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3年前,我和父亲一起旅游。中午的时候,我们来到一个山间小镇,走进一个小吃店吃饭。店里人挺多。我们看到一张桌旁坐着一个年轻的母亲,她打扮得很利索,抱着孩子,身边还有个包。我走过去,问:“我们可以坐这儿吗?”她微笑着点点头。那个母亲哄着孩子,一边笑,一边给孩子喂饭。孩子约有两三岁大,很可爱张大嘴巴等着妈妈用勺子喂。我在一旁,好像感觉到有点异样。对,是那个母亲的动作。她把孩子放在右腿上,双手抱着,然后,用嘴咬着勺子的一端,很熟练地低头在她的盘子里舀菜,再喂到孩子的嘴里。开始,我以为她在逗孩子玩,但她那麻利的动作,告诉我另有…  相似文献   

2.
赵会霞 《家庭教育》2002,(12):21-21
我的女儿今年9岁了,在学校读三年级,属于比较活泼好动的一类人。但女儿曾是一个非常胆小的孩子,最大的毛病是怯场。比如,她在家里爱说爱笑、爱唱爱跳,但是,一旦在很多人面前让她去表演一下,她又总是钻到我的身后,有时真拿她没办法。对于这样的一个孩子,怎么办呢?我和丈夫商量,要用我们的赏识唤起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找到成功的感觉。孩子进学校读书以后,我们就有意无意地让孩子回家当老师,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讲给我们听,表演给我们看。有时,吃过晚饭,全家在一起看电视,看完一个节目后,我们就鼓励她模仿一下,不管女儿的模…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女孩儿给我们的来信。她从小是被人收养长大的。从信中字里行间的倾诉与求助,我们都可真切地感受到孩子内心的压抑、痛苦。像微微这样的孩子其实很多,她为我们带来的思考不仅仅是一个被收养的孩子的问题,而是当我们为人父母含辛茹苦地将孩子养育成人,悉心地提供给他们良好的吃、穿、住、行之外,还应带给孩子什么?我们的言传身教是怎样影响着孩子的心灵与成长?这是一个挣扎于孤独与恐惧中的孩子内心的呐喊,也许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中的这些……  相似文献   

4.
我曾经有一个姑姑,我父亲的亲妹妹。但现在没了,她已经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她在那里,望着我们,保佑着她用生命换来的另一个生命——她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窗前的母亲     
在家里,母亲最爱待的地方就是窗前。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乎着做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待在窗前。  相似文献   

6.
马老师:您好!请您赶紧帮帮我们,我们的女儿差点自杀……情况是这样的。孩子原来在我们单位子弟学校读书,她在学校里享受着特殊待遇,比较娇惯任性,不能和同学们正常交往,不合群。五年级时为了让孩子考重点中学,就把她转到奶奶家附近上学,由奶奶照顾她的生活。我们很忙,有时候差不多一个月才能和孩子见个面。我们经常对孩子说,要好好读书,以后才能上重点中学,可是孩子却越来越不愿意在目前这所学校上学了。有次孩子滑倒了,不是很重,但是她就借口腿疼好几天不去上学。后来因为作业的事老师批评了她,她又不愿意上学了。孩子看的书很多。她爸爸看…  相似文献   

7.
妈妈的梦幻     
妈妈从小有一个梦幻,就是当她长大结婚以后,她要做一家之主,每个人都要服从她。当妈妈刚到我们李家的时候,妈妈的妈妈也跟着来了。外祖母是一个严厉而干练的老人,独裁而又坚强,永远是高高在上的大权独揽;上自妈妈,下至我们八个小孩(二元宝,六千金),全都惟她老太太命是从,妈妈虽是少奶奶兼主妇,可是在这位“太上皇后”的眼里,她只不过是一个“孩子王”,一个孩子们的小头目,一个能生八个孩子的大孩子。由于外祖母的侵权行为,妈妈只好仍旧做着梦幻家。她经常流连在电影院里,———那是使她忘掉不得志的好地方。在外祖母专政…  相似文献   

8.
我们班来了一个新孩子,叫明玉。入班时,她妈妈就跟我说,她在家从不自己吃饭。在幼儿园,请我喂喂她。这个年龄的孩子都能独立进  相似文献   

9.
《家教世界》2009,(Z1):19-19
3年前,我和父亲一起旅游。中午的时候,我们来到一个山间小镇,走进一家小吃店吃饭。我们看到一张桌旁坐着一位年轻的母亲,她一边笑,一边给孩子喂饭。孩子约有两三岁大,很可爱,张大嘴巴等着妈妈用勺子喂。那个母亲把孩子放在右腿上,双手抱着,然后,用嘴咬着勺子的一端,很熟练地低头在她的盘子里舀菜,再喂到孩子的嘴里。开始,我以为她在逗孩子玩,但她那麻利的动作告诉我另有原因。  相似文献   

10.
窗前的母亲     
在家里,母亲最爱待的地方就是窗前. 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乎着做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待在窗前.  相似文献   

11.
编辑老师: 您好!我有一个孩子,今年小学一年级,非常可爱,我们像所有父母一样,对她寄予许多美好的期望,在抚育她的过程中,投入了全部的爱和心血.但是我们也发现她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有些差距,比如,学习成绩比不上班级大多数学生.最近到儿童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孩子是轻度弱智,智力永远也达不到正常人的程度.我们非常难受,面对孩子,真不知道怎么办好,也不敢想象孩子的未来,谁能帮助我们?  相似文献   

