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你看,或者不看书,分数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学,或者不学习,时间就在那里,不紧不慢; 你挂,或者不挂科.命运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相似文献   

2.
柳小梅 《师道》2011,(5):21-23
电影《非诚勿扰2》带红了一首诗——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  相似文献   

3.
罗金 《中学生百科》2012,(34):53-54
你一定穿过秋裤,但你不一定玩过"秋裤体"。"秋裤体"的起源,是一句让很多人拍案叫绝的话——"有一种思念叫做望穿秋水,有一种寒冷叫做忘穿秋裤"。其实,这种微博搞笑体已经不新鲜,自去年就已经开始流行。不过秋天年年有,秋裤年年穿,当新一年的秋天渐深、寒冬不远之际,"秋裤体"又突然热闹了起来。大家都如同赶集一般,恨不得每个人都赋诗一首。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穿好秋裤,玩转"秋裤体",一起欢乐过冬吧。@两只黄鹂鸣翠柳,我连秋裤都木有。@你见,或者不见,秋裤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秋裤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  相似文献   

4.
2008年,夏,从北方到南方,从家乡到异地,我来到你的城市,我的大学。这是你的城市,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有长江横贯而过,有"火炉"之称的湿热天气,有霓虹闪耀的夜晚,有尝不完的风味小吃……这座江城,城中事城中人,让我这个异客应接不暇,每天都充满着新鲜和快乐。这是我的大学,镶嵌在你的城市的南方,  相似文献   

5.
白菊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相似文献   

6.
迟与 《大学生》2012,(5):34-35
你知道,或者不知道,川外就在那里,女多,男少。你知道,或者不知道,川外就在那里,坡陡,坎峭。你知道,或者不知道,川外就在那里,不大,很小。八国语言读《共产党宣言》跟高中同学聊天,说我是去山上的图书馆借书,同学都会很诧异的问我:"你们学校是在哪呀?怎么成天山上山下的,像搞革命打游  相似文献   

7.
凌晨被手机铃声吵醒。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相似文献   

8.
微博游     
搁浅 《中学生博览》2012,(10):48-50
全球流行风尚:#肥胖不是你的错#你吃,或者不吃零食,大脸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喝,或者不喝可乐,腰围就在那里,不大不小.你跑,或者不跑步,体重就在那里,  相似文献   

9.
赵婀娜 《教育》2012,(11):28-29
美国斯坦福大学第一任校长戴维·乔丹说:"一个伟大的图书馆是建立一所伟大的学府的必然要素。"说起世界大学图书馆,总有一些事让人津津乐道,甚至心潮澎湃。在牛津,如果有游人问起,"请问,牛津大学在哪里?"当地人会自豪地指路,"看到那座雄伟的图书馆了吗?就在那里。"哈佛大学图书馆,美国最古老的图书馆,曾有5位美国总统、30多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那里学习过。其20条经典训  相似文献   

10.
郭利 《生活教育》2013,(7):105-106
你说或者不说,爱都在那里,不离不弃;我想或者不想,爱都在那里,心心相依;你笑或者不笑,爱都在那里,有情有义。我信或者不信,爱都在那里,始终不渝。你在我的记忆里依旧鲜活生动,我在你的心中永远挥之不去。光阴叠加稠密岁月悠然叹息我们,从亲密无间无话不谈  相似文献   

11.
今天,当许多学生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会遇到这样一些新鲜事:原本以为所读大学在大城市,却要在城郊某座大学城呆上四年;同读一所大学的同学,因为距离远,也难以见上一面.在目前中国的许多大学,这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一切源于大学多校区的办学现状.  相似文献   

