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纸是因读者的需要而产生的.而满足不了读者需要的报纸是难以发展的,尤其在当今处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广大读者,对信息、知识的有效需求大大增加,对报纸的选择性越来越强,报纸若不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很容易被竞争的洪流所淘汰.因此,把报纸办得有份量有特色,是报纸得以发展的关键《农民之友报》是省供销社于1983年为“三农”服务而创办的.十几年来,她以农民读者为上帝,在农村经济改革中,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为科技兴农奔小康当好良师益友,为繁荣农村经济建设服好务,赢得了一批忠实的农民读者,农民之友报的副刊,更为读者喜闻乐见.按农民需要立“友”字特色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农民之友报的副刊应给农民提供些什么或者说农民需要从副刊上得到什么实惠?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农民需要及时准确地了解一切与他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新信息,获得新观念;需要对他们最关心而又迷惑不解的事情作出合理的带有政策性的解疑释惑;需要新知识;需要获得娱乐和美趣、艺术享受.而现存的单一的文艺形式的副刊已不能满足农民日益丰富的精神生活需要.于是在1996年初小报改大报中,我们大胆创新,在“友”字上做文章,把最能体现“友”字服务特色,又为广大读者喜爱的《文苑》、《生活之友》、《法庭内外》、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前辈告诉我们:“小报要小办、精办。”又说:“小报要抓大问题。”如何实现上述要求,并使二者统一起来?这是众多的小报工作者在实践中正不断探索并应创造性地予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回忆一九八三年四月三十日《陕西农民报》副刊刊登的《给老婆让个座》一文的编改过程和发表后引起的反响,我以为“聚英采蕊,大题小做”的编辑方法,仍可看作实现上述要求的众多方法中之一种。《陕西农民报》是以陕西农民为主要读者的一张综合性通俗小报。它的副刊取名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写稿的范围比较广.既给国家的大报写,外地的报纸写,更多地是给西安、陕西的报纸写.也给一些企业的报纸写.如西安的民生报、海星报、唐城商报、外地的娃哈哈报等。 有人曾问我,老宿,你写稿算是多少有点名气的人,给那些小报写稿有什么意思?其实对于这些“企业报”我也有一个认识过程,给他们投稿也有多种原因。 过去我以为一些企业报从头到尾都是谈企业的事。写与本企业有关的文章。在我集报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企业报并不是那么回事,他们的三版、四版办得很活、很好.我也发现一些企业报的四版即文艺副刊版常有一些名人名…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在给刘建勋、韦国清二同志的信中,除提到社论、新闻、版面、理论外,还提到了文艺。报纸上的文艺宣传,形式很多,文艺副刊是主要形式之一。办好文艺副刊,是发挥省报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我们感到最中心的问题是副刊如何面向生产、面向群众的问题。毫无疑问,党报的文艺副刊,应该成为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和文艺路綫的典范。它应该富于群众性、战斗性,更应该紧密地配合生产、配合政治运动和党的中心任务。广西日报的“山地”副刊(从1959  相似文献   

5.
就地(市)县小报来说,目前新闻评论出现了“乏症”现象:一是缺乏作者,二是缺乏读者。使评论这个“重型武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条: 一是有的评论所提出的问题针对性不强。评论是以其所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强不强来确定是否引人关注。我们写评论,就是要在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抓住那些对广大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予以剖析、解决。这样的评论,才能吸引读者。就拿我们《襄阳  相似文献   

6.
1996年初,《河北农民报》的副刊“乡风”版,开辟了“新畦”专栏。1O月9日,还编发了一个“新畦”专版。“新畦”专栏的开辟,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乡风”副刊更加贴近读者,更加适合农民的口味,更加切实地反映农民群众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真实生活,近距离地表现新时期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因而也更加具有农民报的特色。因此,编者强调“新畦”里栽的应该是农民自己的花草,农民  相似文献   

