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上海小报以色情、无聊等负面形象遭到主流社会的批评,始终处于边缘地位,以大报的对立面而存在。为挽救正当性危机,小报通过申述大报小报价值等同、自我夸赞、批评大报、攀附名人等话语策略以及呼吁“大报化”和建立小(型)报同业组织来建构其正当性。然而,由于小报浓厚的商业性、缺少合作精神,小报文人迫于谋生、知识结构陈旧,以及当局管制不力,小报未能剔除其身上的痼疾,扭转社会的认知,致使正当性的建构成为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新的政权立即中止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2.
打笔战是近代上海小报特有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小报打笔战的目的不在于争辩问题,理清是非,主要在于利用社会喜看热闹的心理,以此为手段,吸引读者和社会的注意,促进小报的销售。《晶报》是打笔战的始作俑者,其笔战方式包括报馆内部笔战、与其他小报笔战以及与大报笔战。《晶报》将小报笔战辱骂挖苦、胜利至上、意气用事等小报习气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晶报》的笔战可以一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小报的笔战状况。  相似文献   

3.
蔡维友  胡丽丽 《今传媒》2014,(12):157-160
以往学者对于近代上海报刊的研究,多热衷于选择大报大刊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较少关注小报,相关的少量研究也多从宏观面上展开,缺乏对小报的个案分析。本文以上海近代小报《先施乐园日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创刊发行、编审与撰稿人员、栏目设置、内容风格,以及史料价值、社会价值、广告价值进行了考证和分析,对民国时期小报的价值再发现进行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小报指刊载趣味消遣性内容为主的小型报纸。自清末以降,小报业便在中国开始发展,到1920年代趋于繁荣,全国各地都有小报刊行,尤以新闻业发达的上海数量最多,种类最为丰富,“平津及港粤方面,亦有小报, 惟不及上海之盛。”据曹正文、张国瀛所编《上海报刊目录》统计,近代上海出版的大报(主要指日报)有99 种,晚报23种,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小报的数目,但其中所列出的小报名称就有190种。1925至1931年,上海小报  相似文献   

5.
一、“小报”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以后,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业界基本没有“大报”、“小报”的提法。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的新闻事业得到空前发展,报纸品种迅速增加,出现了大报办子报,各行各业办报的高潮,“小报”由此而产生并发展起来。 何谓“小报”,目前尚无科学的定义,国际上也没有明确的说法。英美等国通常把影响大、品位高、政治性强的综合性报纸称为大报,如《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泰晤士报》等。《太阳报》尽管发行量很大,有300多万份,但由于其报道手法低劣,大量刊…  相似文献   

6.
小报蜂起,大报怎么办?我认为,首先要清醒地看到大报的优势和劣势。大报的劣势简要地说是信息量不如小报多,知识性不如小报强,服务性不如小报好,版面不如小报活。大报要学习小报的长处,适应形势的发展,把报纸办得活一些,丰富多采一些。大报的优势主要是它的权威性。这种权威  相似文献   

7.
小报蜂起,大报怎么办?我认为,首先要清醒地看到大报的优势和劣势。大报的劣势简要地说是信息量不如小报多,知识性不如小报强,服务性不如小报好,版面不如小报活。大报要学习小报的长处,适应形势的发展,把报纸办得活一些,丰富多采一些。大报的优势主要是它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集中反映在政策宣传上。读者往往把大报视同党的文件,从中了解党的政策。大报正是在宣传解释党的政策上取得广大读者信赖的。有人以为,只有知识性、趣味性的东西,读者才乐于看。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可读性既包括知识性、趣味性,也包括  相似文献   

8.
如果要问:是大报好办?还是小报好办?对这个问题恐怕很难回答。刘姥姥在王熙凤跟前哭穷,说自己是小家小户,而王熙凤却说“大有大的难处”。家政如此,办报大概也如此。办大报有大报的难处,办小报有小报的难处。反过来说,大报有大报的优势,小报有小报的优势。克服劣势,发挥优势,事在人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很快,有的学校规模很大,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有如一座小城镇。于是校办小报应运而生。但一所校报毕竟是小报中的小报,怎样把这个小小的新闻媒介办得引人入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就是这个大小问题。校报面对几千人,最多几万人,可谓小矣,因而它不能象大报那样面面俱到,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绝不是说它可以关起门来只谈校内琐事,而与国内外大局无关。相反,要吸引学生们  相似文献   

9.
李鹏 《今传媒》2005,(12S):50-53
虽然,“大报”“小报”的概念一直以来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是“严肃”与“低俗”的代名词,但现在,这种概念慢慢开始转换,大报和小报的区分仅仅是版面大小的区分而已。在中国大陆,四开版面小报一开始就走出了格调低下的阴影,即“小报大办”。而世界各地也开始出现抛弃传统的对开版大报追随四开小报的现象。这是一种生存形式的转变还是报业“危局”形势下的嫁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带来报纸事业的繁荣。大报扩版,小报改大,成了一种发展趋势。有些深受读者欢迎的小型晚报,相继改变面貌,跻身于大报的行列。全国50多家晚报,对开报已增加到10家以上。还有些小型晚报也跃跃欲试,把改出大报当作一个奋斗目标。在新闻改革中,小型晚报由小改大是不是一个值得提倡的发展方向?本人以为,对于多数小  相似文献   

