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们在演示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常常发现待棕色CuCl2烟雾散尽时,集气瓶内会残存一定量的白色雾状物,并且这种白色雾状物须经一段时间才能消失.为此本人特进行了分析与试验,认为有下面所述原因.通常演示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多验时所需的氯气是由:制得,该反应使用的是浓盐酸,为了加快反应速度,还要微热,温度控制在90’C之内.如果加热操作不规范,温度偏高,此时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12,所收集的C12中将会混有一定量的HCI气体.当赤热的铜丝在集气瓶中依照反应式:燃烧时,黄绿色氯气被反应掉,而无色的HCI气体不会参与…  相似文献   

2.
1.将配有双孔胶塞的烧瓶(或大试管)装入适量浓HNO_3,固定在铁架台上。胶塞上的双孔一插入玻璃导管,一插入盘有罗旋的铜丝。 2.制取气体时,打开弹簧夹,将铜丝向下推进,与浓HNO_3接触,反应即开始,有NO_2气体生成。可用集气瓶直接收集。集气瓶充满后,将铜丝向上拉起,脱离浓HN0_3,反应即停止。同时将弹簧夹夹好,防止有少量N0_2气体逸出。  相似文献   

3.
高一化学新教材P67,按教材所述步骤操作,由于灼热铜丝在转移过程中温度很快降低,伸入到盛氯气的集气瓶中不易点燃,实验失败.若改用一根直径约为2mm的铜丝,将其一端绕成螺旋状,灼热后在转移过程中温度降低较慢,伸入盛氯气的集气瓶容易点燃,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4.
1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实验 课本上演示实验操作是:螺旋铜丝在酒精灯上受热后,立即插入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立即盖上玻片.此操作有如下缺点:  相似文献   

5.
1 改进实验目的  用实验证明氯气是活性很强的气体单质 ,即不活泼金属铜都能在氯气中剧烈燃烧。要求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①剧烈燃烧 ,产生大量棕色烟 ;②产物溶于水后 ,形成蓝色或蓝绿色溶液。原教材实验方法最主要的问题是 :燃烧是在敞开体系中进行 ,向空气中逸出的氯气较多 ,造成环境污染。改进的目的是让燃烧在封闭体系中进行 ,减少污染。2 实验仪器、药品  集气瓶、橡皮塞、酒精灯、氯气、粗铜丝、细铜丝、蒸馏水3 实验改进步骤3 1 实验准备3 1 1 用集气瓶收集一瓶氯气 ,用毛玻璃片盖好置于实验台上。3 1 2 将细铜丝固定在橡…  相似文献   

6.
正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中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用坩埚钳夹住一束铜丝,灼热后立刻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然后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盖上玻璃片,振荡,观察溶液颜色。该实验存在以下问题:实验是在半敞口状态下完成的,反应放出的热量会使氯气膨胀而逸出,实验产生的棕黄色的烟也会随之一起逸出。在向集气瓶中加入水时,也会致使有害气体逸出,且操作中需要多次打开集气瓶口。为此,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7.
课本上演示实验操作是:螺旋铜丝在酒精灯上受热后,立即插入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立即盖上玻片。此操作有如下缺点:  相似文献   

8.
1 铜与浓硝酸的实验改进1 1 实验装置图 1  集气瓶中装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 ,用于吸收产生的有毒气体。微型小烧杯为铜与浓硝酸的反应装置。橡皮塞用于密闭整个装置 ,防止产生的有毒气体逸到大气中。1 2 几点说明1 2 1 由于集气瓶和微型小烧杯均为透明器皿 ,故不会影响学生观察实验现象。1 2 2 改进后的实验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尾气可能造成的污染问题。1 2 3 通过铜丝的上下移动 ,不但可以人为地控制反应的进行 ;而且能够方便地反复实验。1 2 4 实验改进后 ,学生可以观察到集气瓶中气体的颜色随着反应的进行由无色逐渐变…  相似文献   

9.
1 铜、铁在氯气中燃烧 1.1 实验装置 1.2 操作步骤 1.2.1 集气瓶底部先盛放少许氯酸钾.取一根长约30cm的细铜丝,将中间段的铜丝在笔套上绕成螺旋状,做成"U"型,如图1所示,穿过双孔橡胶塞,塞住集气瓶口.  相似文献   

10.
使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在同一个集气瓶里充分混合发生反应,做到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又不使有毒的硫化氢和二氧化流从集气瓶中选出污染课堂而影响师生身心健康,根据这一要求,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现简介如下:一.第一实验方案:1.装置示意图:2.操作及现象:装置检验气密性后,装好药品试剂,将制气装置中反应产生的HZS和502分别通人集气瓶中(注意控制产气速度),不久便可看到集气瓶内壁上有黄色的粉末一硫生成.二.第二实验方案:1.装置说明:染气瓶及烧坏部分的装置同第一实验,H。S和SO。的进…  相似文献   