12.
史典是我们班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几乎不开口说话,为了更好地和她交谈,了解她,我们进行了家访。  相似文献   

13.
种子和园丁     
陈嘉慧是这个学期才转到我们班的一个插班生,这个孩子比较内向.无论别的孩子怎样接近她,我们怎样待她,她的眼睛里总是有种拒绝的目光.我们都觉得她有点怪,我一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早就知道曹教授这个人,但是第一次见面却是在一次她的报告会上。那天,她应一个会议的邀请,给与会的代表做报告。因为做这本有关家庭教育的杂志,所以关于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报告可以说听了很多。但是听了曹教授的报告,仍让我有许多新的发现。由于参会的都是一些儿童教育工作者,所以她说:我们正在做着一件有意义的工作,但是我们不要因为我们的工作而剥夺了孩子们的童年。她以此呼吁教育者要了解孩子;她认为一个人不能成功的原因很多,但是归根到底是主观的,是内在的。一个人不能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敢成功。所以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她还谈到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问题,她认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应该从让孩子独自睡觉开始。恰好在我们的选题计划中有一个关于父母与孩子分床睡的话题,所以曹教授的讲座结束后,我就约时间向曹教授请教关于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三年前,我和父亲一起旅游。中午的时候,我们来到一个山间小镇,走进一个小吃店吃饭。店里人挺多。我们看到一张桌旁坐着一个年轻的母亲,她打扮得很利索,抱着孩子,身边还有个包。我走过去,问:"我们可以坐这儿吗?"她微笑着点点头。那个母亲哄着孩子,一边笑,一边给孩子喂饭。孩子约有两三岁大,很可爱,张大嘴巴等着妈妈用勺子喂。  相似文献   

16.
月亮的孩子     
秋天的一个晚上,我和女儿在床上睡觉,我们看见豆豆在窗外对着月亮说话。她可怜巴巴地喃喃自语,我不要做妈妈的孩子,我不想做她的孩子,我想做你的孩子,我想做小月亮———一个很小很小的小、月、亮。说话时,脸上挂着亮晶晶的泪珠。女儿说豆豆肯定又受到了她妈妈的喝斥了,她妈妈总是没有好脸色,也许因为豆豆是女娃,也许因为困顿的日子太糟心了,她常常把豆豆一顿暴打。豆豆受到委屈,就喜欢对着天上的月亮说话,我发现她与月亮或者花草鱼虫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我们只要一回到老家,她就要来和我们睡,她的理由就是这张床上可以看到月…  相似文献   

17.
妈妈的梦幻     
妈妈从小有一个梦幻,就是当她长大结婚以后,她要做一家之主,每个人都要服从她。 当妈妈刚到我们李家的时候,妈妈的妈妈也跟着来了。外祖母是一位严厉而干练的老人,独裁而又坚强,永远是高高在上的大权独揽;上自妈妈,下至我们八个孩子(二元宝,六千金),全都唯她老太太之命是从,妈妈虽是少奶奶兼主妇,可是在这位“太上皇后”的眼里,她只不过是一个“孩子王”,一个孩子们的小头目;一个能生八个孩子的大孩早。  相似文献   

18.
我的女儿今年9岁,在校读二年级。她属于比较活泼好动的一类。但小时候却是一个非常胆小的孩子,最大的毛病是怯场。比如,她在家里蹦蹦跳跳,爱唱歌跳舞,但是,一旦当着很多人的面叫她去表演一下,她又钻在我的身后,不肯出去,有时真拿她没办法。对于这样的一个孩子,怎么办呢?我们商量,要用我们的赏识吹响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找到成功的感觉。 孩子进学校读书以后,我就有意无意地让孩子回家当老师,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通过她的语言、动作、神态讲给我听,表现给我看。同时我还经常与她们的老师联系,询问她在学校的各种表现,要求老…  相似文献   

19.
旖旖是我们班里一位比较能干的小女孩,各方面的表现都挺出色,因此她从上小班以来几乎没有受到过老师的批评。在家里与她一起生活的还有一个小表姐,由于是最小的孩子,爷爷奶奶惯着她,爸爸妈妈宠着她,小表姐也让着她。这样一来,使得她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都有一种优越感,成了一个行为孤傲,经不起任何批评、打击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上个月,我们中班转来一位叫小玉的小朋友。这孩子在幼儿园很乖巧,老师们都挺喜欢她。可每次小玉妈妈来接她时,都要盘问女儿当天所学内容,若孩子答不出,就对孩子横加指责。好几次小玉妈妈送孩子入园时,我们正在操场上做操,她就亲自拉孩子进来,并要给孩子找一个最佳位置(靠前的),有一次竟然要已经站好队的小朋友让出位置给小玉。本来井然的秩序,被她一折腾,就全乱套了。我对她说:“孩子到了幼儿园,就交给老师来管,再说,让孩子自己找位置,不是更好吗?”谁知她说:“王老师,你不知道,我们家孩子胆小,如果我不帮她,她会吃亏的!”当天放学时,我和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