11.
浙南日报是浙江温州市委的机关报,是一张综合性小报。作为一级党组织的机关小报,是不能照套大报模式的。如何扬己之长,弃己之短,使小报办得读者爱看,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摸索探讨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方面体会。一、不步大报后尘,根据自己的情况组织报道。小报跟大报,在十年浩劫中,几乎成了一条不准超越的新闻法规。三中全会后,我们  相似文献   

12.
杨育才 《青年记者》2004,(3):25-25,28
今天中国的很多报业集团,部有“大报主导,小报平民;大报掩护小报出击,小报支撑大报生存”的现像。甚至在同一份报纸上电可以发现,“头版主导舆论,二版发布信息,三版媚俗赚钱。”这种一个主体两种表现的现像或可称为媒体的双重人格。导致新闻媒体“双重人格”的原因造成新闻媒体“双重人格”的原因,既有外在的因素,也有内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地市报同仁(包括通讯员)被这样一句话所困扰——“小报抄大报”。虽然这个问题也涉及到县市报等其它小报,由于地市报较之其它小报来说,历史较长,影响较大,以及其它种种原因,这个问题更突出,压力更大,有必要研究一下。众所周知,“文革期间地市报是抄大报的,连排版的位置、字体的大小都要对大报,而且不能走样。那时候不抄是不行的。粉碎“四人帮”之后,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14.
三问小报化     
此刻,面对自己刚刚编辑出来的一叠<深圳特区报>周末版,我不由得想:在风起云涌的大报"小报化"浪潮中,我眼前的这份大报,是不是有朝一日也会变身小报呢?难道,小报,真就是大报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从2004年11月1日开始,英国严肃大报的代表之一《泰晤士报》正式“瘦身”,以四开“小报”的形式出版。在英国,高级严肃报纸以小报样式出版早有先例。1992年《卫报》就已经把其第二板块以小报形式出版,吸引了不少分类广告。2003年9月30日,《独立报》在继续出版对开大报的同时,还出一份同样内容的小报版,两个版本在市场上同时销售,价格也一样,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大报或者小报。2004年5月开始,《独立报》彻底转型为小报。《泰晤士报》2003年11月26日推出小报式样的版本,“大小并行”将近一年之后终于全面取消了大报版本。《泰晤士报》改版…  相似文献   

16.
为了摆脱萎靡不振的困境,《晶报》以《立报》为师,学习其"小报大办"的成功经验。由于浓厚的商业性和对政治风险的规避,《晶报》"小报大报化"的实践不仅未能达到《立报》的高度,反而出现了时政新闻与色情文字共存的版面面貌。《晶报》的"小报大报化"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7.
我虽然是办地市报的,但由于职业习惯和工作需要,除了每天读大报、研究大报之外,也常常读小报、研究小报。大报有大报的看头,小报有小报的味道。尤其是县市报,直接面临‘前沿阵地”,靠近基层读者,有很多方面值得地市报借鉴。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优劣并存的,县市报也是如此。我觉得,办好县市报,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优势,避免劣势,创出特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地市报纸一向崇尚“小报小办”。其实,小报“大”办,才是地市报纸推进改革的新思路。这是因为:第一,小报并不“小”。地市报纸在当地的地位和作用不亚于大报。在通讯设备已明显改善的今天,当地读者从报纸上获悉国内外重大新闻,从时间上看,不是“小报重复大报”,而是“大报重复小报”;具有全国意义的地方新闻更不必说。因此,小报绝不是大报的“补充”,它具有和大报一样的独立存在的意义。第二,小报读者的胃口并不“小”。打开一张  相似文献   

19.
严肃媒体和小报对待假新闻的态度不一英国传媒业发达,全国有1200多家报纸和超过10000家杂志,广播电视地面频道和卫星频道加起来超过500个,由于竞争激烈,各家媒体在市场中处的位置不同,英国媒体对待假新闻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以报纸为例,有10份日报和11份星期天报可被称为全国性报纸,发行量占到全部报纸发行的70%.全国性报纸又分成严肃大报( qualitypapers)和通俗小报(tabloid)两种,严肃大报以《泰晤士报》《卫报》为代表,通俗小报以《太阳报》为首.对于小报来说,假新闻也是新闻竞争的一种手段,小报的假新闻主要集中在娱乐和体育新闻方面,为追求新闻轰动效应,吸引读者眼球,小报经常爆出各种耸入听闻的消息.面对假新闻,大众也大多以娱乐态度来接受,由此甚至衍生出英国媒体愚人节假新闻的传统,每年4月1日英国媒体上的新闻有很多都是愚人的假新闻,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报纸有大报和小报之分。然而,区分大小的标准是什么?人们的认识颇不一致。有以办报单位的级别为根据的,省级以上单位办的为大报,地、县以下单位办的为小报;也有以报纸的开张大小为根据的,对开的为大报,四开的为小报。这两者又往往是统一的。大报和小报,在人们心目中,似乎有高低之别。于是乎,一些报纸纷纷扩版,以跻身于“大报”之林,有的宁肯将刊期延长,也要扩大版面。其实,这是一种向声背实、得不偿失的做法。报纸原名“新闻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