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煦 《宁夏教育》2006,(5):65-66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写的一部教育名著。它是在洛克与其友人爱德华·葛拉克讨论教育问题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因此既富有哲理又通俗易懂。洛克在书中提出的“绅士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而且因为洛克极力主张“绅士教育”  相似文献   

2.
《教师》2012,(4):2
本书以"绅士教育"为主题,分为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包括学问、知识和技能)三个部分,阐明了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本书于1693年问世后,  相似文献   

3.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 ,英国的教育培养出了世界上一些最伟大的智者 ,尤其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无论是国民受教育的程度 ,还是普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 ,在世界上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因而 ,英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和当今进行的教育改革都引起了世人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谈一谈英国传统的“绅士教育”及对后世乃至今天的影响。一、“绅士教育”源远流长早在 1 7世纪后期 ,英国就开始实施“绅士教育”。1 6 93年 ,英国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洛克根据他对教育的多年研究 ,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 ,发表了重要的教育论著———《教…  相似文献   

4.
近日,南京某中学推出了“绅士、淑女”教育口号,要求男生当绅士,女生争做淑女,主张认为“绅士、淑女”教育,使学生学有方向做有楷模,比以前的那些空洞的“五讲四美”要求,来得更直接、更具体。  相似文献   

5.
崔志钰 《江苏教育》2012,(Z1):42-43
作品简介:《教育漫话》是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教育家——J.洛克(John Locke)的教育代表作。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英国最重要的一本教育哲学著作。在18世纪,这本书几乎被翻译成所有欧洲语言,洛克以后的教育家,包括让一雅克·卢梭,都承认这本书的价值和影响。全书的主题是论述"绅士教育",洛克指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绅士,绅士应该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即绅士应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精神品质,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人的心灵就像一块白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 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洛克十分重视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并把它视作绅士教育的灵魂。“一个没有德行,不懂人情世故,没有礼仪,却有成就、有价值的人,哪儿都是找不到的。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就像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教育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相似文献   

7.
冷英 《辅导员》2009,(4):53-53
某学校张贴海报,宣传自己的办校特色是“绅士、淑女教育”,学费数额之高令人瞠目结舌。何谓绅士、淑女教育?这种教育的成本真的有那么高吗?难道这只是贵族学校的专利吗?我们平民公立学校不也亟须把学生打造成绅士、淑女吗?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绅士、淑女呢?  相似文献   

8.
现代的博雅教育或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概念源自对古希腊术语“Eleutherion epistemon”和古罗马术语“Artes liberales”、“Liberaliter educatione”的翻译,但这个术语本身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或变迁.当英国人在16、17世纪通过翻译创造出“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这个概念时,自由人/奴隶之间的两分法被绅士阶层/非绅士阶层之间的两分法所取代,liberal的语义也从“适合于自由人的”转向“适合于绅士的”;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个概念又增加了一层新的语义,意指“非专业的教育”,博雅教育概念逐渐与新出现的通识教育概念合流;从19世纪末开始,博雅教育从针对绅士阶层的教育变成了对所有公民的通识性教育,并日益和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勾连在一起,liberal的语义也从博雅转向了自由,博雅教育变成了自由教育.  相似文献   

9.
“绅士革命化”是晚清时期中国传统绅士阶层分化的典型现象。其主要原因有四:一、对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恶感;二、国事日非的深刻刺激;三、新式教育的熏陶;四、救亡图存实践的历史教训。“绅士革命化”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结果和反映,并对辛亥革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日,南京某中学推出了“绅士、淑女”教育口号,要求男生当绅士,女生争做淑女,主张者认为“绅士、淑女”教育,使学生学有方向做有楷模,比以前的那些空洞的“五讲四美”要求,来得更直接、更具体。绅士淑女教育虽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其实既非偶然也非首创,它只是眼下层出不穷的男女分校运动的衍生物。前身是由张学良将军创办的奉天同泽女子中学,在停招35年后,2003年更名为沈阳同泽女子中学并恢复招生,以培养新时代淑女为目标;2003年秋季,北京出现了全国第一所男子中学——北京汇佳男子高中,他们的校训充满阳刚气息——做伟岸的中国男人。目前,…  相似文献   

