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了英国现代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小说《蝴蝶梦》中的一些意象特征,认为在这部小说中.杜穆里埃通过大量的哥特式意象制造了曼陀丽庄园的阴森、恐怖、神秘的气氛,描述了主人公焦虑、恐惧、压抑和绝望的心理。指出《蝴蝶梦》中出现的这些哥特式意象,更好地体现了小说巨大而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哥特式小说文学手法与浪漫主义写作手法在实际应用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在《蝴蝶梦》中,作者达夫妮·杜穆里埃利用哥特派小说的创作手法将阴森压抑的绝望和恐怖融入作品,同时又赋予作品浪漫主义的缠绵温柔,从而成功的在作品中塑造了富有神秘传奇色彩的女性吕蓓卡的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蝴蝶梦》中哥特式和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手法进行分析,展现达夫妮·杜穆里埃在艺术继承和艺术创新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蝴蝶梦》原名《吕贝卡》,是达夫妮·杜穆里埃的著名作品之一。书中揭示了人性阴暗、诙谐、恐怖的心理,用女性哥特式的表达方式,展示女性角色压抑绝望、充满黑暗的心理情绪,但又渴望在男权主义社会压迫下拥有完美幸福的心理欲望。书中以哥特式的方式描述整个故事的人物,对女性角色的细腻表达以及心理特征描写,是作者对现实主义生活、心理思想的剖析,在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4.
悬念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结构形式,是作家在叙述故事时有意设置的悬而未决的谜,以引起读者的关注,从而迫切期待谜底的解开。本文探讨了达芙妮在她的代表作《蝴蝶梦》中对悬念这一手法的妙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女性哥特相关理论分析达夫妮·杜穆里埃的<蝴蝶梦>,通过对文本中显性的无名女叙述者、隐性的亡灵吕蓓卡及男主人公迈克西姆·德温特三个人物及其关系的审视,考察父权制下女性身份多元化的建构及其负性生存状态,认为女性破茧成蝶的成长过程是以二位一体的身份建构和二元对立的性别抗争为核心事件的哥特式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6.
姜艳  李芸 《考试周刊》2010,(5):34-35
一直以来,《蝴蝶梦》以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世界各地的读者.赫名于文学界。达芙妮·杜·穆里埃运用独特的叙事技巧写活了一个从未露面的已故女主角——吕蓓卡。本文着重从叙述者、叙事视角和作者、叙述者、读者三方面探讨和挖掘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所运用的叙述技巧的成功之处及其独特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蝴蝶梦》、《简爱》从作家与作品特点、女主人公身世与爱情、情节、男主人公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小说家玛丽·雪莱创作的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科幻题材的小说。玛丽·雪莱因此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在《弗兰肯斯坦》中,作者用哥特式的文学创作方法,讲述了一个科学研究者和他所创造出的"怪物"之间既恐怖又悲伤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蝴蝶梦》以“灰姑娘”模式把女主人公“我”被动引入男性生活世界,实际却沿袭将男性主人公作为环境因素引入女性世界的女性写作传统,“我”不仅具有显性的故事叙述者身份,也是整部小说的中心人物。作品中。以“我”与其他人物之间的社会伦理关系展现复杂交错的两性关系境遇,围绕符合父权制文化传统的“我”,揭示男女之间顺从、对抗或背离的关系状态。以“我”屈从、依附的被动身份向反抗、被依赖的主动身份转变,消解男权话语对女性单向控制的可能性,曲折传达作者对男女之间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和沟通的两性关系观。  相似文献   

10.
哥特式小说始于十八世纪后期的英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流派。尽管哥特式小说只是作为一种边缘文学被时常提及,然而其身影在文学延续发展的流程中一再地浮现并一直延续至今。诞生于世纪之交并风靡于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就诠释了当代哥特式小说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女性哥特式小说运用恐怖的、超自然的、神秘的表达方式,挑战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尤其是性别意识。在《简·爱》这部小说中,夏洛特有意识地运用了女性哥特式的表现手法,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渴望女性从男权控制的阴霾中解脱出来,以求获得男女平等、女性独立的强烈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2.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对《土生子》的深层次理解,从象征、哥特式等写作手法的运用方面,对其多种写作技巧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并大胆地发表了自己的浅见,以求深入探讨这部具有吸引力的小说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武岚 《考试周刊》2011,(83):29-30
本文以《蝴蝶梦》为例,从话语建构的标准:意图性、信息度、可接受性、形式连接、意义贯通、互文性、场合性出发,就标题翻译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以一斑窥全豹,试图证明运用当今话语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进行翻译,将有利于译者更好更贴切地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4.
蝴蝶梦     
夜已深了,珊迪打开了生日礼物的最后一件,那是她的好朋友同时也是她的好老师艾丽丝送给她的。  相似文献   

15.
论哥特式小说的风格特征在《呼啸山庄》中的广泛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特式小说在英美文学中影响广泛,许多一流的作家都成功地借鉴了哥特式小说的艺术手法,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广泛运用哥特式手法从而表现出恐怖、神秘、超自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蝴蝶梦》中出现了众多的意象,其中有些意象反复出现,有深刻的隐喻意义。石楠花与庄园的多次出现与吕蓓卡的人生变化交织在一起,粘合了绚烂与毁灭的过程。同时,吕蓓卡的"生"与"死"也是一种命运的隐喻,揭示了在浮华的背后其实是对男权社会的一种抗争。隐喻手段的运用直接为文本思想的表达提供了一条隐性线索,也使得文本具有更加多元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蝴蝶梦》原名《吕蓓卡》,又译《丽贝卡》(Rebecca is novel by British author Daphne du Maurier. When Rebecca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938, Daphne du Maurier became - to her great surprise -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uthors of the day. ),是英国小说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  相似文献   

18.
疾病是人类自然的生理过程,然而对于疾病的阐释却使它产生了特殊的隐喻意义。通过对《蝴蝶梦》中疾病隐喻的解析,能够进一步揭露社会实质,鞭策并促进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小说《熊》是进行揭露和技巧实验的复杂之作。福克纳与众不同的时间哲学显示出过去、现在、未来不可分割的特征;他的意识流手法更多地渗入了作家的参与,呈现出厚重的历史感;他的多重视角叙述加强了故事的立体性、整体感;变异时空的结构表现了作家对整个南方历史的思索。  相似文献   

20.
晚清期刊《月月小说》关于小说理论有着诸多探讨。通过对小说与群治的关系、翻译小说的利弊、传统小说的优劣等问题的讨论,对于近代小说理论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