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庄琳 《青年记者》2006,(20):29-30
传播学是传播研究进入到成熟阶段、能够利用自己的学术范畴、研究方法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科学研究的结果.我们知道,人类的传播活动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人类社会便是建立在人们利用符号进行互动的基础上的.自从人类的传播活动建立以来,对传播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便没有停止.  相似文献   

2.
现代意义上的传播学.在我国形成体系并逐步完善,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进程中.关于人类传播活动的思考与探索却由来已久。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兵法》),因其思想深邃、体系完备,而广受中外军事界推崇。用当今传播学的眼光解读这部“兵学圣典”,  相似文献   

3.
作为政治传播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政府形象传播研究近年来受到了国内传播学界的不断关注。曹劲松《政府形象传播》一书深入探究了政府形象传播的"道"与"术",书中既有切实可行的实战策略,又有体系完备的理论建树;既有典型个案的深入剖析,又有共通经验的深刻总结,可谓近年来中国政府形象传播研究领域的又一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4.
钟小族 《出版视野》2009,(2):31-31,33
传播是古老的.是自人类社会肇始即存在的社会现象:影视则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影视的进步.并且.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影视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1998年,叶家铮在《电视传播的艺术》中已指出:“在研究电视的各种视点中.从传播学角度研究电视传播的特点及其活动规律.是很重要的一门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5.
从该书中,我们不仅可以从文化的层面将变文作为佛教与汉文化交融的个案进行理解和思考,为理解变文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更宝贵的是,还可以从探讨文学发展与文化传播模式关系的角度,来思考文学的研究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历来研究敦煌文学的学者,没有人不了解《降魔变文》(约748-749年)与《贤愚经》(约345年)之间的渊源。从《贤愚经》纯粹以显扬佛门圣徒为主的原始祗园母题开始,到《降魔变文》以情节布局与中国色彩为重的同一母题的蜕变为止,如上的转变至少在中国文学史上经历了300年左右的光阴。  相似文献   

7.
蒋艳芳 《新闻知识》2006,(11):26-28
任何传播活动都是为了取得某种效果,“不为效果而从事传播及传播研究,同不为胜利而进行战争,是一样荒谬,一样不可思议。”[1]在传播效果研究中,最具实用价值的当属劝服理论。西方传播学中的劝服理论(p e r s u a s i o n),又译为“说服理论”,是传播者试图利用传播的信息来改变他人的态度与行为的一种研究。最早对劝服理论开展系统研究,并卓有影响的是以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霍夫兰为首的耶鲁学派。霍夫兰(1912-1961),他是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之一。1953年出版的《传播与劝服》被视为霍夫兰及其耶鲁学派的代表作。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传播活动,也是…  相似文献   

8.
信息传播是20世纪以来新闻界关注并研究的重点。美国传播学者斯蒂文·小约翰说:“传播是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交织在一起的,对人类活动的任何研究必然会触及它……传播是无处不在的。”(《传播理论》P3中国社科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狭义的信息传播当然是以通信技术发展为前提,斯蒂文·小约翰还说:“它主要是由伴随着工业化、大企业和全球政治而来的诸如无线电、电视、电话、卫星和计算机网络等传播技术的兴起而产生的。”但是,  相似文献   

9.
科学传播学是一门以科学传播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在中国,科学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95年首届科学技术传播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的召开和1996年《科技传播研究》一书的出版,是科学传播学在中国进入创生期的基本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以唐代《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等类书对屈宋辞赋作品传播流布的推动为个案,具体探析唐代类书的文学传播功能。并以此管窥类书对古代文学作品除总集、别集这一主要传播通道之外的补充传播功用,揭示类书在古代对普及文学作品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1.
姜胜 《图书馆杂志》2007,26(4):76-77
蒋礼鸿先生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是一部重要的语文工具书。然而,蒋先生在传世文献的引文方面偶有疏漏之处。笔者从文献整理的角度,对此书传世文献引文方面进行部分校订。  相似文献   

12.
陶喜红 《新闻窗》2008,(2):56-57
信息传播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产生了,而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则是在新闻事业蓬勃发展以后才逐渐开始的。在漫长的新闻传播史中,人类传播经历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等时代。  相似文献   

13.
张瑞 《大观周刊》2011,(41):19-20
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它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又是这种人类活动的产物。文学活动不孤立于社会.而是在人类社会中产生并且作用于社会。在人类社会中自成一个系统.即作者一作品一读者。这三者也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作者创造出作品,作品为读者说认知,接受。研究后反馈给作者,作者再进行新的文学创作。三者之间以文学作品为纽带相互作用.呈循环之势。  相似文献   

14.
侯磊 《军事记者》2013,(11):62-63
很多学者认为.新闻传播是一种独具个性的审美创造活动。因此.审美创造者即新闻记者.在信息编码时要提高作品的审美感染力.让受众因美而产生心灵和情感上的共鸣与激荡。第四届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滑跃14°:中国海军起飞的仰角》(以下简称《滑跃14°》),就有这样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管青山 《青年记者》2007,(20):24-24
广义上,作为生活方式的人类各种生产实践活动都属于文化的范畴。而人类的传播活动作为这种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始终,举足轻重。在关于人类传播活动的诸多研究活动中,西方文化研究学派基于文化的视野,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把传受关系的研究纳入二者文化关系的架构,将使我们的认识更生动、深刻。  相似文献   

16.
许志 《青年记者》2008,(8):49-50
黄旦先生考察和梳理了从芝加哥学派、李普曼到大众传播——美国传播研究史上不可忽视的一条逻辑发展线索。其中分歧的缘起便是罗杰斯在《传播技术:社会中的新媒介》一书中所勾勒的那幅“关于美国传播科学历史的发展图”。  相似文献   

17.
首届“海峡两岸敦煌文学研讨会”于1996年9月4日至6日在四川联合大学(四川大学)召开。这是海峡两岸学者第一次以敦煌语言文学研究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大陆学者有30余人,台湾学者9人,澳门学者1人。会议由四川联合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项楚教授主持。与会学者就敦煌语言文学和文献的研究校理,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颖而独到的见解,充分显示了海峡两岸学者敦煌语言文学研究的实力和水平。敦煌文学的研究始终是我国敦煌学研究中成绩最为显著的一个方面。张锡厚提交的论文,从敦煌变文的整…  相似文献   

18.
当今国际社会上,西方国家仍然占据着话语主导权,我国还需要提高文化软实力,进行有效的文化输出,提升国际影响力。纪录片正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一种理想的形式,其国际接受度高并且以真实为基础,文化折扣较低,为传播中国丰富的文化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近年来的敦煌热让敦煌和敦煌文化走入了国内大众的视野,敦煌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中耀眼而独特的明珠,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丝绸之路上其他文明相交融的结晶,是具有中华文化特性的跨文化产物,对于敦煌文化的有效输出,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因此如何借助纪录片的形式做好敦煌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是本文所探讨的中心。本文将以最近的敦煌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为案例,对其所作出的跨文化尝试进行分析,为未来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信息活动,是人们主动地对事实进行的非盈利再现和传播.是人类社会特有信息传播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所以不能从新闻的形式来简单地看待新闻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敦煌变文的诸多语汇源于佛教典籍,从中可见汉译佛典对中土俗文学形成和流播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