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子华 《钓鱼》2013,(16):52-53
竹荚鱼又叫刺鲅、大目鳀、巴浪、山鲐鱼、黄鲭等。其形态体长,稍侧扁,背部青褐色,腹部白色,体披圆鳞,侧面为大型棱鳞。头尖,口大,口中有尖细牙。背鳍两个,尾鳍叉形。体长约40厘米,常见个体在2千克以下。生活习性竹荚鱼为温暖水中上层洄游性鱼类,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海域。它一般栖息于10~100米的中下层水域,在产卵期到来时  相似文献   

2.
倒刺鲃属鲤形目鱼类,在江西鄱阳湖地区称之为军鱼。身体近似圆形,尾柄侧扁,头宽,有二对须,鳞片较大,背鳍、臀鳍较短小,无硬刺,尾鳍呈叉形,背部黑褐色,体侧灰色,胸鳍、腹鳍、臀鳍均为灰白色。主要分布于长江中游的干流、支流及所属湖泊。喜在流水中生活,属水底层鱼。  相似文献   

3.
青竹鲩学名光倒刺钯,我们客家人又叫它河坚、坚棍、坑坚,有些地方分别叫它砖鱼、军鱼、青棍、青娟、石鲩、黄娟鱼、粗鳞鱼等。该鱼体延长,圆筒形,肛门以下侧扁,像草鱼,但它嘴要尖些,有须4条,分布在嘴角、上颌;眼稍大,鳞亦大,银白或黄白,背青灰或青黄,背鳍上侧灰黑,腹、臀鳍黄色,其他鳍灰黄,背鳍前侧暗伏一条锐棘,易刺伤人。此鱼较耐寒、集群、贪食、易惊,一有风吹草动就深藏不出,我地清澈无污染的溪河中多有。生活在水中、下层,也常上水面觅食。  相似文献   

4.
庞在虎 《钓鱼》2005,(23):42-42
鲈鱼,又称花鲈,属常鲈亚科。体延长,侧扁吻尖,口大,下颌稍突出,前肋盖后缘具细锯齿,下角及下缘有千刺,肋盖骨生缘有一扁刺,被栉鳞,背鳍叉形,体侧上半部及背鳍膜上有黑斑点,嘉栖息于河口半成水地区(江河入海口),也可进入淡水生活。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江河中产卵,幼鱼常与鲐鱼、鳋鱼为伍。此鱼生长快,一般重1.5-2.5千克,最大的可达15千克。鲈鱼肉质鲜美,属经济性鱼类,也是著名的江鲜之一,把它作为对象鱼,能增添钓鱼的乐趣。[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钓鱼》2007,(10)
黄颡俗称黄腊丁,为小型鱼类,无鳞、背鳍有硬刺,体呈橄榄色,体侧和腹面为淡黄色,是长江水系常见的鱼类。属肉食性鱼类,生活在水体底层,喜在江河的缓流或静水处活动,栖息在腐殖质或淤泥较多的水域,傍晚和夜间觅食。  相似文献   

6.
李懿  王建伟 《钓鱼》2007,(5X):28-29
黄颡俗称黄腊丁,为小型鱼类,无鳞、背鳍有硬刺,体呈橄榄色,体侧和腹面为淡黄色,是长江水系常见的鱼类。属肉食性鱼类,生活在水体底层,喜在江河的缓流或静水处活动,栖息在腐殖质或淤泥较多的水域,傍晚和夜间觅食。  相似文献   

7.
带鱼学名Trichiu-rushaumela也叫作牙鱼、灰带、白鱼、白带鱼。青宗带、裙带鱼、刀鱼、牙带、鳞刀鱼、带条鱼。底鱼织.带鱼科。体侧扁,呈带形;尾细长,呈鞭状,长可达1米多;银白色,口大,上下颌每侧有侧扁尖锐的牙齿一列,上颌前端有韵状犬牙两对,下颌突出,前端有犬牙l-2对;背鳍很长,胸缩小,无腹鳍,臀结鳍条退化呈短刺状,鳞退化为银色粉末状细片。带鱼是我国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与大黄鱼、小黄鱼和乌贼并称我国四大海产,年产量居我国海产鱼类之首。这种鱼属暖水性中下层鱼类,有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性,白天结群栖息于水域中下层…  相似文献   

