顷,内有广厦万间,兼做地主与房东,进账颇多;嘉兴有个常道人,下无寸土耕种,上无片瓦栖身,惟练就一身五雷法和茅山术,给人驱妖捉鬼,也挣了一些余财。  相似文献   

4.
北大近来很神气,据说在《秦晤士报》的大学排行榜上,名次很是靠前,超过了东京大学。不过,北大的学生却有一点小小的不愉快,因为他们美丽的校园里,不时地传出叫卖声,而且未名湖畔,每到休息日,就挤满了各式各样的轿车,北大的情侣们,如果不赶早的话,已经无法在湖边找到谈情说爱的所在。用北大学生的话来说就是,三角地成了菜市场,未名湖成了中关村人民公园。奇怪的是,大家都知道,北大校园是有围墙而且有保安的,有的时候,北大的学生出入,还会遭到盘查。那幺,那些卖的红薯的和那些不卖的轿车,是怎么进来的呢?  相似文献   

5.
我们希望     
《中国新闻周刊》2006,(1):10-10
2005年是很特殊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许多讨论,整个社会对于过去20年所走过的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或许已经从中学到了更多经验。由此得到的智慧,让我们有理由抱着某种程度的希望进入2006年[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倾诉     
王朔有句狠话:越是傻逼越谈人生。 不幸得很,很多男人都愿意和女人谈人生。一般而言,他们总是愿意袒露心扉,说些掏心窝子的话,描述自己的痛苦,呈现不为人知的真实一面。  相似文献   

7.
起名     
我的铁哥们、准爸爸“袜子”这几天得意洋洋的。他跟我炫耀,说他给未来的宝宝想了个名字,叫“大钱”,因为他姓“郑”,所以他宝宝就是“郑大钱”!——在这里透露一下“袜子”的身份,他现在在上海做博士后,很受国内一批顶级学者青睐,文章散见在各种学术杂志,离国内评论圈青壮派当红炸子鸡也就差那么一口气儿——这样一个未来祖国思想界的希望,竟然给自己的宝宝取一个这样的名字,我不禁替我的、还有各位看官的未来的宝宝们感到义愤填膺!  相似文献   

8.
美人计     
美人计早已经被中国人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但是,它远没有诸如空城计那样让人觉得是光明正大的,甚至很多人认为那是下三滥的,体面的人是不齿的。  相似文献   

9.
过敏狂人     
老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这儿天,满门牙酸凉酸凉的,就像是吃什么水果酸倒了那种,牙齿脆薄,神经也变得极度柔弱。对满世界的声音都充满惊惧,一不留心就会被刺激到牙神经,继而是整个大脑神经,几乎让人发疯。  相似文献   

10.
当重新获得了自由和快乐的孩子玩得忘乎所以,乃至具有颠覆性倾向的时候,我们如何管理他?是把他重新拽回传统的小黑屋管制起来,还是让他继续自由玩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说人话     
王晓明 《视听界》2006,(2):112-112
鄙人做过多年娱记,即“狗仔”是也。见识过许多明星大腕,也强迫自己看过许多电影电视剧。以我的体验,大陆出品的影视剧,最让人腻味受不了的是“文艺腔”,人物对话文绉绉的,尽是些书面语言,酸文假醋,一本正经,说白了,就是不说人话,哄哄不谙世事的小年轻可以,糊弄我等老江湖就勉为其难了。正因如此,多少年来,我没有正经看完一部大陆拍的电视剧。前些日子,瞄了几眼各台热播的去年收视状元《亮剑》,眼热心亮,兴抖抖上碟屋买了压缩套片,回家昏天暗地地看。过瘾哪!这李云龙真是个人物,不仅仅是他会打仗,讲革命义气,更在于这个人物彻底颠覆了我们数…  相似文献   

12.
“书到用时方恨少”。感触颇深。我想书到用时方恨少,对每个编辑大慨都是如此,都会有一些个人的真情实感。读书是快乐,读书是幸福,惟有读书滋味最长。本刊今年第五期卷首语叫“人的最大幸福是读书”;杨绛有篇文章题目就叫“没有书不好过日子”,她把读书和过日子等同起来;我也赞赏这句话:“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  相似文献   

13.
关于名字     
能跟人一辈子的东西,除了影子,可能就是名字了。虽然只是一个符号,因为往往要终身厮守,所以大多数人也不肯轻许,非得仔细斟酌才会结为秦晋。  相似文献   

14.
乡关何处     
人们年年回家,家年年都在变化。中国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一切都还没有定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划拳的学问”。 春节期间,重庆的所有餐馆都挤得满满的.家里团年饭选在南方花园的龙腾食府,因为订的晚只有在大厅吃年饭了。席间划拳之声不绝于耳,中国人太聪明了,仅仅一个喝酒行令划拳其中就有许多故事,学问之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6.
学校道德风气的冷漠和麻木,最终表现在学生对考试舞弊的集体认同。曾经被视为可耻的行为,由于行之者众而被宽容和习惯,并且出现了“作弊有理”的声音。这可能是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文化那话儿     
某次签名售书的过程中,杰出男人陈丹青被提问了这样的问题:“陈老师,你以为什么是文化?” 如此大而不当的问题当然难倒了陈丹青老师,他的眼睛比平时瞪得越发大了,像在清华辞职事件中一样愤怒地把球踢了回去:“那你以为什么叫文化?你说给我听听。”  相似文献   

18.
品味自知     
MSN上有一个人的签名是“从一个国家的教育看这个国家的未来,从一个男人的袜子看这个男人的品位。”品位这个词,我一直是比较关注的,总不愿意被别人说是一个没有品位的人吧。  相似文献   

19.
选择快乐     
2002年,中国足球经过了神奇教练米卢的“快乐足球”理念点化,从亚洲杀出重围,回到了久违的世界赛场上终于露了一手,中国球迷乃至国人举国欢庆,一扫笼罩在心头上的阴霾,扬眉吐气了一回。长期以来,在中国足球“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足球出线为国争光”的悲壮声中,屡战屡败,悲愤、压抑的心情在中国足球队队员之间和球迷之间相互感染着,经过媒体大肆宣传炒作,  相似文献   

20.
笑话时代     
今天我们不但有开心的笑话,也有悲哀的笑话、痛心的笑话,不过只要是笑话,还是会让人们发笑。开心的笑话,会在饭余茶后给人带来愉快,就是那些悲哀和痛心的笑话,也会跟随着笑不胫而走,起到表达公意的舆论的作用。而且由于有一些可笑的对象,似乎用杂来对待,未免太严肃了一点;用“笑话”来对待,似乎更门当户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