11.
<正>约翰·洛克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洛克出生在清教徒家庭,大学时代曾热衷于培根、笛卡尔、牛顿等人的新思想和物理、化学、医学等学科。洛克反对"天赋观念论",主张环境决定论。洛克所处时代的需求以及洛克本人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构成了洛克教育思想的基础。洛克的代表性教育著作是《教育漫话》,在这本书中,洛克系统阐释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为了培养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时代新  相似文献   

12.
洛克“绅士教育”思想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是 1 7世纪英国教育家。他的“绅士教育”思想强调个体健康、德行、学问在人的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尤其是德行 ,对人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洛克关于“绅士教育”思想的论述对今日的教育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因为有爱,我们对当初的选择无怨无悔:因为有爱,我们面对物欲横流,甘愿守住一方净土:因为有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用汗水、青春乃至生命铸就着平凡而又伟大的师表形象!”9月3日上午,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大厦报告厅,一位青年教师饱含真情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场内所有的人。这是一位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14.
廖露蕾 《教育》2012,(2):62-63
早在1693年,著名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就明确提出“英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的观点。洛克所提出的培养绅士的教育目的及其教育措施,不仅对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改造传统的旧教育、创办新教育指明了方向,而且他所倡导的注重体育、要求绅士具有德行和优雅的风度的思想,长期地影响了英国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5.
去年,南京一所中学因提出“让女生成为淑女,让男生成为绅士”的校训,在社会上(尤其是教育界)引发了广泛争论。其实,剔除“绅士淑女”中的封建色彩,谁都会承认,这两个词语中所蕴涵的“有修养、懂礼貌、豁达大度、讲究谦让”的品质,就当今社会芸芸众生和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们而言,实在是亟待补上的重要一课。尽管巴尔扎克早就断言:“培养一位绅士需要三代人的努力。”一时半会儿的恐怕难见成效,但那所学校为此而作出的努力,我以为是很有针对性且值得赞赏的。我曾亲历过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场面,领教过学生的“无礼”。一位省教育主…  相似文献   

16.
王爱娣 《师道》2011,(11):39-41
早在1693年,著名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就明确提出“英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的观点。洛克所提出的培养绅士的教育目的及其教育措施,不仅对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改造传统的旧教育、创办新教育指明了方向,而且他所倡导的注重体育、  相似文献   

17.
从对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来看,国内学界对洛克教育思想中绅士的“定评”可分为“新贵族论”、“政治精英论”和“现代公民论”三类。但诸种“定评”均存在着简单化和窄化等偏颇,其原因在于缺乏对洛克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情境的充分了解。借鉴英国史、英国社会史等学科研究成果,分析洛克所处时代英国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的变迁,洛克笔下的绅士同时具有社会属性和人格属性。绅士的社会属性表现为其作为新兴中间阶层的代表,而人格属性则体现为洛克所构想的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18.
一朵玫瑰花     
有位绅士在花店门口停了车,他打算向花店订一束花,请他们送去给远在故乡的母亲。绅士正要走进店门时,发现有个小女孩坐在路上哭,绅士走到小女孩面前问她说:“孩子,为什么坐在这里哭?”“我想买一朵玫瑰花送给妈妈,可是我的钱不够。”孩子说。绅士听了感到心疼。“这样啊……”于  相似文献   

19.
北京四中建校于1907年,一百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毕业生,也打造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群体。一代名师物理特级教师张子鄂先生的名言“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化学特级教师刘景坤先生的“热爱学生、热爱科学、热爱教育”的教育思想,不仅教育、影响了我校一批批年轻教师,而且在全国教育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世纪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20.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教育漫话》一书的原稿本为写给朋友的关于儿童教育问题的私人信札,其最初的动机是要为英国的绅士阶层如何教育孩子提供方法指导。但一经出版,本书在教育界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它所依托的阶层、国家和时代。作者在这本“饱含哲理而又写得深入浅出、感人生动的书”里,表现出对教育力量的极大信心,并且着重从体育和德育两方面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关键作用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