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守一座城,青铁般经年"我在的这个城市没有海,我在这个没有海的南方小城给你写信。窗外的细雨氤氲成一片雾气,天气小有转凉,于是又想起了你的名字‘凉小天’……"看到你这封信时,我望了望玻璃窗外的天,灰蒙蒙的,郑州的冬天总是这样,不如南方的冬天那般温润。你用了三大张信纸写下要对我说的话,信纸的背景是一个街角,一棵树,一盏路灯,几栋楼房……我把这当作你所在的城市,它很美,很安静。我想象如果我生  相似文献   

2.
<正>上大学前,我并不知道为什么上大学,这是大家都做的,不是吗?从小学开始——当然现在的孩子似乎更早——上大学这件事情好像是打游戏一样,一道道地通关,一次次地完成看似很有趣的任务。但再有意思的游戏也会玩腻的,如果你的爸妈一直说:"你看我同事的女儿都已经到第100关了,你怎么还在第99关呢?要不你开个外挂吧?你们学校里的同学都开了,我打听到有一家很好的  相似文献   

3.
在广袤的中国地图上,你是那颗耀眼的红星,是祖国如心脏般重要的首都,是我记忆中的温柔故乡。我不足三岁时便离开了你,对你的印象模糊不清,只记得你到冬天时遍地的积雪,与寒风中的枯枝。到上海之后,我习惯了南方温暖的气候。当有人问我,是更喜欢上海还是更喜欢你时,我回答:"都喜欢。"每隔一段时间,家人便会带我去见你。你对于我来说永远是新鲜的——从紫禁城到天安门,从胡同到四合院,我都抱着旅人的心态,在你怀中渐渐熟悉  相似文献   

4.
13岁,你红着脸小心翼翼地说:"我喜欢你。"14岁,你悄悄握住我的手时,我紧张地一把挣开,怦怦乱跳的心却是满满的幸福。15岁,我们不在一所学校,周末的时候,你会带我去登山,在山顶看整座城市的全貌。你说:"在那个灯火阑珊处,以后会有一个属于我们的家。"16岁,我努力学习,想要与你考同一所大学,而你沉迷于游戏,说反正也考不上。17岁,我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去了另一座城市,你没有考上,留在了我们那座城市。你说:"我们分  相似文献   

5.
唐人立 《大学生》2012,(10):24-25
2007年9月浦口火车站我在江浦上学的时候经常坐轮渡来到这里,这个地方记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故事,包括津浦铁路,火车轮渡还有朱自清笔下的《背影》,处处折射出南京这座古城的内涵与故事。2010年1月镇远站镇远是个贵州东南部的小县城,火车站有绿色的琉璃瓦和红色的柱子,舞阳河从小小的县城中曲折流淌,河边是富有南方特色的吊脚楼,吊脚楼前挂着的红灯笼倒映在舞阳河水里。  相似文献   

6.
有一座城市,你爱或者不爱,气场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有一些景点,你游或者不游,名气就在那里,不卑不亢;有许多小吃,你尝或者不尝,美味就在其中,不变不幻。有一所大学,你知或者不知,形象就在那里,不招不播;有一些大师,你见或者不见,价值就在那里,不悲不喜;有许多树木,你喜或者不喜,特色自在其中,不喧不闹。这座城市是有着"江城"之称的"武汉",这所大学是被誉为"工程师摇篮"的"华中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7.
成长的烦恼     
2月12日晴成长道路中,充满了阳光,但"阳光"中也有一些烦恼。"你这孩子,我是在关心你!""什么,你说不需要我关心,我不关心你,谁关心你啊……""你给我站住,现在怎么那么没礼貌啊,还说我烦……"一大早,我妈就从卧室说到厕所,再从厕所说到卧室。一个字"烦"!天呐!我老妈什么时候才能不再唠叨啊!真希望早点长大,脱离苦海。老妈都不理解我的,整天说这说那的,没完没了。  相似文献   

8.
刘仪 《大学生》2012,(9):48-49
他诙谐地说:"在我为数不多的读者里,你是我的VIP。"听到这句话,郭妮儿不禁发呆,多么耳熟的一句话,却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阳光明媚的9月,郭妮儿提着行李,带着朴实的乡土气,满心期待地来到这所重点大学报到。她一直认为东北的黑土地上养育的多是血性男儿,生在单亲家庭的她,自小就渴求男性的保护,寻找一个阳刚挺拔的男友,是她从南方小镇来此读书的一大动力,所以郭妮儿对四  相似文献   

