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晔雯 《今传媒》2012,(7):147-148
一直以来,流行歌曲如大浪淘沙,前仆后继。总有一些流行歌曲成为经典流传下来。其中,邓丽君的《甜蜜蜜》就是代表之一。邓丽君的《甜蜜蜜》除了有着优美的曲调之外,其歌词的语音特色也是使其脍炙人口,易学易唱的一个重要原因。歌曲的元音和辅音的搭配和谐,舒缓自然。韵律合辙押韵,细微柔美。本文就从音和韵两方面体味《甜蜜蜜》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2.
作为叙述的主要佐料撒在故事表层的,是贯穿故事始末的邓丽君的一曲《甜蜜蜜》,不妨说,这首歌就像一张牛皮,把所谓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全流程和作者意欲诠释的那个纯真年代的美好情感一起包在了里面。  相似文献   

3.
在市里开会,常常和亚飞坐在一起,会前会后的悄悄话,说的最多的就是他的歌词。他总是把新作说给我听。一次亚飞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庄奴来了,就是写《甜蜜蜜》的那位,邓丽君唱的,在梦里我见过你,就是你。就是你!他说他与庄奴谈了很长时间。亚飞爱写歌词,简直到了痴迷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周柳 《新闻三昧》2003,(4):41-41
流行歌曲风潮是在十几年前的港台流行文化流入后,又一次改变中国内地青少年的“文化革命”。20世纪80年代大街小巷都在弥漫着邓丽君起,流行歌曲就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生的文化,渗透进了国民的每寸肌肤、每个毛孔。新时代对一切新事物部是很宽容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1月29日,是一代巨星邓丽君诞辰60周年的日子,在邓丽君文教基金会的精心策划之下,《绝响—永远的邓丽君》即将由现代出版社出版,这是邓丽君文教基金会在大陆唯一授权的官方版传记。该书作者姜捷,踏遍八地,耗时十几年,访问超过二百位邓丽君生命中的至亲好友、同事、歌迷,甚至包括邓丽君的母亲,因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她不仅走访了台湾、香港以及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法国等地,还因为中国大陆是邓丽君演艺事业非常重要的一站,又增添了北京、上海和成都  相似文献   

6.
《反光镜》编者:针对目前对流行歌曲的质疑,我的看法有以下三点:流行歌曲主流是好的必须承认部分流行歌曲中歌词低俗、粗制滥造的现象是存在着的,但不应该因此把流行歌曲全部否定掉。很多人认为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没有实际意义,张口闭口情啊爱的,没大志,太空虚,应该多演唱像《大刀进行曲》、《抗战歌》、《九一八》等革命歌曲,因而像现在经常传唱的《一封家书》、《小芳》、《真心英雄》的众多抒情流行歌曲受到了批评。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流行歌曲并不是一无是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在现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抒情类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创始人,黎锦辉的贡献之深、影响力之大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黎锦辉从先前的儿童音乐创作到大众流行歌曲方向的转变,从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到《家庭爱情歌曲100首》的创作发行,他对于中国音乐的贡献引发学界的众多探讨,同时引起笔者对于其流行歌曲流行的传播角度的分析。本文以黎锦辉及其早期流行歌曲作为研究对象,以历史资料和个人分析为依据,以传播学的5W视角为文章框架,对于黎氏音乐在当时的流行歌曲轰动成因与效果做出深刻探讨。  相似文献   

8.
香港都市爱情片具有浓厚的香港时代气息,独特的社会环境造就不同的政治现实,从而影响到了人们的所言所行。电影《甜蜜蜜》作为一部香港都市爱情片,讲述了在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前,两个内地人在香港相遇、相爱,分离再重逢的故事。在这一类型爱情片的叙事中可以窥探意识形态,社会内涵和文化意义。本文以《甜蜜蜜》的人物爱情为主线,通过对多种叙事手法的分析,阐释香港在城市变迁中的多种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甜蜜蜜》的编剧岸西再写都市爱情故事——一段被拥挤的空间“逼”出来的爱情  相似文献   

10.
本土化的大众文化理论和方法的建构,需要抓住中国经验的特殊性,而其关键之一是回到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历史语境与发生现场。中国当代大众文化是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的伴生物和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能只是在审美层面谈论和评价以邓丽君流行歌曲为代表的发生期大众文化,更要从政治文化、社会心理角度把握其独特价值与流行原因。回到历史现场的中国大众文化发生学研究,是对机械搬用西方文化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价值取向的全方位质疑和超越,也是本土化、在地化的中国大众文化研究范式建构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邓丽君这个名字早已为世界上爱好歌声的人们所熟知,人们称她"是一个永远的传奇,她是天才,前无古人,后来者很难逾越",对于一个艺术家尤其对于一个流行歌手而言,能获如此赞誉者,除邓丽君外绝无他人敢当。本文以对邓丽君和其艺术风格的怀念为主线,对邓丽君的艺术现象做以浅析,并从中找出一个歌唱艺术家应该走的路。  相似文献   

