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敦煌和瓜州两地西夏时期石窟艺术的壁画题材、造型风格、供养人构成、艺术功能等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敦煌与瓜州在西夏时期因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军事形势等方面的明显差异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动荡不安的敦煌,由于历史的惯性继续了归义军时期的制作佛教艺术的热情,但仅限于改建或补绘前朝石窟;而相对稳定而强势的瓜州则营建了一批特色鲜明、原创性极强的新窟,集中反映了西夏在文化艺术上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2.
莫高窟第4窟东壁门南于阗皇室供养人画像的身份分别是于阗国王尉迟苏罗及其皇后阴氏、两位于阗公主及两位婢女。榆林窟第31窟甬道北壁所绘的男女供养人像也是尉迟苏罗与阴氏夫妇。莫高窟第4窟内其他汉装男女供养人像可能均为敦煌阴氏家族的成员,此窟可能是于阗皇室与阴氏家族共同开凿的一个洞窟。莫高窟第4窟与榆林窟第31窟建成的时间,都在北宋初期尉迟苏罗继位为于阗国王之后。  相似文献   

3.
P.5032(9)《沙州阇梨保道致瓜州慕容郎阿姊书》的书写年代应该是开宝五年壬申岁,即公元972年.文书中的"长胜"人名又见于敦煌莫高窟第61窟的供养人题名,其系曹议金的外孙女,慕容归盈的孙女.此外,敦煌文献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中的慕容长永、慕容长政、慕容言长(长言)、慕容长喜、慕容长应、慕容长泰等皆系慕容归盈的孙辈或侄孙辈.  相似文献   

4.
敦煌研究院为纪念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而汇编的丛书《敦煌研究文集》之史苇湘先生《敦煌历史与莫高窟艺术研究》一书,已由甘肃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12月出版。  相似文献   

5.
解放前,在敦煌莫高窟第130窟甬道,剥去表层的宋代壁画后,显露出底层所绘的男女供养人像多身,其中北壁西向第一身,男供养人的题名结衔是:“朝散大夫、使持节、都督晋昌郡诸军事、守晋昌郡太守乐庭瓌供养时”。此题记自剥出后,即被人们认为是研究该窟和敦煌莫高窟发展史的重要资料。但是,人们对于“晋昌郡”及其治所,至今尚未确定其地的所在。鉴于上述的情况,更兼此条题记在研治“敦煌学”上的重要性,我们有必要对其有关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6.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遗画是敦煌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石窟壁画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其独特之处.本文试图从供养人社会构成、供养人像的位置和排列组合、供养人题记和发愿文、供养人供奉的主尊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以期对敦煌藏经洞出土遗画中的供养人图像获得一个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敦煌石窟论稿》,贺世哲著,敦煌研究院编“敦煌研究文集”系列之一。本书收集了作者历年来从事敦煌石窟研究的主要文章共计20篇。主要包括有敦煌莫高窟石窟与禅观,敦煌莫高窟隋代石窟与双弘定慧,对莫高窟第285窟系列研究,对敦煌壁画中的法华经变、维摩诘经变、涅槃经变研究,对莫高窟第254窟难陀出家图、第290窟佛传画、第420窟窟顶部分壁画等的研究,也有关于十六国北朝石窟千佛图像、三世佛与三佛造像、十方佛造像,以及莫高窟释迦、弥勒、阿弥陀的三佛造像等研究,另包括从供养人题记看莫高窟部分洞窟的营建年代等论文。书后附有“贺世哲论…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字词 ,朗读、背诵、积累语言。2 使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促进与作者、古代艺术家、历史、世界等多角度的对话。感受敦煌艺术的美及作者谴词造句的美 ,激发学生对敦煌艺术的热爱之情。从而提升学生情感、审美的价值。3 学会收集、整理、运用信息 ,鼓励学生创造敦煌新信息。教学流程 :一、媒体渲染 ,导入新课。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 ,在茫茫的戈壁沙漠中 ,蕴藏着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 ,它就是我们昨天新学的课文(敦煌莫高窟)。上节课 ,我们欣赏了敦煌的雕塑艺术 ,深深地感受到了敦煌莫高窟□浙江盛新凤 ︽敦煌莫高窟︾(第二课…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敦煌研究院于2016年8月20日—22日在莫高窟举办"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09篇,与会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石窟考古、石窟艺术、佛教史、古遗址、古墓葬、文献整理研究、敦煌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敦煌语言文学研究、敦煌艺术及其与当代艺术创作研究、石窟探险照片档案、敦煌科技史料以及敦煌学术史等众多学科领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会议大大促进了交融与创新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99年新疆库车县新发现了阿艾石窟,通过对其洞窟形制、壁画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绘画技法、历史背景等的分析研究,发现阿艾石窟艺术与敦煌莫高窟艺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而引发了多方面的思考,对敦煌佛教艺术西传有了时空方面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龙图像是中国历代美术作品中最常见的题材,亦是敦煌石窟中常见的绘、塑题材。龙的观念在中华民族中占有非常特殊的、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乃至中国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敦煌艺术是一种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因此研究敦煌莫高窟中的龙图像,尤其是研究早期洞窟中的龙图像,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佛教艺术和汉文化之间的关系,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2.了解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特点,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写作方法。3.感受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敦煌莫高窟,历经沧桑,几度盛衰,步履蹒跚地走过了漫长的历程,悠久的历史孕育出敦煌灿烂的文化。那精美的石窟艺术,那遍地的文物遗迹,那浩瀚的典籍文献,那神秘的高山异水……使这座古城流光溢彩。敦煌莫高窟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西北的大漠上。今天,让我们通过品读课文,去触摸莫高…  相似文献   

