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文章首先论述了苗族习惯法的四个特点,在此基础上,辨证地分析了苗族习惯法,指出苗族习惯法中的优良传统固然对苗族社区的发展起了很长久的促进作用,但也应同时看到其不利的面,文章最后人为要努力把习惯法的优秀成果与发展市场经济接轨,通过发展经济,教育和吸收兄弟民族优秀成果,加速苗族的传统习惯法向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苗族是一个无文字的少数民族,苗族的习惯法是通过一定的器物与文化符号记载而世代相传,具有典型的少数民族文化色彩。苗族社会中纠纷的解决、契约的订立与解除以及禁忌习惯等是通过破竹筒、刻木、打草标等文化符号来体现的,形成了独特的习惯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清代的法律,雷公山地区苗族民众之间的争讼适用当地的苗族习惯法,习惯法中的惩罚方式主要是血亲复仇、死刑制度和财产方面的处罚。婚姻法中的游方制度、结婚制度和离婚制度都与封建时期的国家法有非常大的区别。存在独特的讲理和神判等程序方面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苗族历代先民们积淀下来的民族规则决定了现代苗族人的行为,当这些留传下来的苗族习惯法中所蕴含的某些价值同国家刑法的某些立法追求相契合时,苗族习惯法就会在无意中起到补充国家刑法,预防某些犯罪发生的作用。榔规又称议榔,苗语称为"构榔","构"有"议"、"说"等义,更有"咒"、发誓之内涵。"构榔"一词,可简明地说是"议约"或"议定公约",又有"集体发誓"或"组织决定"之意。在苗族社会,寨老是起支柱作用的社会组织,他们是村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庙语称为"娄方"。寨老细分为理老、活路头、牯脏头和鬼师。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族麦西热甫蕴涵着大量的习惯法内容,主要表现治安管理处罚法和选举法等内容,也在维吾尔族群众中发挥着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进行法制教育、惩罚不端行为等作用.它表现出来的民族习惯法是我国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文山学院学报》2014,(4):74-77
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关系是当前法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法律多元理论的支撑下,学者们探讨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对立与统一,寻求民族习惯法研究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作者通过对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回龙村的调查发现,民间纠纷调解是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综合作用的过程,是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进行良性互动,解决民间纠纷、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苗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的习惯法规范体系。至清代,习惯法成为苗疆地区维持苗民内部的社会组织秩序及其运转的主要力量。鼓社、议榔和理老作为苗族社会的三大支柱,并在习惯法的执行机制中扮演关键性角色。从法律人类学的视角来看,苗族习惯法也是苗疆地区山地耕猎性经济文化类型的集中反映,苗族原始宗教、禁忌、生态环境、社会风俗等因素对其习惯法的生成、发展和适用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学者在民族习惯法的研究中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知识增长和理论进步.主要体现在重大学术事件的发生、标志性成果的取得、理论创新的突破三个方面.可以预期,未来我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研究理论创新将更加深入,本土化趋势更为突出,民间法的实践更为加强,民间法的研究更加务实.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纠纷的数量激增,现行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实际运作成效不如表面的制度设计。反观贵州苗族地区习惯法,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纠纷解决起到了有效作用,对其进行调研和思考能获得些有关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习俗是一种行为化了的文化形式。习俗对于民族文化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苗族的习俗相当完整和古老。习俗对于苗族来说 ,它的作用比汉族或其他民族要大得多。苗族基本上是一个“风俗统治”的民族 ,传统的习俗渗透在它生活的各个方面。苗族的生活习俗最突出的是服饰。苗族的婚姻习俗共同特点是通过歌舞的形式用集体交往的方式来进行情感交流 ,作为择偶的手段和方法。苗族的生产习俗、丧葬习俗、节日等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民法学研究多侧重于民法知识的积累,而忽视对知识背后隐含的价值理念的考察。应探讨民法的价值理念,从理性和民族精神两方面塑造我国的民法理念。  相似文献   

13.
贵州世居苗族的伦理道德体现在他们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从“尊老、爱幼、平等、自由”四个基本向度对贵州世居苗族的家庭伦理道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族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从民族法制到民族法治的转变,成为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关键。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民族地区法治化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论经济法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理念表达着人们对经济法的认识、信仰、忠诚和为之奋斗的信心,是经济法的价值之观念形态。经济法理念是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而存在的观念基础;经济法理念可以指导经济法的制订、修改和废止工作,指导经济法的实施以及弥补经济法规范的漏洞,从而有助于增强人们对经济法的理性认识和加强经济法地位的巩固。  相似文献   

16.
自1991年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时间,虽然国务院早已将民族法学列为独立法学学科并正式归入《中国法律年鉴》中法学学科行列,但教育部至今仍未把民族法学列入法学二级学科目录。关于民族法学的学科独立性和研究范围的争论仍在继续,严重影响了这一学科的发展。文章针对民族法学研究中出现的术语混乱,以民族法学研究中与之相关的几个术语和概念的分析比较为视角,力图找出异同,厘清概念,以明确民族法学的学科定位和研究范畴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云南文山苗族婚俗在维护苗族传统婚姻家庭关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涵盖了一夫一妻制、男女地位平等、恋爱婚姻自由、同宗同姓不婚等内容,具有内容的生活性、程序的非正式性、运作的内控性等特征。其婚俗存在既有可供现代婚姻法借鉴的合理部分,也有与现代婚姻法相冲突的地方。如何处理好传统婚俗与现代婚姻法的关系,是传统婚俗与现代化调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解析湘西苗族的传统婚恋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苗族的传统婚恋教育涉及诸多方面,情歌对唱、恋爱见习、技艺传授及婆媳相处是其主要内容。婚恋教育习俗对于提升苗族同胞的人文素养、培训生存技能、构建和谐婚姻家庭、保护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苗族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习惯法主要存在于“礼”中,且具有宗族性和民族性的特点。习惯法的形成有其客观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同时能够有效弥补制定法的不足。古代习惯法对当代中国在法源理论以及法的实现等方面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物权习惯法作为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稳定的民族习惯的一个部分,也是物权人在行使物权的过程中免除他人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一种保障性规范。物权习惯法通过大量不成文的规定可以引导少数民族人民应当从事或是禁止何种行为,这体现在物权习惯法具有法的一般作用,主要是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人们进行财产的流转即物权变动行为。我国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调查始于建国初期,其涉及我国各民族的物权习惯法,譬如所有权、使用权、租佃等内容,但至今无论在物权立法还是司法领域,少数民族地区物权习惯法的内容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对物权习惯法实际作用的发挥产生阻碍。于此,对我国当下物权习惯法的系列法律问题有必要深一步地进行研究,首先对我国物权习惯法的基本理论和缘由进行阐述,其次对我国物权习惯法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当下物权习惯法的系列问题和相关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