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以为,中国特色的出版业改革就是四个字:"管住"与"搞活".管住不等于管死,搞活不等于搞乱.但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国家的企业曾陷入"一管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管"的怪圈.文化出版业也徘徊在管住与管死、搞活与搞乱之间.  相似文献   

2.
曹鹏 《新闻记者》2007,(4):40-41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领域都存在着“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不过,最终大都是从“收”走向“放”,因为这是时代潮流,是国际潮流。新闻传播也不例外,只不过“放”的步伐总是比其他行业慢几拍。在进人后WTO时代后,特别是在互联网、移动通信  相似文献   

3.
徐立孟 《大观周刊》2012,(13):66-66
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经多次整顿,难以逃脱“一放就乱,一乱就治,一治就死”的怪圈。为了培育稳健高效的运营秩序,我国在信托监管中在官方监管之外,还应注重市场约束机制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经济报道不仅要加强,而且要搞活,这话我们讲了好几年。但是,怎样做才算“搞活”了? 如何才能“搞活”? 这问题又似乎没得到满意的解答。多年来,我们往往把“活”仅限在形式的范畴内,诸如报道形式的变革、报道体裁的创新、写作技巧的变化等等。因为把“活”限在形式范畴内,延伸下来的误会是:“活”的东西就深不了;甚至认为,“活”的东西就是那些“花里胡梢”没有份量的东西。这便把“活”与“深”对立起来,影响了人们对“活”和“深”的科学探讨和实践。其实,把“活”仅限在形式范畴内,本身是认识上的片面性,是不科学的。形式上的“活”,是“活”;但“活”,不光是形式问题,首先应是内容范畴内的问题。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内容是“死”东西,形式再“活”,其“活”也徒劳,不可能有可读性,因而也算不得“搞活”了。而内容有活力,形式又活泼,这才是“活”内容与“活”形式的完美统一,这才是“活”的科学含义,这才算得上是真正把经济新闻“搞活”了。这样的“活”就同时可能“深”,“搞活”与“加深”在此也可以得到有机的统一。至此,经济报道“数量不少、报道不活、质量不高、力作不多”的现状就可以得到改变。那么,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活”怎样才能实现呢? 笔者认为,主要可从这样几个方面去综合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拓宽报道领域;畅所欲言;物中见人;形式多姿。这应视为“活”的几个基本要领。  相似文献   

5.
行政审批制度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但我们的政府部门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时候,却一直要面对这样一个两难问题: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另一方面,审批制度也为一些官员的腐败提供了条件。如何才能把握审批的“尺度”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笔发现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着“弃档”和“死档”现象,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造成了管人与管档的不统一,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很多不便。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认识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无用论。由于传统的人事档案具有“干人一面”的特点,档案内容简单、条目单一。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对新闻出版业提出了“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非常明确而又十分中肯的要求。我个人的理解,“加强管理”意味着在微观搞活、宏观调控下,使新闻出版业得到健康、有序地繁荣和发展;“优化结构”就是在现有机构、结构的基础上,从重“优”考虑,从全局衡量,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重新调整和组合;“提高质量”就要根据图书的特点,多出精品和优秀图书,使之对我国的建设事业、科技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应该将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这三句话,看作是新闻出版业迈向…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但是,眼下许多报纸的新闻评论官腔十足,老百姓看了不免摇头蹙眉。在新闻评论中引用领导人的话、摘引红头文件的内容不是不可以,但动不动将一些细小的事情抽象成一种理论,老百姓领会不了,评论者的“苦口婆心”就等于放了空炮了。  相似文献   

9.
《新闻世界》2009,(6):1-1
中国出版业总体上还处在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加快发展的攻坚阶段。一句话,作为文化“软实力”基础的中国出版业,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硬实力”和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还不相匹配.这就要求我们出版行业对重构出版业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深刻的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私人网吧的小、散、乱、差,使得电信国字号大佬们产生了自建网吧的冲动。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他们不能容忍自有的垄断资源被“低放”使用。  相似文献   

