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妍妍 《今传媒》2012,(12):114-115
在视觉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应对这种冲击,纸质媒体纷纷进入"读图时代",以大幅图片吸引受众,缓解日渐式微的压力。然而消费时代和视觉文化彼此呼应、来势汹涌,关于"图像将取代文字"的说法也甚嚣尘上。本文将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下,对纸质媒体的"图文"关系进行探析,说明二者的关系是彼此补充、相得益彰的,并不存在谁替代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葛明  邵旭根 《传媒观察》2013,(11):56-58
微博时代、微信时代,很多事件中的旁观者、当事人都成为记录者,各种视角的信息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传播出来。媒体人使用微博、微信,建立广泛的职业社交网络、更为快捷有效的信息源,得以有效拓展报道自由度。双“微”时代,正在改变纸质媒体的新闻流程,甚至其操作理念也在酝酿着革命性的变革。本文试图从新闻实践层面,探寻“微”生态下纸媒突围的一条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3.
网络、电视媒体的迎面冲击, 迫使纸质媒体告别“计划经济”组稿时代, 加快树立全新的“有效信息观”直播手段的运用,令新闻转眼成为“旧闻”,迫使纸质媒体求新求快,四平八稳写“美文”已经难以为继面对井喷一样的大量信息, 面对受众海绵吸水般的需求, 迫使纸质媒体重新审视自己可以有所作为的天地  相似文献   

4.
陈敏 《当代传播》2006,(5):41-43
随着网络媒体、潜在进入者等竞争要素的冲击和影响,纸质媒体进入了“微利时代”,报业历经“拐点”后,一些弱势的或者没有市场基础的报刊将“消亡”,而一些报业集团在创新、改革甚至自我革命之后,将继续生存、发展并壮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纸质媒体作为一种传统媒体,自然受到一定的冲击,有人甚至预言“报纸将会消亡”。然而,随着新锐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兴起,人们在选择“点击阅读”的同时,并没有像预言的那样把纸质媒体丢弃。事实上也如此,伴随着新兴阅读媒介的迅速发展,界面阅读的流行,读者选择报纸阅读的习惯并没有完全改变,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媒体、潜在进入者等竞争要素的冲击和影响,纸质媒体进入了“微利时代”,报业历经“拐点”后,一些弱势的或者没有市场基础的报刊将“消亡”,而一些报业集团在创新、改革甚至自我革命之后,将继续生存、发展并壮大。  相似文献   

7.
夏颖 《新闻前哨》2006,(12):42-43
这是一个媒体飞速发展与激烈竞争的时代,处于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挤压下的传统纸质媒体无不竭尽所能,求新寻变。它们一方面通过提高报道的深度与力度继续巩固自己的传统优势;另一方面紧跟“读图时代”、“视觉革命”的时代风向,倡导以生动、美观的图形化内容来报道、阐释新闻。图片、插图、图表等视觉元素在现代报纸编辑中已不再是简单地丰富、美化新闻报道,一场从“写新闻”到“画新闻”的角色转换正在悄悄进行。  相似文献   

8.
李登清  李佺  许玲 《中国广播》2014,(9):103-103
对任何媒体来说,除了发行和广告这两项盈利的硬指标,还有一项软实力,就是媒体的“品牌”。传统媒体利用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吸引相关的合作对象,服务特定的受众人群,这一方面可以继续提升品牌的影响力,一方面也推动了媒体的专业化和分众化。一些媒体在“品牌运营”上走了歪路,演化为以牺牲品牌价值换取短期利益。比如:热衷于制造各种“排行榜”,企业花钱就能上,谁给钱多谁就排第一;或者搞“黑名单”,谁不给钱就曝光谁。  相似文献   

9.
陈江 《新闻知识》2004,(10):54-55
现在,纸质媒体已进入了厚报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越发的厚重。谁都想“高出一筹”,把对手压下去。这样一来,白热化的竞争不仅体现在抢时效、争首发上,也体现在拼原创、比深度上。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媒体冲击下纸质媒体经营已经出现明显危机。国内所有纸质媒体都在寻找出路。如何在新媒体包围之下实现经营方面的突围,必须寻找一条符合当地纸质媒体特质,走上一条既能依托纸质媒体,又能跳出传统经营模式的“体外经营之路”,通过对合作单位进行深度报道、与相关部门举办展会等活动、出版特色刊物、报纸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实现新媒体共享资源、共赢繁荣的良好局面。在寻求新的经营之路过程中,纸质媒体必须做到转型而不是转行,要紧紧围绕纸质媒体这一“母体”,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相似文献   