13.
一、天宫伎乐的由来及其内容天宫伎乐是佛教艺术的产物,是指壁画中天宫圆券门内奏乐歌舞的天人。敦煌莫高窟早期的每个洞窟中几乎都有这个题材,最早出现在北凉时期第272窟窟顶叠涩式藻井的四周。敦煌艺术是佛教艺术,题材内容多以佛教经典为依据。各时代流行的经典和教派不同、洞窟的题材内容、性质、形制也随之改变。早期洞窟的性质与禅修观佛有关,从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外文物展览公司与日本《敦煌》制作委员会、日中文化交流会达成协议,为了配合大型历史影片《敦煌》在日本的上映,帮助日本人民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推动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拟定于1988年3月15日至8月底在日本东京、大阪等城市举办《西夏文物展》.展品有甘肃、宁夏、内蒙等地出土的文物一百二十多件(套),其中的敦煌壁画临品有莫高窟第409窟的回鹘王夫妇供养像、榆林窟29窟的真义国师像、第2窟的水月观音图,以及其它洞窟西夏时期所绘经变、藻井、男女供养人画像等,还有莫高窟第17窟的复制模型;同时展出的还有反映  相似文献   

15.
千佛在敦煌早期石窟的各类题材所占壁面比例中居于首位,是敦煌早期石窟艺术中十分兴盛的题材。莫高窟第428窟四壁上层保存了敦煌石窟中最多的影塑千佛,有1485身,它们按照一定的排列组合方式精心制作而成。该影塑千佛与西壁五塔图中央大塔上层的白衣佛构成三世三千佛,其在第428窟中的造作与北朝时期僧尼坐禅观像和僧俗信众礼拜供养三世三千佛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简讯六则     
▲由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贺世哲、孙修身等同志集体编写的《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成果1987年二等奖。该《题记》在前人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窟重新进行了考察校订,纠正了不少错误,增补了很多新资料,是研究敦煌学的必备工具书之一。  相似文献   

17.
敦煌是宗教的圣地,也是文化艺术的殿堂。以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文化艺术,保存着中国乃至整个人类世界最系统、最全面也最丰富的民族文化记忆。莫高窟,传承的不仅是历史文化,更是人类的精神积淀,延续了千年的敦煌文化需要后人继承,更需要发扬创新。因此,研究了如何把敦煌文化元素运用到美术教学的创意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位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与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我国佛教的四大宝库。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内容涉及艺术、历史、经济、文化、宗教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莫高窟的彩塑多表现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槃事迹的。因为莫高窟的岩质疏松,无法进行雕刻,所以工匠们塑造的是泥塑,再在泥塑上描绘人体的肌肤、表情、衣着服饰。唐朝以前的泥塑在其他地方很少保存下来,但在莫高窟却有不少,因此这里的彩塑更显珍贵。敦煌壁画的数量和内容之…  相似文献   

19.
在对敦煌莫高窟第217窟进行全面调查时,发现西壁龛下的供养人画像行列下方还存有底层壁画。这些底层壁画内容依然是供养人。经过研究,认为第217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盛唐洞窟,而是开凿于武则天时期的洞窟,由初唐时期的敦煌大族阴稠家族开凿。  相似文献   

20.
1990年7月12—15日,内蒙古师范大学艺术系师生来敦煌实习,参观莫高窟。敦煌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段文杰和敦煌研究院资料中心主任、研究员史苇湘向师生们分别作了“如何学习敦煌艺术”和“敦煌历史与敦煌艺术”的专题学术报告,并回答了师生们提出的有关敦煌艺术及当前美术思潮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