7.
写好、写深农村报道,是县(市)报服务农村工作和农村读者的“重头戏”。但是,许多县(市)报的记者,感到到农村采访,听到的总是一堆“张家长,李家短”的小事,见诸报端的不是“四季歌”,就是“豆腐块”,完稿之余,时常抱怨自己的报纸小,写不出“大块头”、“有份量”的稿子。其实不然,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报也有小报的优势:县(市)报作为最基层的党报,她最贴近基层,最贴近实际,最贴近群众,最贴近农村。而且,县(市)一  相似文献   

8.
农讯 《新闻实践》2009,(11):39-40
《农村信息报》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是解读“三农”政策、聚焦“三农”热点、传递市场信息、推广先进适用农技、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专业报。多年来,我们坚持宗旨不动摇,小报精办,致力服务广大农民群众。  相似文献   

9.
我们浙江湖州报在办副刊的实践中,体会到小报副刊一定要扬长避短,办出自己特有的乡土气息。从读者反映和宣传效果看,在京、沪、杭、宁报刊发行众多的湖州,我们小报副刊立足本地,本着既别于期刊,又不同于大报的做法,坚持以“土”取胜是对头的。湖州报的副刊之名,以发源天目山、流经湖州,注入太湖的古河流“苕溪”为名。湖州素称“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和“文化之邦”。我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中国现代报刊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这就是文艺副刊的成型和纯文学刊物、文艺小报的大量出现,形成了专门刊载文学作品、传播文学思潮的文学“公共舆论”,开始影响现代文学发展的走向。类似副刊的形式,早在现代报刊兴起之初就已出现了,但“副刊”这一名称的定型却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1922年,鲁迅受《晨报》编辑孙伏园之约为其主编的副刊题写刊名“附镌”,但由于字体原因,“附镌”在印刷时被改成了“副携”。在徐志摩主编时代,《晨报副镌》被改为《晨报副刊》。后来,随着《京报》、《世界日报》的群起仿效,这一称呼便流行了起来,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中“附刊”与“副张”同时提到,内容和意思基本一样。30年代中期,胡道静的《论副刊》对副刊给予了较详尽的论述,尽管有不少讹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想从报纸副刊文体的变化上探讨一下报纸副刊改革的态势。 这里首先要说的是近年来报纸副刊文体形式的一些变化。众所周知,传统的报纸副刊文体主要有小说、诗歌、散文、杂文等形式,这些形式无一不属于文学式样。因此,我们的报纸副刊也多叫文艺副刊,报社管理副刊的部门也多叫文艺部。它的命题和职责都很明确,是报纸中负责编发文艺作品的地方。那时报纸文艺版,是报纸中的文艺。然而现在却不同了,副刊中的这种“文艺”特征在明显减弱,而其“新闻”和“娱乐”特征则大大加强,原有的副刊版面和格调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特征,于是扩而张之的“周末版”、“星期刊”则应运而生,而原有的副刊版面也被大大地改造了。它们被改造和扩张的共同点是:不再仅以副刊原有的那些文体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而代之以更新颖、更写意、更酣畅、更真实的装潢走向社会、人生和市场。有趣的是,这种文体的变化还带来了报社机构名称和版面名称的变化,“周末版”、“星期刊”取代了一般意义上的“文艺副刊”,而且大有比叫一般意义上的“副刊”更时髦、更新潮;即便是一般意义上的副刊,也不再使用“文艺”两个字,不再叫“文艺部”而改称“副刊部”或“综合副刊部’了。这实在是一个具有戏剧性的变化。对于副刊同行来说,不管你有意无  相似文献   

12.
一新民晚报的《繁花》副刊,是小型晚报的综合性副刊。它的任务是向广大城市居民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政治水平;介绍多方面的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根据我们的体会,要办好这样一个副刊,必须随时注意做到“杂”“俗”“新”“实”四个字。“杂”是指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由于任务多样,读者面广,既要有宣传教育的文章,又要有知识性、文娱性的稿件,版面就必须“杂”。为了体现这个“杂”,我们要求每天版面上的文  相似文献   

