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声音谷     
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奇特的声音谷。那里长满了美丽的声音树,谁要是从树上摘下声音的种子,就能得到美丽的声音。小鸟的声音难听极了,只要他一开口,动物们总躲得远远的,他只好不开口,把自己想说的话都憋在肚里,时间长了就在肚里发了霉,一说话总会吐出一股霉味。青蛙的声音更是难听,就像敲破锣。有一次山羊先生因为听到青蛙的叫声,回家后头疼了整整三个月。有一天,小鸟对青蛙说:“咱们的声音实在太难听了,听说在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声音谷,只要得到声音树上的种子,咱们的声音就能变得好听。”青蛙早就对自己的声音不满意了,…  相似文献   

2.
声音,包括自然之音和人文之声;和谐悦耳的声音称为乐音,可以传情达意、怡情悦性。初一语文教材所选的王蒙《在声音的世界里》,通过对声音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声音、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对音乐、对生活的澎湃情潮,达到了意与境统一、情与文融合。我们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音乐启蒙,进行了一次灵魂沐浴。  相似文献   

3.
厨房交响曲     
做晚饭的时候,我家的厨房响起了乒乒乓乓的锅碗瓢盆交响曲,每当这样的声音一响起,我的心中就生出一份喜悦,因为这声音意味着一顿美餐将要开始了。  相似文献   

4.
乐音和音阶     
《初中生学习》2004,(7):44-45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小刀刮玻璃的声音却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可见。声音可以分为两种:前一种悦耳动听的声音叫做乐音,后一种令人厌烦的声音叫做噪声。那么,从物理学的角度上看,乐音和噪声的差别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一、感知各种声音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看你能听到什么? 生:我听到了学校放眼保健操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超级噪音     
有一次课间,班上的值日生在擦黑板时,可能擦得太快了,指甲刮到黑板。发出一声尖厉的声音。这声音让人……别提有多难受了!班里大部分同学都不敢听这种声音,甚至想到它都觉得毛骨悚然,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一、一音引入,激活印象 师:老师这里录了一个声音,可时间长了我不知道是什么声音了。谁能帮老师判断一下?  相似文献   

8.
曾经有电台评价,现在华语歌坛最动听的声音是歌手王菲的声音,理由是她的声音最干净。刚开始,笔者对这样的评价带有怀疑,声音的动听应该取决于演唱的技巧。但是后来,笔者听了很多歌手的演唱,确实深有体会。太多技巧的演唱是一种卖弄,而用纯给语文课堂做个减法。  相似文献   

9.
让座     
一、关于让座几乎每天都乘公交车,也听了很多关于公交上让座的声音。声音一:我是不会让座的,凭什么?大家都付了相同的车费。声音二:我一般是不让座的。可是司机总是按喇叭:请照顾一下周围的老弱病残孕和怀抱婴儿的乘客。我会坐不住的。声音三:我会让座,男人应该有点绅士风度。声音四:让座,从小就应该学会。二、一名小学生的让座体验11月5日,早上我上学去。到车站一看,大家都在排队上车,我人小,大家照顾我,所以我插了队,顺利地第一个上了车,很快找到了个座位坐下。我坐定之后,看到乘客们陆续地上车,赵老师(本文作者)和…  相似文献   

10.
小学自然教材中《声音的产生》一课,讲到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学生们对声音并不陌生,但涉及到声音和振动之间的关系就难以理解。教材中几个实验表现出的声音与振动关系的现象不太明显,且短时间就消失了,不能保留下来。本教具(图1)把声波转化为机集音筒振动膜细铜丝金属环表针总成柱记录针图2械振动,利用杠杆原理,把声音使乳胶膜产生的微小振动放大,并通过记录针把放大的振动状况“记录”在涂有炭黑的玻璃片上,从而使学生容易看清声音振动现象,促进了学生对声音与振动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  相似文献   

