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王重民研究深入,王重民致阿英的六通书信进入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经过识读、排序和文本梳理,发现书信主要内容为王重民为阿英编纂文献查找资料并提供文献线索的情况,同时在通信中也涉及王重民先生编纂出版"敦煌叙录"的一些往事与细节.这六通书信揭示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王重民先生与阿英的互动交流,是王重民研究史料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叶瑜荪 《出版史料》2012,(1):43-47,129,130
著名现代散文家、画家丰子恺(1898-1975)文学作品。但他的书信也有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先生在不同时期的有关书信,从本期起陆续发表,长期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留下大量美术和本刊请丰子恺研究会叶瑜荪先生选取丰子恺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3.
顾廷龙先生是中国20世纪的著名图书馆学家,主持合众图书馆工作时期的经历,对顾先生图书馆学思想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当时顾廷龙先生的几封书信,可以看出顾先生的部分图书馆学思想。尽管书信写于半个多世纪以前,但是对于当代的图书馆事业还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的《张元济全集》(书信卷)搜集了张元济先生与友人之间的数千封书信,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出版及文化事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张元济先生漫长的一生中学术交往广泛,全集亦不免有所遗漏。以下就是刊载在《江苏省立图书馆第八年年刊》上,张元济与柳诒徵先生之间的来往函,而全集未收。原信如下:  相似文献   

5.
《上海档案》杂志编辑几次向我约稿,由于琐事多,久久没能交卷。近日整理旧稿,翻出了珍藏着的朱自清先生的亲笔书信和文稿手迹。这几份朱自清的手迹原本都是他写给我的老师林仲铉先生的,后来林先生因见我研究朱自清,便将他珍藏着的朱自清先生的书信和文稿手迹割爱转赠予我。以下,我就讲述一下这几份朱自清手迹的背景故事吧。 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闻一多在昆明遭到国民党特务杀害时,朱自清正在四川成都。当时他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夫人陈竹隐和子女住在成都,暑期放假,来自清乃回家和妻儿相聚。门日,他在四川报纸上得知闻一多遇害的噩耗,当晚即给闻一多夫人高孝贞写了一封信,表示对闻一多被害的愤慨,对闻夫人进  相似文献   

6.
梅红 《中国编辑》2011,(1):89-90
在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四川教育出版社抢得先机,在李致同志的支持下,奉上了《曹禺致李致书信》这份厚礼。这本书首次将曹禺与李致的38封珍贵书信公布于世,不仅为研究曹禺20世纪80年代的  相似文献   

7.
惊悉梅葆玖大师逝世的消息,令人感到十分痛心和惋惜.由于一张二十多年前凭我在旧书摊所淘的梅兰芳在武汉的合影照片,让我结缘梅葆玖先生.在与梅葆玖先生接触和书信交流期间,梅葆玖先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大师风范,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前记】在父亲赵家璧收藏的书信中,有范用先生的不少亲笔信。在这些信中我读到了范用先生对一个比自己年长十五六岁的老编辑的尊重与敬佩。他们两人虽然成长的时代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两人都是从少年时期,就对从文字到书籍的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认为书籍是自己的朋友,并且开始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要编书;  相似文献   

9.
《文汇报》副刊《笔会》原主编、高级编辑徐开垒在长期的编辑创作生涯中,结识了众多的作家、艺术家以及普通作者,细心积累了大量的来往书信.其中有不少重量级名人,如巴金、叶圣陶、冰心、沈尹默、丰子恺、赵朴初、艾青、曹禺、郭绍虞、钱君匋、柯灵、唐弢等诸位先生的珍贵书信.在他的晚年,曾经四次向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以下简称为“上图”手稿馆)捐赠作家书信和自己的书稿,合计254件,其中书信达180余件.  相似文献   