13.
县图书馆工作如何开创新局面,首先要迈开你的脚步,到农村去走走,看看,听听。目前,农村出现了“读书热”、“订报热”、“科学热”。如我们长沙县农业局、科委、科协和农学会联合创办的《农业科技》小报,发行六万七千多份,因为这份小报以“面向农村千家万户,服务当前农业生产”为宗旨,具体指导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技术,很受农民欢迎,他们热情赞颂说:“一份小报两分钱,四个鸡蛋订一年;增产增收少不了,等于请个技术员。”  相似文献   

14.
投稿杂说     
一些刚开始写作的同志,总爱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给报刊投稿?对此,我谈点粗浅看法,与青年写作者讨论。投稿应讲究“对号入座”经过辛勤的劳动,稿子写出来了往哪里投呢?全国的报刊多如牛毛,少说也有几千种。因此,投稿者必须精心为自己的稿子寻找“座位”。比如你给报纸的文艺副刊写稿,这就要认识到报纸的文艺副刊与专门发表文学作品的文艺刊物不同。文艺刊物上的作品,一般不  相似文献   

15.
主要读者是农民的小报,在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的新形势下,怎样把宣传搞得尽可能通俗化,使所宣传的科技知识,既适合农民的需要,很有用,又让农民看得懂,愿意看,这是小报小办的努力方向之一。我们小报提出办好科技专栏,应该努力做到“文化低的看得懂,不识字的听得懂”。开辟科技专栏两年多以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如何办好地方小报的副刊?我们认为,要办好小报副刊,必须坚持“三个为主”,即以本地读者为主、以本地题材为主、以本地作者为主的编辑方针。以本地读者为主。这是我们办好小报的立足点。一张地方小报,如果脱离本地读者,它就失去了自己的立足点。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我们的副刊努力做到靠本地的读者“近”些再“近”些。大理被国务院定为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之后,本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明确指出:“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县报的读者主要在农村,它的内容和形式都要适合农村读者的“口味”,才具有自己的特色。怎样才能办出这一特色呢?我有这样几点看法: 一是用群众的语言写新闻。我们《襄阳报》自1980年复刊后,就明确提出了“用本地群众的语言写本地新闻,让识字的能看懂,不识字的  相似文献   

18.
办农民报,要摸准农民的口味,反映农民的心声,用农民的口头禅,说农民的身边事。农民读者说,农民报姓“农”,要有泥土味;小报姓“小”,要多登“豆腐块”,说家常话。我们认真吸取了这些意见,确定了“离农村更近些,同农民更亲些”的编辑方针。去年10月,党中央关于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一下达,我们立即有计划地组织了持续报道和讨论,包括:为什么说这是农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一个突破?是前进,还是后  相似文献   

19.
县市报纸如何办出特色?根据《襄阳报》十一年的办报实践,我们取得一条经验:在“小”字上抓问题,在“大”字上作文章。“小人物”反映大主题县市报处于最基层,经常与“小人物”打交道。所谓“小人物”就是指各基层单位的先进人物。我们要善于从这些“小人物”身上挖掘出“闪光”的东西加以报道。透过“小人物”的思想境界,反映大的主题思想,这就使我们的小报不会显得平  相似文献   

20.
1979年上半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长阳县农民诗人习久兰身患重病,在宜昌市医院逝世了。他住院期间,宜昌报文艺副刊《西陵峡》的编辑去探望时,这位被誉为“泥巴腿子上诗坛”的农民诗人,眼泪扑漱漱地涌流出来,紧握编辑的手说:我不会忘记,是党报扶持我登上了诗坛。我的老师很多,宜昌报是我的第一个老师,《西陵峡》是我的第一块园地。多少年来,宜昌报《西陵峡》副刊立足本地,眼睛向下,发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农民、工人和小知识分子的业余作者,工人诗人黄声笑、农民诗人习久兰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们都是在副刊上不断发表作品数年后,才在省以上报刊崭露头角。副刊编辑要真正做到眼睛向下,面向农民、工人取稿组版,是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