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春花 《现代语文》2006,(5):110-110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这样说:"出去买点东西""这个东西挺好看的"等等,几乎每天都会用到或听到"东西"这个词,这里所说的"东西"不是指方向,而是泛指"物",那么为何称"物"为"东西"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物"为"东西"的呢?  相似文献   

2.
俗语说:"想得清的人才会说得清,说得清的人必定想得清."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得先想,没有脱离思维的语言.人们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必须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可以说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即是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随时可见许多学生在运用数学语言时,难能尽善尽美.教师应该及时关注学生不经意间出现的"口误",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要把"说的训练"看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认真地完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表达思妇念人怀远的情诗中的"落花"、"流水"意象,展现了其中包含的情感,并从"物感说"的角度指出在诗人笔下,一切自然之物皆成为有情之物.  相似文献   

4.
"惯性"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常感到无法将知识讲透、说清,学生也常常出错,混淆一些知识点.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惯性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水是天下至柔之物,故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诗句;水是天下至清之物,故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水是天下至纯之物,故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水的这种柔、清、纯特性很适合表达相思恋情.自古以来,很多爱情往往发生在水边,敏感的诗人们用水来表达爱情.本文旨在探究这古诗中奇异的爱情"水"意象,看看诗人们是如何借助这奇异的水来诠释爱情的.  相似文献   

6.
"物感说"是我国魏晋文论中的重要学说,论述的是作家创作中"物"与"情"的关系.陆机在《文赋》中论述了作家有感于四时景物而产生创作的冲动,刘勰则将"物"的内涵扩展为一切客观外物,并强调了"物"与"情"的互动关系,钟嵘则进一步将社会生活纳入"物"的范畴,并将"情"推到了至高的地位.同时,刘勰和钟嵘还进一步论述了作家如何写"物"以传"情".庄子的"至乐"说、《礼记*乐记》中的音乐理论、蔡邕的"肇与自然"说,是这一学说的理论基础,前人及时人的文学创作,也是这一理论产生的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7.
苏轼提出了"随物赋形"辞至干达""平淡绚烂"等诗文创作的重要观点,他认为,诗文创作须遵循自身规律,"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因物以赋形,是故千变万化而有必然之理".这些观点既是对唐宋前辈学者的继承,又对其后数百年中国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活法说"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苏轼实为中国诗学"活法说"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8.
对"辅车相依"中"辅车"的解释,历来存在分歧.概言之,无非是"车之一物与车"和"面颊与牙床骨"的不同.这两种解释都可说明"辅车相依"的比喻义,但到底哪种说解更正确,更符合历史原义?"辅车相依"中"辅车"的意思到底是什么?通过对现存典籍及以前研究的考察,我们认为"辅"就是大车载物时两旁的挡板,"车"就是古代用来运物的大车.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任课教师德育工作边缘化现象,分析任课教师的德育职责和工作优势,结合"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的教学"三清"制度和德育导师制,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导师制",为任课教师履行德育职责提供一条颇有成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文章学的角度,运用现代文章学原理,对《庄子》一书中"言""意""道"论中的"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说进行剖析、解读,发现"言不尽意"完全吻合现代文章学中关于"察物→创意→缀文"的文章写作规律;"得意忘言"则完全吻合现代文章学中关于"披文→得意→及物"的文章阅读规律。二者相互融合,贯通了"物→意→文→意→物"螺旋循环的文章写作和阅读的运动全流程。  相似文献   

11.
"感物"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其涵义主要是创作主体之"心"受"物"之感发而动,成为文艺创作的动因."感物"说源远流长,从先秦直到清代形成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脉络,其发端在于《礼记·乐记》的"凡音之起,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的论述。之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论中达到了高峰。"感物"之"物",不同于西方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亦非某个具体事物的指称,而是一个高度抽象、具有普遍意义的范畴。在很大程度上,"物"非并指事物的内质,而侧重于指事物的外在形式、样态,也即"物色"。它有着很强的动态性和生命感,同时使艺术创作有了不得不发的自然风貌.  相似文献   

12.
传统"六书"说不能适应现代文字学研究的需要.近现代学者提出了一些新说,但仍不甚理想,各说之间分歧也比较大.因之,现拟跳出"造字"和"用字"的框框,提出汉字发生法和汉字构字法理论,主要是汉字发生法的"二书"说和汉字构字法的"四书"说.  相似文献   

13.
刘师培认为"文"是具有对偶、有韵、沉思等特征的文体,以骈文为"文类之正宗".本着为骈文张目之目的,刘师培提出了"六经皆文"的观点,这与晚清民初以来的重释经典之风潮及西方文艺思想的影响分不开.刘师培"六经皆文"说从对偶、有韵、藻饰等"文"的属性界定六经之特质,与传统"文本六经""据经立义"时取法道德宗教意义不同,具有一定的文章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德育中"有我"、"无我"之意义阐释 "有我"、"无我"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创立的诗评理论.他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王国维是用"有我"与"无我"探讨诗歌的主体特性.这里我们不妨借来探讨在德育工作中德育者的主体个性.  相似文献   

15.
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告诉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新的养料,这是一种生活题材的创新.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旧瓶装新酒"不失为一种创新作文的好方法.所谓"旧瓶".指的是那些闻名于世的作家作品中和流传于老百姓口头的人和物;所谓"新酒",就是指那些现代的新生活、新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物"理"务"理"悟"理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好物理,应按照由"物"理、"务"理到"悟"理这三个阶段进行. 所谓"物"理,就是通过"物"--物理实验、物理现象引入物理概念,来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喻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含,以"物"提示理的真谛.这一阶段是感性认识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说说"熟语"     
从前,某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赶车的把式,还有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么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本村一家哥俩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人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咱们去了以后,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呀碗呀的搅不清。"裁缝说:"我们办事不能偏,针要过去,线也得过去才行,要量体裁衣。"赶车的说:"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作了简略说明.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过",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相似文献   

19.
宋代理学的重要支派--心学派是以"存心、养心、求放心"为其核心思想的.在此基础上,该派提出了独特的"天籁自鸣"说,其主要观点是天籁自鸣之境界的前提是作者须依据本心,心无邪思;天籁自鸣之境界产生的基础是物我一体;天籁自鸣之境界的根本特色是与雕琢造作相对应的天成自然.  相似文献   

20.
艾晓玉 《华章》2007,(10):181-181
"重、拙、大"是晚清著名词人况周颐的理论核心,"境界说"是王国维的美学理论的核心.本文试从词格、词笔、词旨等方面这两种学说进行比较,认为二者许多地方似乎意指相同,但实际上却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