11.
高一化学新教材P6 7[实验 4 - 1 ],按教材所述步骤操作 ,由于灼热铜丝在转移过程中温度很快降低 ,伸入到盛氯气的集气瓶中不易点燃 ,实验失败。若改用一根直径约为 2mm的铜丝 ,将其一端绕成螺旋状 ,灼热后在转移过程中温度降低较慢 ,伸入盛氯气的集气瓶容易点燃 ,现象明显。高一化学新教材P1 34[实验 6 - 4],按教材所述步骤操作 ,由于在搅拌过程中热量散失很快 ,不能提供足够热量使浓硫酸继续与碳反应产生气泡 ,导致黑色糊状物不能上胀 ,实验失败。若改为先滴浓硫酸 ,使其浸润迅速搅拌 ,再滴 3- 4滴蒸馏水 ,再搅拌均匀 ,过半分钟即可看…  相似文献   

12.
检验二氧化碳常用以下两种布法:一是用燃着的木条或火柴检验;二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在实际应用中,究竟用哪种方法,要看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例1有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有氮气和二氧化碳,试加以区别。分析若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集气瓶D进行试验显然是不行的,因为这两种气体都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用这种方法无法区别它ftJ。解答把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棒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里,出现白色浑浊的集气瓶里盛的是二氧化碳,另一瓶气体是氮气。例2有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有空气和二氧化碳.试加以鉴别。分析空气支持木条的燃烧,而二氧化…  相似文献   

13.
一、开放型试题 1.条件开放型 例(2005年四川中考题)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的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图.  相似文献   

14.
[原用方法] 先准备好一集气瓶磨砂玻璃片盖住的氯气,加热事先用砂纸打亮的一束铜丝,同时将"玻璃片盖子"移出一条缝隙、"铜丝"插入,然后观察现象.此处的"同时"不易配合默契,且该法易污染环境、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实验2-1(如图1),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少,引起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相似文献   

16.
a.教材中演示实验的不足。①需课前预制Cl2,实验分二步完成,浪费时间。②在灼热的铜丝伸入集气瓶过程中及反应后烟尘的激荡,Cl2会向外逸散,污染空气。③铜丝预先在空气中灼热,会使其表面被氧化成CuO,影响它在Cl2中的燃烧。b.改进后实验装置。整个装置分三部分(图1)。左边是Cl2发生装置,具支试管装入少量的KMnO4粉末,胶头滴管盛浓盐酸。右边是Cu在Cl2里燃烧性质实验部分,具支试管底部为一团细铜丝,导气管尽量伸入试管底部。中间是余气处理部分,Cl2通过这个T型管和具支试管的侧管通入到浓的NaOH溶液和碱石灰里…  相似文献   

17.
初中化学教材中(P7实验1—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是采用将钟罩放入盛水的水槽中,通过红磷的燃烧来测定的。由于所用钟军过大,不易于课堂上演示操作,现象的明显性也受到影响。现改进如下。操作方法:1.在集气瓶上贴上一张纸条,将集气瓶容积从上至下五等分,在纸条上注明。2.在毛玻璃片上,固定一只小蜡烛,点燃后放入水槽中。3把集气瓶从蜡烛火焰上方迅速倒扣在毛玻璃片上,并将瓶口用水封住,蜡烛火焰慢慢熄灭。4.移开毛玻璃片,待水进入集气瓶中不再上升时,用毛玻璃片封住瓶口,取出,可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线约在集气…  相似文献   

18.
例1小婧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预先在集气瓶装有少量水.实验过程中她联想到SO2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于是想了解硫燃烧后集气瓶底部残留的“水”是否呈酸性.她多次取“水”测其pH,发现“水”的pH始终小于7并逐渐减小,直到稳定在pH=4.证明集气瓶底部残留液呈__性.小婧想进一步了解该残留液是否具有酸的通性.请你与  相似文献   

19.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实验2-1(图1),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引起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由于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的速度,导管中原来没有水而冷却后有残留水,维持红磷燃烧需要的氧气体积分数相对较高、因而无法除尽氧气等原因,导致实验误差太大。另外,  相似文献   

20.
氧气知识是初中化学应重点掌握的内容,也是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现将氧气知识考点梳理如下,并对近年来全国各地有关氧气的典型考题进行研析. 考点一: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原理及方法:如图1,利用过量的红磷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通过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2)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最终集气瓶内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