8.
海鱼大观     
《钓鱼》2006,(23)
地方名:马面鱼、象皮鱼、孜孜色、皮匠刀、面包鱼、烧烧鱼、扒皮鱼、羊鱼、老鼠鱼、迪仔、沙猛。形态特征:体较侧扁,呈长椭圆形,与马面相象,一般体长10~20厘米、体重40克左右。头短,口小,牙门齿状。眼小、位高、近背缘。鳃孔小,位于眼下方。鳞细小,绒毛状。体呈蓝灰色,无侧线。第一背鳍有2个鳍棘,第一鳍棘粗大并有3行倒刺:腹鳍退化成一短棘附于腰带骨末端不能活动,臀鳍形状与第二背鳍相似,始于肛门后附近;尾柄长,尾鳍截形,鳍条墨绿色。第二背鳍、胸鳍和臀鳍均为绿色,故而得名。  相似文献   

9.
李哲 《钓鱼》2006,(19):34-34
鲃鱼全称中华倒刺鲃鱼。俗称洋草鱼。体长而侧扁,体长为体高的3,3~4.5倍,头稍尖。眼居头部中前。侧上位,眼间头背圆形。吻端圆钝,吻较长。口下位,口裂圆孤形。中华倒刺鲃有须2对,体侧大部分鳞片的基部有一黑斑,偶鳍及臀鳍鲜红色。喜生活在急流清澈的中下层。一般个体在1千克大小。最大的可达5—10千克.在我国云南沅江及西江上游产量较大。中华倒刺鲃为杂食性鱼类,产于长江上游。喜洁净流水和溶氧充足的环境,故无法养殖。鲃鱼食性较杂。荤素兼顾,以水生昆虫及幼虫为主要食物.也吃植物碎片及丝状藻类等。4龄性成熟,生长速度较快.在新安江最大个体可达6千克,分布广.浙闽、两广、云南、湖南等地均产。体厚肉肥,味鲜嫩。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其肉质特别鲜美,尤以其鳞为最佳,是众多钓鱼爱好者爱钓的鱼种之一。  相似文献   

10.
“鱼身燕头颊骨黄,鱼之有力能飞翔”,这是古人对黄颡鱼的外形描述。黄颡俗称黄腊丁,盎斯鱼,鱼为小型鱼类,无鳞,背鳍有硬刺,体背呈橄榄绿色,体侧和腹面为淡黄色,是常见鱼类,在我国长江、珠江、黄河、黑龙江等水系的干支流及水库、湖泊、河流中均有。黄颡鱼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喜在江河的洄流缓流岸边或静水处,出没于水库,河泊、河流的浅滩处,栖息在腐殖质或淤泥较多的水域,傍晚和夜间才四处活动觅食。它属肉食性鱼类,食性偏杂,食物多为鱼虾、水生昆虫、个体较小的水生动物。垂钓黄颡鱼必须针对它的习性和食性,才能有很好的钓获。除此之外,对口…  相似文献   

11.
(鮡)鱼     
王长工 《钓鱼》2014,(18):25-25
(鮡),淡水溪流可钓鱼种之一,(鮡)科,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胸前平坦,前方具一吸盘.须四对,基部宽扁.背鳍、胸鳍均具硬刺.全身无鳞.比较常见的有外口(鮡)、中华爬岩(鮡)、沟褶(鮡)等.  相似文献   

12.
鲅鱼,学名马鲛。鱼纲,鲭科。体延长,侧扁。体色银亮,具暗色横纹或暗色斑点。吻尖突,口大面斜裂,牙侧扁且锋利,上下颌各一排。细鳞小且退化,背鳍2个,第二背鳍及臀鳍后部各具7~9个小鳍。我国沿海水域均有出产,为海洋产经济鱼类。种类很多,常见有"中华马鲛"(ScombeYomoYussinensis)"蓝点马鲛"(S.niphonius)"斑点马鲛"(S.quettutus)等。鲅鱼届中上层洄游性鱼类,每年的6月下旬~10月中旬结伴洄游至沿海水域觅食,其中9月中旬~10月中旬为旺食期,常游七十岸边及浅水处追食。鲸鱼性情凶猛,其形状为流线形,游速奇快。其银…  相似文献   

13.
鳕鱼,也叫做大头鱼、大口鱼、大头腥、明太鱼、大头青、乌口鱼。隶属鳕形目、鳕科。体长,稍侧扁,尾部向后渐细,体长一般为20~70厘米。头较大,颏部有l触须。背鳍3个.臀鳍2个,腹鳍喉位,各鳍均无硬棘。两颌及犁骨均具绒毛状细牙1鳞很小,侧线鳞不显著。鱼体呈灰褐色,具有不规则暗褐色斑点和斑纹。  相似文献   