10.
北京鲁迅博物馆寄来一册《唐弢文集·书信卷》,内中收录了唐弢先生给我的三封信。其实,在我的书箧中,收藏先生的书信远不止此数,计有18封之多。今日重读这些手泽,往事历历,不免有物在人亡之痛。 唐弢先生是我素所敬仰的作家之一。很早以前,我就知道他是“鲁学”专家,曾与鲁迅先生有过直接交往。鲁迅逝世后,他编辑出版《鲁迅全集补遗》和《续编》,对搜集和保存鲁迅遗著作出贡献。他的杂文,被认为深得鲁迅笔法,有些篇什足堪与鲁迅媲美。他的旧体诗词也极有功底,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更使我倾慕的,是他与我同乡,都是宁波人,我为有这样一位前辈乡贤而感到自豪。 1956年秋天的某一天,我当时是新闻日报《人民广场》副刊的编辑,到上海作家协会去组稿,第一次拜识任《文艺月刊》副主编的唐弢先生。胖胖的身体,圆圆  相似文献   

11.
《历史档案》2005,(3):115-115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戎笙先生撰写的《郭沫若书信书法辨伪》一书,近日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今天的知识分子中,还有秉承五四传统且身体力行者,那钱理群先生便是这不多的人中的一个。这个深染五四遗风的鲁迅之子,多年来一直坚持用演讲同青年朋友面对面交流。《致青年朋友》一书,是钱理群先生近年来的演讲和书信结集。  相似文献   

13.
本刊辟有“名家书信”栏目,一直受到读者的关注。文入学者、编辑家、出版家的书信,因有文化历史信息,是编辑出版史以及传记研究的有用资料。容园主人叶瑜荪先生是文化学者、著名竹刻家,从其收藏的现代名入书札遴选部分(包括钱君訇、张中行、陈从周、郑逸梅、章克标、林海音等),以“容园存札”为总题由本刊陆续发表。本期刊出赵朴初、王子野、黄裳三位的书信,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张元济先生致陈乃乾书信十七通,是我在征集整理陈乃乾先生遗著所发现。张、陈两先生同为浙江嘉兴人,虽然张老籍隶海盐县,陈老则籍属海宁县,但两县毗邻,相去不远,历史上两县的归属又屡次变更,故两地之人,历来互相视为同乡。乃乾先生自民国初  相似文献   

15.
在鲁迅写的大量书信当中,致日本人士的书信是占着一个很重要的地位的。现存的将近一百封信,特别是写给《中国小说史略》的日译者增田涉和日本女歌人山木初枝的书信,对研究鲁迅在三十年代的思想和生活,都很有参考价值。早在一九五二年,上海出版公司就出版了吴元坎翻译的《鲁迅书简补遗(致日本人部分)》。一九七五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林林翻译的《鲁迅致增田涉书信选》。同年该社又出版了李芒翻译的《鲁迅〈阿Q正传〉日译本注释手  相似文献   

16.
特别推荐     
《全国新书目》2008,(Z1):4-4
本期阅读提示《曙光集》这是由翁帆女士编译、杨振宁先生所著的新书。精选了杨先生及其友人所写的五十多篇文章,包括论文、演讲、书信、访谈、散文等,涉及深刻的科学观点、独特的社会见解和丰富的个人情感。  相似文献   

17.
姜庆刚 《图书馆》2012,(5):134-135
抗战期间湖南藏书家叶启勋与金陵大学李小缘、商承祚之间有学术上的交往,通过几位先生之间的书信,可以反映出当时叶启勋的治学及叶德辉遗稿保存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五十年前,鲁迅先生和许广平鸿雁传书,畅叙国事,传递友情,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两地书》。如今,前线猫耳洞及其他部队一些干部、战士和军委机关一位干部书信频传,纵论国家大事,今日“两地书”的佳话闪烁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火花。  相似文献   

19.
书信,又称信札、书札,泛称为尺牍、尺书、尺纸、尺翰、尺素等等。在我国使用书信形式进行交往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就有书信来往的记载,这样算来我国就有两千五百多年的书信交往史。从古至今,人们历来都很重视对书信,特别是名人书信的收藏与保管。从人们收藏与保管书信的方式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写信人自己收藏保管。古时,官场有退还书牍的风气,特别是对名人显宦的书札,收信人都细心保存,日后将其退还,以示敬重。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古代书札汇编,大都是以此种方式集中收藏保存的。也有写信人自己保存底稿的…  相似文献   

20.
近代郭立志先生所编的《桐城吴先生年谱》中,收有曾国藩书信一封。由于此信为《曾文正公书札》《曾文正公书札续钞》和《曾国藩全集》所不收,故加以录出,并加以考辨,以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