12.
青春电影作为一个重要的电影题材,在中国电影中有着广大市场。2010年后,大量国产青春电影面世,其中,由张一白所执导的《匆匆那年》也有不俗成绩。与此同时,与该部电影相关的流行歌曲也为广大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本文将目光投向这些歌曲,浅析电影《匆匆那年》中流行歌曲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视听界》2002,(Z1)
【台标呼号。听众朋友,现在为您播送文学专题《唐宋时的“流行歌曲”——介绍三首能唱的词》唐宋时期的流行歌曲就是词。今天看起来,词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高雅深奥的文学样式,其实在唐代和北宋初期它只是一种通俗小唱,即现今所谓“流行歌曲”。北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它在文人手里逐步雅化,与演唱分  相似文献   

14.
日本“邓丽君” 如果说在台湾香港大陆唱起《何日君再来》人们会想起邓丽君的话,那么在日本当人们唱起《田纳西华尔兹》时就一定会想起另一个曾风靡一世、倾国倾城的女歌手——江利智惠美. 1937年1月11日,漫天大雪的中午,江利智惠美呱呱落地了.江利智惠美的父亲叫久保益雄,是一个音乐家;母亲叫谷崎岁子,是轻歌剧演员.江利智惠美的出生为这对已有三个儿子的夫妻再添上了一个女儿,也为这个大家族的繁衍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15.
师永刚小档案:著名独立图书策划人,现任香港《凤凰周刊》杂志社执行主编.《世纪华人画传丛书》的策划与发起者,其策划编著的《宋美龄画传》、《邓丽君画传》、《切·格瓦拉画传》等丛书在中国掀起画传热潮,发行总量达上百万套.他研究《读者》杂志的专著,先后以《读者时代》、《读者传奇》图文版、《读者故事》杂志版三个版本发行,创下媒体研究专著发行超过50多万套的全新纪录.著有《天苍茫》、《西北望》、《最后的骑兵》、《迷失的兵城》等数部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本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编排上都堪称糟糕之极的书。其书题为《一场情丝一场梦:港台情诗三百首》。花了4元多钱忍痛购买回来,不禁大呼上当。首先,这本所谓的“诗集”里到处充斥着近些年港台流行歌曲的歌词,虽署“诗三百”,实际上仅240首,而其中笔者可辨别是歌词的就有177首之多,占总数的74%。诚然,诗歌入乐,歌词入诗,是有其合理之处的。古代的《诗经》、《乐府》、唐诗宋词,都以入乐为主要特点。一些当代流行歌曲的词作者也比较注重歌词的润色,亦有部分歌曲是由诗谱曲而成的。但诗与歌词毕竟  相似文献   

17.
梁鹤 《新闻界》2020,(4):96-96
民国都市流行歌曲唱片是近代中国都市文化生活的重要记录者,它见证了现代华语流行音乐在民国时从孕育到辉煌的整个过程。桂强教授的《摩登的吟唱与声音媒介的嬗变:民国都市流行歌曲唱片研究初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第一版)一书是在民国都市流行音乐研究逐渐升温背景下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8.
烈日 《出版参考》2007,(9S):I0010-I0010
师永刚小档案:著名独立图书策划人,现任香港《凤凰周刊》杂志社执行主鳊。《世纪华人画传丛书》的策划与发起者,其策划鳊著的《宋美龄画传》、《邓丽君画传》、《切·格瓦拉画传》等丛书在中国掀起画传热潮,发行总量达上百万套。他研究《读者》杂志的专著,先后以《读者时代》、《读者传奇》图文版、《读者故事》杂志版三个版本发行,创下媒体研究专著发行超过30多万套的全新纪录。著有《天苍茫》、《西北望》、《最后的骑兵》、《迷失的兵城》等数部长篇小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薛瑞环 《今传媒》2016,(3):85-86
《国色天香》是由天津卫视原创的一档由明星进行戏剧训练以及竞赛的季播真人秀节目,将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与京剧、豫剧、越剧等传统戏曲的唱腔旋律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曲风.第二季《国色天香》通过升级赛制和更加多元化的改编,赢得了更多的肯定与赞誉,但是其背后的有关传统文化"创新还是恶搞"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20.
她是钢琴大师刘诗昆和艺术才女孙颖最惊喜的发现:她的眉眼让网友惊呼看到了年轻时代的邓丽君:她的歌声被誉为1995年邓丽君离世后给世人的最大惊喜,她就是"寻找邓丽君传人"大赛冠军获得者、来自深圳的大四女生侯小媛。"传人"是如何诞生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63年,台湾台北县芦洲乡的邓家10岁小姑娘邓丽君参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