14.
条属于淡水型野生鱼类,鲤科,又名参子鱼、小白鱼、青背等。常见的条有普通条和贝氏条两种。普通条个体较大,最大体长有24厘米,贝氏条个体较小,最大体长13厘米。条头小,吻部无触须,体颀长侧扁细鳞,银白色。背鳍前缘有光滑的硬刺,脊背呈灰青色,尾鳍深叉状。该鱼泳速快,喜集群游于浅水区(2米左右)的中、上层。条的野生资源十分丰富。在我国分布广、数量多、繁殖快,全国各地的江河、湖泊、野塘及溪流等水域,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条系浮游性鱼类、喜阳光、喜风浪、喜逆流而上,常常游弋在水面上,不时跃出水面捕食贴近水面飞行的蚊子…  相似文献   

15.
郑博元 《钓鱼》2013,(2):52-53
军鱼是本土淡水路亚对象鱼类,而且受到路亚钓友的广泛喜爱。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这种日趋走红的路亚对象鱼吧。实际上被称为军鱼的倒刺鲤鱼类有两种,一种体型较大的是中华倒刺鲤,而另外一种较为常见的则是光倒刺鲤。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种鱼类的生态习性口巴。  相似文献   

16.
四川白龙江边有一种有效的钓取中华倒刺即"青波鱼"的钓法,叫放"暗线"。何谓放"暗线"?此种钓法类似拉砣底钓法。所不同的是在主线末端挂上大石头沉到水里,岸上人看不见钓线,因此叫"暗线"。此法不需人守候及观察鱼咬钩信息,一次把线放完后可以去干其它活,到一定时间来换饵或收鱼就行了。"暗线"的钓具组成及饵料制作是这样的:一般主线长在20~50米,坠为江边卵石,取鸡蛋大小、形态相似的卵石,用小网兜把卵石套住,两端留线扣,分别拴主线及钩组。这种坠在江底可以滚动,不易挂底。坠下串钩以3只为好,每钩相距2厘米,每钩脑线5厘米左…  相似文献   

17.
海上风雷     
《钓鱼》2006,(10):47-47
蓝圆鲹(鲹科)。 地方名:刺巴鱼、巴浪鱼、棍子鱼、池鱼、黄占、池仔。 形态特征:体呈纺锤形,稍侧扁,一般体长12~27厘米、体重50~100克。口大,吻锥形。上下颌各具一列细牙、脂眼睑发达,前后均达眼中部。体被小圆鳞,侧线前部弯曲后部平直,其平直部分被棱鳞、体背部为蓝灰色,腹部银白色,鳃盖后上角有一黑斑、第二背鳝和臀鳍后方各有个小鳍,第二背鳍前部顶端有一白斑、尾鳍深叉形。  相似文献   

18.
船钓鳕鱼     
《钓鱼》2007,(10)
鳕鱼,俗称大头鱼,大头青、大口鱼,又称乌口鱼。鳕形目,鳕科,体长,稍侧扁,有波浪形花纹,鱼体呈灰褐色,有不规则的暗褐色斑点,尾部自前向后,渐细、体长为20~60厘米。头较大,颌部有一触须,背鳍3个,臀鳍2个。各鳍均没有硬棘,两颌及犁骨有绒毛状细牙,鳞小,侧线鳞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江钓黄颡     
李洪生 《钓鱼》2005,(17):39-39
黄颡俗称黄腊丁、昂剌鱼,为小型鱼类,无鳞,背鳍有硬剌,体背呈橄榄绿色,体侧和腹面为淡黄色,是常见的鱼类。黄颡属底栖凶猛性鱼类,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喜在江河的洄流缓流岸边或静水处活动,出没于水库,湖泊,河流的浅滩处,栖息在腐殖质或淤泥较多的水域,傍晚和夜间才四处觅食。每年4~6月份产卵,肉食性,食性杂,食物多为鱼虾、水生昆虫、个体较小的水生动物。  相似文献   

20.
张玉玲同志的《何谓『青波鱼』》(见本刊一九九八第五期)以表言,我们陆续收到一些垂钓这种鱼的稿件。此次选编几篇,以谢读者。『青波鱼』,学名『中华倒刺』,广布长江上游各干支流,肉质鲜美,为较好的江河垂钓鱼种。──编者谭学锋重庆一、垂钓季节青波鱼一年四季皆可钓,但以春秋为佳。其中黄金季节是9~11月。这时的鱼摄食特别地贪,而且临近傍晚时喜好近岸活动,是垂钓良机。二、钓具钓饵中调海竿或手海两用竿,02~025毫米强力线。一般采用20~50克通心铅坠,拴单钩(一般为伊势尼9~10号,夏季及涨水时宜用伊势尼4~5号钩)。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