11.
小人翻跟斗     
在初二学习了声音的知识之后,我们老师组织我们利用所学的知识,测量声音传播的速度。老师让我们三人一组。  相似文献   

12.
在儿童“100种语言”中,儿童的每一种声音都充满了童趣。作为非真实的表达,“代声音”即是其中一种。本文拟通过探索儿童“代声音”背后的意义,为幼儿和谐发展之教育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陈立学 《物理教师》2007,28(2):53-53
旧教材中用音叉演示声音干涉现象的实验,由于其原理遭到了质疑,故新教材介绍了另一种观察声音干涉现象的实验(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57页),但该实验耗时费力,可操作性不强.是不是不能用音叉演示声音的干涉现象了呢?教学中,我依然用音又及共鸣箱演示声音的干涉现象,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郭琛 《学前教育》2008,(5):28-29
声音是构成这个美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听觉艺术的载体。孩子们从小生活在有声的环境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让他们从小拥有聪颖的耳朵,对他们的艺术学习和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此,我们设计了《有趣的声音》这一单元主题,以引发幼儿对声音的关注和探索的兴趣,丰富幼儿对音高、音色、速度等声音要素的感知与体验,  相似文献   

15.
【文题】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 一,审题指导 注意标题中每一个词语,“有”表示客观存在的;“这样”是强调和特指;“一种”强调数量;声音是文章描写、叙述、议论的主体,既可指自然界声音,如风声、雨声、鸟鸣,也可指生活中的声音,如车声、音乐声、说话声,以及没有声响的心声,此外“声音”喻指某种意见、论调,主张。  相似文献   

16.
堵上耳朵     
“这里闹哄哄,那里在喧哗,今晚这四周混乱一片。”大眼亮亮叫道。 “确实如此,亮亮! 泡泡说,“这栋楼的确太闹腾了,特别是这堵墙后面。” 大眼亮亮堵上靠墙的左耳,但无济于事。 “我不明白,泡泡,我堵上了靠噪音最 准备材料: 一台收录机 做实验: 1.用中等音量放磁带。 2.堵上一只耳朵,听磁带。 3.堵上另一只耳朵再听。 4.堵上两只耳朵再听。 问题:你每次听到的声音都一样吗? 实验结果: 声音可以从各个方向传播,也就是说,如果声音来自右边,你也可以用左耳听见。 为什么: 声音不会同时传到你的两耳。如果声音来自右侧,右侧的耳朵就比左侧的耳朵先听到,这样你就可以了解声音传自哪里。如果一只耳朵堵上了,你还能用另一只耳朵听见音乐,用一只耳朵听比用两只耳朵听更难判断声音的出处。 知识补丁 拥有两只耳朵令我们倾听声音时更轻松。这就是我们所形容的一种有声地图,由大脑将每只耳朵收到的信息进行比较后绘制而成的。 当耳朵被(耳垢,或患耳炎)堵上时,我们会感觉 在有声空间处境困难,比如,难以判断召唤我们的声音或汽车声的方向等等。只有两只耳朵几乎同时接收到同样声音我们才会感觉相同,例如地铁的一些站台,车站四周的墙将开过来的列车的声音从各个方向反射回来,我们就很难判断车是从左侧开来还是从右侧开来。  相似文献   

17.
随笔二则     
意料之外的风景 今天学习的是《倾听声音》一课,学生正按要求利用各种材料以寻找身边的声音,就听“啪”的一声,叶xx的格尺一下子掰折了,所有的同学目光都聚在了他的身上。  相似文献   

18.
鱼动的声音     
朋友,你听过鱼动的声音吗? 在我的印象里,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鱼动的声音了,它胜过从任何乐器中飘溢出的音符。 捕捉鱼动的声音,其实就是一种心境的转变,将浮躁的心置于清净,让迷离的眼神重归于澄澈。然而,在纷繁芜杂的尘世里,一颗心很难摆脱名利和情感的纠葛,欲拥有那种清净而毫无杂念的心境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19.
劳动,这是一个曾经响彻云霄的词语;劳动,这是一个拥有辉煌过去的字眼。劳动,使人猿相揖别,造就了我们人类自身;劳动,化腐朽为神奇,推进了历史车轮前行。在人类教育史上,对待劳动历来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认为劳动伟大,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人的职业生涯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另一种声音认为劳动卑贱,教育应以培养远离生产劳动的“劳心者”为使命。当前,在“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下,后一种不协调的声音似乎更有市场,  相似文献   

20.
姜宝君 《母婴世界》2011,(12):62-64
孩子是天使,他为家庭增添了无数乐趣,哪怕还未出生。看着孩子他妈既幸福又辛苦的状态,我总想为孩子做点什么。一次看到一篇文章,说六七个月大的胎儿已经能够听到子宫外的声响,而且胎儿比较听得清楚父亲的声音,因为羊水传递低音域的男性声音,其效果会比传递高音域的女性声音来得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