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兴刚 《考试周刊》2012,(45):116-116
中学历史教师既应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又应在教学当中,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总结与积累,并及时指导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历史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融入到历史课程的学习之中;其次一定要注重对历史概念的教学;再次要创设适当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最后应采取合适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课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比较忽略词汇,教师认为学生应该自主的学习词汇,而学生在对词汇学习不理想的同时逐渐放弃词汇学习。本文提出,教师应重视词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词汇学相关知识以及掌握合适的词汇记忆策略。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带普遍性的问题之一,是学生对历史知识记忆困难。本文试图对如何培养学生提高学习历史的理解水平和某些记忆方法的探讨,论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记忆能力的可能性。(一)加强理解是培养对历史知识记忆能力的前提加强理解以促进记忆,是学习一切学科的共同规律。在讨论加强理解以培养记忆能力的关系时,后发式教学应该放在优先的地位来考察;然后讨论直观教学和复习两者在这个问题中的作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唤起注意力的集中。其形式虽不拘一格,总的以在教师的诱导下,能正确而全面地理解知识并使它得以逐步深化为原则。有教师在讲授“北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现今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们更加重视学生的观察、操作等活动,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之以往有了提高和发展。但透过学生的解答过程,仍然能看出立体图形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公式记忆不清,思维不够灵活,空间观念有待加强”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化学教学的特点,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记忆能力的培养 记忆是进行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必备条件。要增强和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1)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器官注意观察,抓住事物特征,切忌粗枝大叶看一遍。(2)利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对记忆事物的印象。如教师多次重复提问,学生反复回答或师生通过叙述再现等方法加强对问题的记忆。(3)揭示规律,理解记忆。告诉学生  相似文献   

6.
记忆,就是信息的储存;记忆是思维的基础。学习数学必须记忆繁琐的数学信息,离开记忆就谈不上应用。怎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呢?这是一个与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数学教学法等学科相关的复杂的问题。要加强学生的记忆,最重要是增强学生心理生活的指向性。教师运用教育的手段,针对学生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对识记的目的性才强,主观的强烈要求识记效果就好;其次才是本文所论及的客观努力,也就是教师研究中学数学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学是一  相似文献   

7.
"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再是没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成为复合型人才。一、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记忆效果"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这句话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化学学习与知识记忆是分不开的。如何高效而又轻松的加强知识记忆呢?如"分类法"记忆,可以使学生记忆牢固。如"颜色"分  相似文献   

8.
在地理学习中,往往有大量的地理事物和现象需要学生记忆,如果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不仅耗费时间和精力,效果可能也不佳。所以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克服记忆中的困难,加强对他们记忆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切实可行的科学记忆方法,使其能轻松记住需要识记的知识,努力做到学而不忘,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9.
遗忘规律表明:当学生第一次接受新的知识并完成当天作业后,对这一新知识的记忆可持续三至五天。如果在这一阶段中不给学生复习,则一部分学生的记忆开始模糊,若十天仍不进行复习,则大部分学生开始遗忘。反之,教师若能在第三天到第五天之间给学生进行一次巩固训练,则学生的记忆加强,且记忆的时间可运转七至十天。若在第七天到第九天之间教师能给学生一次练习,则记忆的时间就会更长。况且,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需要有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重点知识只有不断、反复地学习,才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教材在安排上对某些知识的应用有一个“间隙…  相似文献   

10.
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记忆.离开了记忆,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不可能进行下去;有了记忆,人们才可以学习,才能不断积累知识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在数学学习中,概念、定理、公式等是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记忆方法掌握如此繁多的知识,对  相似文献   

11.
词汇是英语学习基础中的基础,也是学生完成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前提。然而从初中生英语学习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词汇记忆方面普遍效果不佳,多数时候只是死记硬背。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加强思维的发散和联想,以此提升记忆效果。文章基于思维导图本身的词汇记忆方法,提出思维导图在扩大词汇量、加强记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积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导致学生只习惯于回答问题,记录笔记,缺乏质疑意识,学生的质疑能力很弱。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这种消极的学习方式不利于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质  相似文献   

13.
连慧敏 《中学科技》2023,(15):61-63
<正>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以教师口头讲授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被动学习知识,并以记忆为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深刻。高中物理教学的革新迫在眉睫,探究式教学法应运而生。本文希望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来指导学生验证知识、内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王伟 《考试周刊》2013,(21):117-117
<正>小学英语教学肩负着英语启蒙教育的重大使命,对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意义深远。如果英语教师的工作不细致、不智慧,就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大问题,使小学英语教学更科学地与初中英语教学相衔接。1.注意应用记忆规律1.1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要指导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充分理解未掌握的知识,使学生记忆时尽量避免机械识记,利用意义识  相似文献   

15.
古今中外,史料繁多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记忆,学生的记忆负担很重。因此教师要设法减轻学生的负担,强化历史知识的记忆。这不仅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和效率。一、在加深历史知识的理解过程中强化记忆不理解的历史知识难记易忘,而理解的知识易记难忘。理解知识是记忆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强化记忆。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比死记硬背的遗忘率低,在一般的情况下,理解记忆比死记硬背的效率高一倍以上。为此,每当学生学到…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教学中认为高中语文学习没有什么技巧,只是需要对知识进行积累,积累记忆的知识多了,语文能力自然就能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感到困惑,明明学生把要掌握的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了,但是在测试时的成绩却不理想。这是由于教师对教学存在误区造成的,通过记忆语文知识来进行学习,不运用思维进行思考,学到的  相似文献   

17.
霍建伟 《甘肃教育》2014,(16):68-68
正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而要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首先要能够记忆"。在化学学习中,大多数学生有这样的体会:化学符号、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及其计算、实验等,太多太难记,记住后也容易忘记。可见,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记忆效率一是加强实验,激发兴趣,增强记忆。生动直观的实验,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自燃"这一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进行演示实验,把白磷溶液滴在滤纸上,一会儿滤纸就自己燃烧起来。教师这时提出问  相似文献   

18.
关宇 《黑河教育》2014,(8):59-59
正兴趣是引导学生开启学习大门的金钥匙。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用兴趣带领学生领略知识宝库的神奇。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现在有很多学生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觉得数学学起来枯燥无味、太抽象。要改变这种状况,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机械记忆等手段,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欢笑中加深记忆,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  相似文献   

19.
提高学生的组织化水平,是提高英语记忆效果的关键。为了提高记忆组织能力,英语教师要在加强教学训练培养,授予学生记忆组织的策略知识,创设适宜记忆情景等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黄慧 《甘肃教育》2009,(14):48-49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例句与教学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使用例句来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教师采用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不论是学习词汇、句型还是语法都需要用到大量的例句。不难理解,一个能够适时地给学生呈现出贴切,新颖不俗、幽默风趣的例句的教师一定会让他的课堂充满轻轻松松学习英语的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