11.
在全媒体时代的媒介竞技中,以优质的内容和完美的整体视觉形象设计塑造强势品牌;将纸质期刊与新媒体相结合,拓宽纸质期刊的传播宽度;突破媒体边界,尝试多媒体、多元化、立体化经营,架构完整的传媒产业链,是传统纸质期刊的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12.
随着报业竞争日趋激烈,一场无硝烟的战役席卷而来。重视版面包装与策划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报人之共识。然而,在网络信息迅驰发展的时代,作为纸质媒体,怎样与“网”抗衡?怎样的包装才能既催生读者的阅读冲动又确保可读耐读?在遵循美学规律的前提下,怎样的编排整合才使报纸版面既有视觉冲击力又令人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3.
“纸质媒体是否会消亡?”这恐怕是数字化新媒体时代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不管是互联网公司普遍认为的“纸质文字过渡到信息符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具说服力,还是以媒体大亨默多克为代表的“纸质媒体不会消亡”更胜一筹,不可否认的是,人们的生活早已充斥着各类数字媒体.  相似文献   

14.
刘少雄 《新闻战线》2015,(5):107-109
在互联网时代,纸质媒体受到冲击,地方报纸副刊如何稳住阵脚并保持长盛不衰的魅力?闽西日报副刊把"挖掘本地文化,彰显闽西特色"作为办好副刊的重要抓手,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老树发出新枝、开出新花,使报纸副刊保持长久不衰的魅力。在互联网时代,新兴媒体快速崛起,纸质媒体受到强烈冲击,不少地方报纸的副刊纷纷改弦易辙,抛弃本土文化,以片面追逐"时尚""流行"来取悦读者,其结果就像今天的房地产热,表面上红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媒体中的佼佼者,微博独特的传播特点革新了信息传播方式,对传统纸质媒体产生了重大冲击和影响,成为新闻采集和发布的一个重要平台。本文以《安阳日报》官方微博为例,对微博在传统纸质媒体新闻应用中拓宽民生视角、增强读者互动和占领舆论主阵地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冲击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微博传播优势和双向互动交流优势。释放微博正能量,掌控微时代媒体话语权正成为传统纸质媒体步入微时代,顺应新媒体发展潮流,提高媒体公信力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纸质媒体的发展环境与市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技术发展给传媒生产、传播和受众阅读习惯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临着激烈的冲击。一些传统媒体进军数字出版领域,数字传媒将成为数字化时代传媒的根本特征。传统纸质媒体如何跟上发展的潮流,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是业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在新兴媒体迅猛发展、传播海量信息的时代,党报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特别是县市级报纸,由于受人才不充足、体制不灵活所限,新闻报道“轻飘飘”现象存在,如何重塑党报权威,让“小报”不小成为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外界信息的渴求日益增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读图时代”下各路媒体一时间盯上了“图片”这一利器,作为一种视觉符号语言,它在新闻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编辑通过对众多报纸新闻图片资源的二次整合把关,用电视声画手段多元化地呈现来自四面八方的新闻事件,真正做到了媒介“合竞”时代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9.
资讯时代的媒体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独家新闻”的空间越来越小,无论是电视还是平面媒体,比“惊曝”,比“刺激”,比“视觉冲击力”已成为媒体间搏杀的重要手段。寻找“卖点”、“猛料”以吸引受众眼球,也成了一些记者的新闻策划人每天殚精竭虑之事。  相似文献   

20.
报刊、广电等传统媒体在新世纪以来一直在急剧变革,通过融合战略,它们的独立形态、碎片式架构,逐渐被消解、融汇成“媒介多元体”“媒介矩阵”。无论是印刷媒体还是广电媒体,均可以集纸质媒体、声音媒体和视觉媒体于一身,可读、可听、可看,媒体融合已经基本实现了从形态到机制层面的整合。但是,融合还需要深入。深度融合是一种文化底蕴、内在逻辑的融合,其核心可以从“媒介化”入手。“媒介化”是将媒介信息转化为各种关系的中介化过程。从媒介向媒介化的变革,就意味着媒体不再是即时性消费品,它是一种基础设施;媒体不是静态的存在,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媒体流程不是一个闭环,而是一个开放的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