12.
【试题回放】记者采访一位著名的登山运动员。问:是什么力量让你去征服一座又一座山的?答:因为山在那里。山在那里,这是多么朴实而又意蕴深远的回答啊!其实,除了大自然的山之外,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不也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山"摆在那里,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者,要深知爱心、细心与耐心的重要性,这决定着自己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本文从传统的"三心"开始阐述:经过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不断迈进、不断积淀,才发现,教师其实光有纯粹的"三心"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教育策略与技巧.于是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调换视角,从"爱或不爱,我们的情都在那里;细或不细,我们的心都在那里;耐或不耐,我们的真都在那里"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与分析,以便更好地达成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4.
栀子花开,又一个毕业季。已经吃了几顿散伙饭,偷偷醉过一场,放肆哭过几回;还来不及收拾这三年来满满的同窗情、师生爱,来不及回味第一次实操时的兴奋、第一次上岗后的喜悦;不管愿意不愿意、有没有准备好,那些历历在目、活色生香的职校生活倏忽而往,我们已经走出校园乌托邦,被猛地推进社会。"后职校"生活存在种种可能,我们的选择也不尽相同。这其中有机遇,也有无奈,放手一搏需要勇气,而放弃有时候也是一种智慧。这里提供的一些"后职校"生活样本,或许可以帮助已经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你拓宽思路;毕业之后的道路该如何选择如何走,我们一直在摸索。  相似文献   

15.
话题背景:"作为大学教师,我非常关心今天的青年学生读了多少书,读了一些什么书。在这个问题上,我感到喜忧参半。喜的是,新一代青年当中仍有很多读书人;忧的是,许多年轻人读书的时间还不够多,一些人的读书方式更多地停留在‘浅阅读’。"这是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关于当代大学生读书现状的感想。与秦教授的感  相似文献   

16.
梅果 《特区教育》2014,(11):50-51
有一个小男孩,叫喜多多,今年十岁。爱发脾气,不爱承认错误:是阳光少年,不是个坏孩子,他其实是个淘气包。妈妈说,喜多多,你每天改变一点点儿,明天的你,就会又进步了一点点儿喔!喜多多记住了妈妈的话。真的每天都要求自己进步那么一点点儿。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经典作品《觉醒》初遭冷遇、后为学界所挖掘、并得到了深入研究。其中不乏有学者认为女主人公爱德娜的"游泳"促成她的觉醒,使其获得自由等。本文从我国庄子《逍遥游》中的"游"视角出发,探析《觉醒》中女主人公爱德娜的"游",认为她的"自由"之路,实际上是形体"自毁"之路。爱德娜之形为物役、心为情困,远未达到庄子"游"的境界。这说明肖邦观察到了个人自由与外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塑造爱德娜这一形象,启迪人们对何为真正的女性自由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刘卿 《新读写》2024,(3):22-23
<正>走在如今的爱景山,你会看到道路两旁的灌木绿意葱茏,鲜花恣意盛开,果树漫山遍野且硕果累累。你会诧异,这哪里是一座矿山,这难道不是一座生态园、一个旅游景区吗?之前,爱景山并非如此。以前的爱景山,矿渣遍地,废水横流,空气中还弥漫着难闻的气味。为什么爱景山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去年暑假的情景:儿子早上起来,直奔沙发,"咣当"一声躺在那里,任你家里杯盘狼藉,任你厨房忙得满头大汗,他那里电视剧看得眉飞色舞,全神贯注!你喊他写作业的时候,他却是一百个不情愿。有一日,我切菜不小心切到了手,鲜血直流,暴怒之下,迁怒于儿,喊道:"你过来。"他会看脸色,忙帮我洗碗,切菜,并在我的指挥之下顺利成席。他不看我依然有点阴着的脸色,妈长妈短的叫我尝他的菜做得有多香,得意并快乐的样子,让我深受触动。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爸爸在法国的阿尔萨斯市工作,暑假里,我和妈妈去法国和爸爸团聚。爸爸住在阿尔萨斯市,我到达那里的时候,有许多少年正在楼下打篮球。第二天中午,我决定一个人去外面走走,刚来到楼下,就碰到一个男孩,他用不太熟练的英语对我说:"你好,我叫查理,你刚来这里吗?你会说法语或者英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