11.
“抓大放小”是国企改革的方向,意为国家只抓影响国计民生的大命脉,将小的企业通过转制,放开搞活.由此联想到新闻摄影,也有一个“抓大放小”的问题.根据新闻摄影特有的规律,我认为应该抓事件性新闻这一形象性强的大头,放非事件性新闻这一形象弱的小头,这种抓大放小有利于新闻摄影搞活.专业记者应该发挥机动性强的优势去抓“大”,真正使新闻摄影在报纸上同文字齐飞.  相似文献   

12.
“死”论文现象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死”论文现象分析与对策许淳熙【武汉】1.“死”论文的含义英国哲学家休谟曾哀叹其著作《人性论》“从印刷机器中一出生就已经死了。”之所以说“死”了,是因为他认为这本书毫无反响,“甚至连在狂热的人们中激起一丝怨言的荣誉都不曾得到”。 ̄①尽管后来表明,休谟...  相似文献   

13.
程赫男 《出版广角》2022,(12):65-68
为推动“十四五”时期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2021 年底, 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了《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就出版业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对出版业发展起到了明确的指导作用。文章立足主题出版的使命与担当,从以人民需求为中心、强化精品意识、优化出版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媒体融合传播等角度, 探讨“十四五”...  相似文献   

14.
村级事务“五代管”是指村集体的资金、账务、资产、公章、档案由镇(街道)政府代管,所有权、使用权不变。镇(街道)政府担当“公证人”的角色,到位不越位,监管不掌管。目的是通过对程序过程的监督,杜绝深为村民诟病的村官“专权、滥权、乱权”,更有效地推动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15.
如何变“死”档案为“活”档案李毅,杨佩茹档案由“死”变“活”是档案利用与服务工作的核心。但如何才能使“死”档案变为“活”档案呢?一是熟悉业务。只有熟悉档案业务,才能把档案库的“死”材料变成利用灵便的社会财富,它对提高工作效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熟悉档...  相似文献   

16.
王辉 《新闻天地》2004,(5):14-16
“如果用金钱衡量的话,一个县委书记权力的价值与其所得的薪水相差太远,不利用手中的权力捞钱,就等于贬低了自己”——这是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原县委书记商殿举对自己权力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八五”硕果累累“九五”再创辉煌──安徽出版业加快发展步伐陶有法安徽省是出版业发展基础较弱的省份。自50年代初成立安徽人民出版社,直至1979年,全省只有一家出版社。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出版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八五”以来,安徽出版业努力贯彻江泽民...  相似文献   

18.
江红辉 《出版参考》2007,(7S):I0005-I0005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有人把出版称为“茅屋产业”。当然这个人不是中国人,他是Bookscan美国公司总经理JimKing先生。 他说:“我们把出版业叫做‘茅屋产业’,是因为写书太容易了,只要有台电脑坐在家里就可以写书,只要付钱找人把这本书打印出来,然后找个印刷厂把书印出来就可以了。所以理论上讲作者自己可以出版,而且做起来一点都不难,  相似文献   

19.
第六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参评图书综评钟舒初第六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评奖活动是对1996年的中国出版业的一次集体检阅。中国出版业以前所未有的佳绩经受住了这次检阅。无论是图书内容,还是出版质量,较之往年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显示了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20.
“入世”背景下的出版业编辑转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中国“入世”步伐的日益加快,各行各业都在关注“入世”对自己可能产生的影响,出版业也不例外。那么,“入世”对出版业特别是编辑工作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中国“入世”必将深刻地改变中国出版业态,进而带来编辑工作和编辑职业特征划时代的变革,这就是所谓的“编辑转型”,它是整个“出版转型”的组成部分。一、编辑转型的时代背景粗略地来看,“入世”对出版业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入世”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出版界与国际出版界的广泛交流,加速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进程,从而要求中国出版业的运作规范向出版业的“国际惯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