9.
<正>表妹考取了北京的大学,9月份就要来报到。在南方老家的那座小城里,这绝对是个让人兴奋的消息,全家都为她高兴,她自己也激动得不行。小妮子一天给我打三次电话,还不断地在网上问我各种问题:"北京会不会很冷,要不要买新的毛衣带过去?""我该买哪一款手机?""还有,我想换个发型,是在家乡剪还是到北京再说?"各种问题,铺天盖地。我回想起很多年前自己上大学时的心情,对北京这座遥远而陌生的城市充满了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于去年到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做公派访问学者,第一个落脚地就是中国留学生的公寓。有一天走进一名来自国内南方城市的男生的公寓,发现其生活用品大多是国际知名品牌,偶然发现桌子上贴了一张清单"American Dream"。这是他刚到美国所写,现在早已忘记,目前最大的梦想就是学好功课,找个美国妞,将来回家找个好工作,让妈妈高兴。与这类留学生朝夕相处久了,我对他们有了深入一点的了解。目前,每年有大量华人学生来美求学,我所访问的大学目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比五年前增长了七倍。  相似文献   

11.
正2月2日晴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歌,因为歌声有巨大的魔力,在你无法入睡时,它给你催眠;在你遭受磨难时,它给你动力;在你伤心难过时,它给你安慰;在你无比高兴时,它和你一起分享。当然我也不例外,我也有自己最喜欢的歌。那是很偶然的一次,我通过电视观看"我是歌手"节目,听到了杨宗纬唱的《流浪记》。这首歌讲述一个孩子从山里到城市的艰难流浪和心理变化:憧憬、自励、艰辛、挣扎、虚伪、思索、真情、彷徨,反映了底层青  相似文献   

12.
简单的问题     
某生物学教授常到各大学去讲遗传学"。有一次在去讲课的途中。司机对他说:"教授,我听你的课已不下五十次了。我已记得滚瓜烂熟,我敢说,这堂课我也能帮。" "哦!是吗?好啊!那等一下我们互换角色。"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袋魔法糖,散出去,你会得到快乐。""我想让你也找到快乐。为什么你可以帮我打开通向朋友的那道门,自己却把不快乐关进心里呢?"杨梦格:爸妈就像是城市里的漂移族,不停地开拓他们的事业,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我只好一次又一次地成为班级里的新生。我讨厌转  相似文献   

14.
1990年,我从北大历史系毕业,进入了中学教师的行列。刚走上工作岗位,缺少经验和引领,一切得靠自己。回想初为教师的那段日子,懵懂、青涩,但富于热情。"我怎么会教书?"从小学到大学,15年的求学经历,使我间接地有了"教学"的体验。我的老师们一直就是这么教的,"教学"天经地义就是这个样子的。这是一种传承,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当自己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个教师时,面对自己的学生,你实际上无须多加思考,也不要任何犹豫,因为你的身体里早就流淌着一份厚重的血液。如果你还心存迟疑,或者尚不够自信,你可以看到,周围的同事们也是这么教的。所以,我认定了教学就是把事  相似文献   

15.
正夜深了,我坐在桌前,拿出枕头下的日记本,写下了一句话:你是不可能发表作品的。我托着腮对着台灯笑了笑,这句话是今天在我脑海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上午放学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你高二了,得想着明年考什么样的大学,况且我都不认为我能培养出作家,你又有何把握能成为作家呢?你是不可能发表作品的。"这些话我已不是第一次听,同学看见  相似文献   

16.
"你瞧见那片金黄的麦田了吗?我不吃面包,我对麦子不会产生兴趣,我也无法从它身上联想到什么,这实在很可悲。但是,你有一头金黄色的头发,如果你驯养了我,这一切都会不同了,我便会从麦田的颜色联想到你,从此我便爱听风吹拂麦穗的声音了。"  相似文献   

17.
"旦复旦兮,日月光华";"同舟共济,继往开来".自两年前金秋的"复旦百年,梦已成真",到今年五月的"百年同济,诺言如山",大学校庆两度成为申城的节日.笔者深感:这就是大学的魅力,也是城市的魅力.大学校庆何以会成为大家共同的节日?这是因为大学走出了"象牙塔",这是因为大学融合于城市中,这是因为高教已进入大众化,这是因为大学回归了社会中心……我却更倾向于大学的文化和精神角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迪迪 《小读者》2012,(Z1):25-26
正我家里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家庭生活中虽然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但我却从这各种感觉中体会到了父母对我的希望和爱。酸一日放学回家,爸爸和妈妈正谈论着什么。"你看人家小华,在学校里成绩总是数一数二的,老师对他也十分偏心。我看他将来上大学也是篓里掏螃蟹——十拿九稳的喽。"爸爸羡慕得了不得。妈妈叹了一口气:"唉,咱儿子的成  相似文献   

19.
11月1日,南京大学的一个公告栏里有一封“辛酸的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信”,信里说:“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  相似文献   

20.
楼兰祭     
卡娅,你一定要保护楼兰的子民,这是上天赋予你的使命,亦是你存在的意义。父王苍老的声音,似乎还在我的耳边回响。已经有多久没有见到托泥城中的欢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