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千方百计满足读者的需求”,“一切为了读者”,“为人找书,为书找人”这一原则是读者服务工作的精髓,是读者工作活力之所在。 所谓满足读者需要,其涵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们的读者服务工作要以读者为中心,千方百计地满足读者对文献的需求;二是图书馆的一  相似文献   

2.
校长如何对教师实施有效管理,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运用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了“人的层次需要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依次由较低到较高层次。每个人都有需要,某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出现;在多种需要未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激励作用。运用这一原理,可以从满足教师迫切需要出发,激励教师工作热情:一是搞好调查研究,了解教师的不同需求。采取谈话、座谈会、问卷等形式,了解教师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需求,为满足他们心理需要、激发工作热情提供客观依据;二是创造条件,尽量满足教师心理需求。只有教师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他们的热情才能有效释放。有的教师生活上有困难,生存需成为迫切需要,那么就想办法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解除其后顾之忧,以满足其迫切需要,从而激励其发奋工作。多数老教师是受人尊重的需要,因此要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同时努力营造尊重老教师的氛围。多数年轻教师的迫切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根据年轻教师有朝气、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为他们创造条件,搭设舞台,使他们的才华得到充分展现。比如,开展教改实验、公开课、教师论谈等活动,让年轻教师当主角,承担主要工作,使他们的自我实现需要得到满足,激发工作热情,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人是“社会人”,不是“机器人”,人与人之间需要充分交流,以满足社交的需要。因此,要想使学校集体有凝聚力、学校领导班子有向心力,满足教师“社交需要”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学校领导应该创造条件,多开展一些活动,使广大教师在活动中陶冶情操、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增进友谊。达到“干群关系和谐,教师关系融洽”,整体功能充分发挥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张震 《文教资料》2010,(26):149-150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人的需求作出了科学合理的划分,这对一切以人为对象的工作都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军校的教育工作者,如果能认真吃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精神.并积极运用它指导我们的日常工作,就会有助于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数据处理速度,有时需要多人同时处理一张Excel表格。为满足这种需求,Excel2007提供了“共享工作簿”功能。利用这个功能,将一个Excel文档设置共享后,可以通过网络供多人同时编辑这个工作薄。在编辑的同时,Excel会自动保持信息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下,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及时调整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深刻理解人的本性,在更高的层面上说清楚“人”,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关键。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关于“人”的解释的科学性在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性和积极的借鉴意义。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性的解释(一)人的需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人的需要的丰富性”看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这就是说,人的需要是人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定。一切压…  相似文献   

6.
弹性工作制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本着“以人为本”,从工作需要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新与发展的空间,它必将成为未来图书馆的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7.
传统形成的“注释法学”的法学教育模式是一种学术主导型的模式,在目前中国司法实际环境中,由于其知识类型和传授方法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司法需要的知识。受高等教育目标规律的制约,法学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法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也应当围绕“法律人”型塑而展开。综合考察市场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司法工作的实际需要和法科毕业生就业的趋势等因素,应确立职业主导型的法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与大学生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包括三个重要层次:“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高峰体验论”。自我实现的理论表明了道德规范对人的重要性。要研究人的愿望与道德需求,一是尊重人,二是依靠人,三是发展人,四是为了人。要从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谋改革、促发展、维稳定。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许多内容都可直接用于指导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他的理论揭示出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体现人本主义,把人的尊重和需求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要坚韧不拔地努力,要诚实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在工作中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张忠 《山东教育科研》2014,(20):I0007-I0007
马斯洛曾将一个正常社会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今社会,满足最低层次的生存需要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己经完全不是问题,随着人们经济收入以及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并践行对“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体育健身就是这种更高层次的、需要被满足的众多需求之一。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既是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又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实施者,是融多种工作角色为一身的复合型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工作关切到学生的成人成才,关切到学生的将来发展,关切到祖国建设的人才质量.因此,要求辅导员工作一切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指导思想,真正做到“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这样的角色定位就需要辅导员不停地转换身份,在角色的转换中体现辅导员工作的多重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1.
1.坚持以人为本,前瞻部署。教育信息化发展快,影响远,在顶层设计上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前瞻”不是超越现实,而是立足现实,眼光看得更远一点。前瞻部署首先应该把满足人的需要放在首位,“前瞻”人的需求,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技术和设备,要围绕使用者的未来需要进行超前思考,把握好现实可能与前瞻性需求的衔接。  相似文献   

12.
人与动物本质上的区别在于人是有心灵、能反思的动物,精神上的诉求是人之为人的核心要素。人固然需求物质生活,但人本质上需要的乃是精神的安慰。然而,在外物的驱使下,人日益陷入了各种欲求组成的场域而不能自拔,进而失去自我,无疑此乃“生活”的一种颠倒。回归人之自我,需要关照内心的精神世界,需要“思”。“思”也许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物质财富,但却是我们感悟人生、获取意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创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归结为五大层次,顺序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与爱情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需求层次由低而高。作者认为人的第六层次需要是创新,是一切需要的顶峰。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有意识地培植具有高尚人格的独立个人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培植具有高尚人格的独立个人是时代的迫切需求。过去实行的以权力过分集中的主要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少数人拍板决策多数人服从照办的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学校德育工作只是培养“依赖顺从型”的人。由于心理发展的不健全和人格的缺陷,绝大多数人走向社会不能独立负责地处理他所应当处理的问题。工作中依赖心理较重,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开拓进取的意识。个性的需要,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这种状况必然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的体制,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制。它所需要的是具有高尚人格的“独立自主型”的人,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临事不乱,好谋而成,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性和办事的果敢性。这就要求学校德育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以培养素质全面、独立自主型的人才为己任,实现德育工作整体战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王小卫 《河北教育》2006,(11):16-17
语言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说话是人在成为他自己的过程中的自然需求,如同饿了需要吃饭,困了需要睡眠—群。作文从本质上讲就是“说”出“话”来,应该有其必然需求。但是,现在有许多学生突然“不想说话”,似乎群体性地得了“厌语症”,面对作文睁大眼睛茫然地问道:为什么要写作文?这不能不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而问题在于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解答,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厌语症”。  相似文献   

16.
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需求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35所高职院校的2856名讲师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教学科研及“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双师型”教师的成长需要出发,探明了专业教师成长需求,为高职院校解决“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校方管理需要”和“教师成长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提供了实践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培养创新人才,必须重视教育工作,从基础教育抓起,同时要营造一个激励创新,敢于创新的社会环境。创新是开拓者的“专利”,是勇敢者的“品牌”。解放思想才会有创意,富有创新的人首先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启动创新需求、激发创新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农村籍大学生“反哺”心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步人大学,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毕业后将返回农村创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这需要大学生尤其是农村籍大学生的加盟。而家乡盼“反哺”(需求).亲人需“反哺”(需要),自知应“反哺”(道义),抉择避“反哺”(现实).对农村籍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冲击.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在全民终身学习的大环境下,基于有特殊需要的“每个人”的需求和现有资源,开发特殊需要学习者支持服务项目,运用“协助构建”“分类支持”“合作援助”策略,分别从“群、类、个”三个层面为学龄段、学龄前、学龄后的特殊需要学习者及其相关人员提供专业支持,促进了区域终身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苏联心理学家彼德罗夫斯基指出: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人的活动是由需要所引起。那么究竟什么是需要?确切的说,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是人对一定的生活和发展条件的需求性的反映。伟大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人的需要具有复杂多样性。它大致也括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心理需要,生存需要,活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